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作业1.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作业1.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作业1.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作业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甘石星经解析:选c。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项;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项;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排除d项;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选c项。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c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西汉就已经出现了纸张,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选b项。a、c、d三项说法不正确。3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解析:选c。注意题目限定语:元朝,本题属逆向选择题,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编写的,选c项。4.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另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 b授时历c农书 d农政全书解析:选d。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在明清之际传入我国。a项成书于南北朝时期,b、c两项成书于元朝,d项成书于明中后期。5. 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科技进步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根据所学史实,中国古代属于小农经济,人们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计时器,西方公众报时钟的出现是源自社会需要。因此,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需要不同,选b项。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即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7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高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古代中国的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应该排除。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选a。“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传播新教的工具”,这一切都促进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二、非选择题9.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回答:(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历史。第(1)问,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材料一清明上河图中的情景、突火枪、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说明宋代科技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材料二中的中国文化简史、宋词分别说明宋代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宋词的兴起。第(2)问,考查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民族交流三个角度分析,因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第(3)问,考查四大发明、理学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 宋词出现。 (2)儒、佛、道三教合一;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繁荣; 海外贸易发展。 (3)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28)你认为上述看法是否有道理?提示:有道理。除了课本上涉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以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等因素外,还应包括个人的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延伸: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以充实和发展自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等等都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28p29)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初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哥伦布等远航在规模与水平、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提示:规模与水平差异: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方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水平高。目的与性质差异: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追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具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的性质。历史影响的差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思考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可以远洋航海业为例),并带着这个问题投入以下单元的学习。提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西方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文化教育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皇权专制培养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思想文化状况: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思想解放。政治方面: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发展;而西方的专制王权则是站在了资本主义势力一边,奉行重商主义,从而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三、自我测评(教材p29)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提示:(1)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以及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的黄道游仪、僧一行的水运浑象仪和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2)数学成就:突出表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章算术的写作和圆周率的计算等方面。(3)农学成就:诞生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三大农书。(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巨典和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医学大家的出现。(5)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