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解析高二历史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解析高二历史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解析高二历史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解析高二历史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解析高二历史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分解1. 掌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2. 了解新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3. 掌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各种新思潮论战的?有何影响?本课关键是教师帮助学生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最后确认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让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新-课 -标-第 -一 -网本课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收集历史资料加深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了解。以五四运动前后历史背景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运用概括、分析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另外,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2.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鼻祖。(2)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3.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的宣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w w w .x k b 1.c o m二、新思潮的竞起1.背景:(1)五四运动的洗礼;五四运动后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介绍。(2)除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一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进入中国。2.表现:(1)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希望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的社会。(2)新村主义:主张在新村里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3)工读互助团: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4)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是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胡适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宣传者;基尔特社会主义由梁启超等传入中国。主张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问题与主义之争”:http:/ www.x (1)论战内容及过程: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对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不要空谈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只有取得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希望。(2)论战影响: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1)组织学会。如李大钊在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进行论战。内容: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行得通。意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各种新思潮相继传入中国。在与各种思潮论战和辩难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十月革命前,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革命党人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内容。(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代表是李大钊。他主要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他还在大学讲课,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之后,陈独秀、毛泽东等人都先后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探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此影响之下,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中国知识界大量先进分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深入到工农群众和革命实战斗争中去。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例在当时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 A、B、C、D四项均是李大钊的代表作,但只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D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是()A. 李大钊B. 梁启超C.朱执信D. 陈独秀【解析】 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梁启超,他早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鼻祖。【答案】 B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全面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1)论战的双方: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和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马克思主义者。(2)论战的主要内容: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3)论战的实质: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即改良与主义之争。(4)影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探究拓展】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例下图为胡适画像,他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A.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X Kb1. Co mB. 提倡民主与科学C.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解析】 胡适的这一观点充分反映了其改良的主张,即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 C五四运动使各种思潮在中国竞相传播,当时除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实用主义泛劳动主义无政府主义A. B. C.D. 【解析】 在当时的中国,除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外,还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以及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在中国传播。【答案】 D来源:学.科.网Z.X.X.K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34一、选择题1. 十月革命后,中国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 陈独秀B. 胡适C.李大钊D. 梁启超【解析】 要注意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和宣传马克思不同。首先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答案】 C2. 关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列说法与其不吻合的是()A. 作者是李大钊B. 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 出版于1917年D. 提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解析】 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才在此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 C3. 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的强大潮流是()A. 民主共和B. 民主科学C. 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解析】 结合“五四运动”后这一时间,A、B、C三项与这一时间不相符合。【答案】 D4. 当时的中国有人发起了著名的工读互助团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主要想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区别,实现社会改造B. 主要在北京进行试点C. 最终目的是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D. 其失败根源是经济困难和意见不和【解析】 A、B、C三项均正确,只有D错误。经济困难和意见不和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并非根源。其根源是当时中国不具备建立这种理想社会的条件。【答案】 D二、非选择题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材料二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自传x k b 1 . c o m请回答:(1)李大钊从什么时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另外,其还有哪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宣传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答案】 (1)十月革命后;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十月革命胜利,给探索中的中国人指明了出路,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李大钊、陈独秀。一、选择题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怎样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社会主义的发展D. 资产阶级的灭亡【解析】 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要求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C2.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 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解析】 此题问的是“直接原因”,应从近期出现的情况考虑,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工人阶级,而一战后,我国工人阶级有了较大发展。【答案】 D3.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影响较大。有关内容不正确的是()A. 起源于德国B. 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C. 胡适是主要宣传者D.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解析】 实用主义起源于美国,并非德国。【答案】 A4.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能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原因是()A. 李大钊等人的宣传B. 中国社会的需要C.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D. 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解析】 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等优点,是战胜其他思想的内因所在。【答案】 C5. 下列史实中印证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李大钊观点的是()A.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B.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成立C.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D. 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解析】 本题关键是在问题与主义论战中李大钊主张“取得一个根本解决,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希望,而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以实例论证了李大钊的观点。【答案】 A6.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 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 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X k B 1 . c o mD. 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解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不可能彻底颠覆中国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答案】 D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 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 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产生了重要影响D.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解析】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并不能说李大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李大钊等人对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后才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答案】 B二、非选择题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如何能有用呢?材料二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那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以上均引自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x k b 1 . c o m材料三“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不要摘抄原文)。新-课 -标-第 -一 -网(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胡适和李大钊各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胡适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问题与主义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态度。【答案】 (1)胡适认为空谈主义非常容易,但无用处,且非常危险,即反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存在。应解决。胡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马克思主义根本解决问题。(3)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提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4)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启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会一帆风顺。A. “顺乎世界之潮流”B. 新文化运动新课 标第 一 网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 新青年的新觉醒:1915年开始b. “睁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