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专题训练 1、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解析】c。bd不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a项针对的是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而非研究学问,d项指的是求学问要注重时务。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c。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不可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什么时候都是这样,排除b,在黄宗羲看来,“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也就是说,他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排除a。由“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来看,他主张建立法治的。3、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解析】b。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解析】b。民主的含义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某人或集团。根据这个定义,黄宗羲的观点中“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贵君轻”思想最能体现“民主性”。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b。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是:深远影响。6、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表现为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a、 b、 c、 d、【解析】a。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是范围:新时代特征。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是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文化现象,故排除。7、观察右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解析】c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猛烈抨击和批判。8、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解析】d。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为君权的合法性披上神学和合法的外衣,没有质疑君主权力的正当性。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1.3.5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解析】c。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能力,甲体现儒家“仁” 的思想;乙体现了“工商皆本”思想,当属黄宗羲的思想;丙体现了大一统思想,当属董仲舒的思想;丁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当属顾炎武的思想。故选c。10、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首先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解析】c。董仲舒是主张君主专制的,日知录没有涉及到,孙中山从时间上要晚的多,而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的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11、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解析】d 。一定的思想要适应一定的时代,韩非子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而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抨击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故选d。12、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右图为孔子学院标志)。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文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c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解析】b。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化的,虽然孔子的思想及著作在欧洲得到推崇,但不能说明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材料四:“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黄宗羲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请问每个阶段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根据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谈谈每个阶段的思想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所给的材料观点鲜明,分段清晰,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 大一统。宋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 欲”。明代: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纷争,孔子希望用“仁”的学说来调节社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