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总结.docx_第1页
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总结.docx_第2页
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总结.docx_第3页
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总结.docx_第4页
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317工作面初次放顶分析报告技术科2014-6-311、工作面概况1.1 井下位置5317工作面位于530采区,工作面切眼以西距5310工作面采空区60m,以南距530采区二段集中轨道巷50m,工作面以东距5314工作面最近距离61m,停采线北距430南翼集中皮带巷68m。工作面井下标高-492.9-468.2m。1.2 地面位置5317工作面里切眼相对地面位置位于北河堤正下方,X11-4钻孔以北55m,停采线位置位于卞厂新村南墙正下方,迎宾大道南北横穿回采区域,回采区域除卞厂新村南墙、迎宾大道、杨家河桥、杨家河及河堤外,均为农田和田间小路。1.3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1) 该面所采煤层为下二迭统山西组3下煤层,该煤层褐黑黑色,参差状断口,沥青光泽,块状及少量粉末状,条带状结构。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镜煤条带,局部含炭质泥岩或粉砂岩夹矸。属低灰、低硫、特低磷的优质气煤。从现场两顺槽实际揭露情况看,局部含夹矸1.0m0.2m,夹矸岩性为泥岩或炭质粉砂岩,煤厚变化幅度较小,厚度在3.803.10 m之间,平均3.4m,可采指数为1。该面在回采推进方向上煤层倾角+7-2,平均+2,总体北高南低。(2)顶板情况直接顶为深灰灰白色,粉细砂岩互层,厚度11.905.35m之间,平均9.90m。以细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薄层,呈水平状层理,含较多的植物叶片化石,夹有菱铁质薄层及条带。岩石等级,普氏硬度系数f=37。老顶为灰白色,中砂岩,厚度12.853.08m,平均7.97m。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云母次之,含有少量闪石及暗色矿物,分选中等,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接触式粘土质胶结,下部含较多的炭质薄层及煤纹,含有土黄色扁豆状粘土岩包裹体。岩石等级,普氏硬度系数f=79。(3)底板情况直接底厚度为13.348.90m,平均11.28m。粉细砂岩互层,浅灰色灰白色,以细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薄层,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含少量植物化石。岩石等级,普氏硬度系数f=37。老底厚度为19.908.20m,平均12.74m,为中砂岩,灰白色微带绿色,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中等,泥质胶结,局部夹有粉砂岩薄层,具水平层理,直线型斜层理发育,含有粉砂岩椭球状包裹体。岩石等级,普氏硬度系数f=79。(4)地质构造该区域构造类型较简单,主要表现为断层。工作面顺槽及切眼掘进中共揭露2条断层,即F1、F2、断层,依次倾向为88、193,落差为3.2m、0.5m,倾角为76、75,均为正断层,其中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为F1断层,断层的出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造成顶板难支护、割顶(底)现象,根据分析5317工作面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小,地质构造简单。断层的出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造成顶板难支护、割顶(底)现象,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故工作面过断层时,应加强支护,确保安全生产。具体地质情况见表四。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幅度)(m)对回采的影响程度F13588876正断层3.2较大F210319375正断层0.5较小地 质 构 造 情 况 一 览 表 表1二、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根据地质资料及相邻工作面开采情况分析,5317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火成岩侵入等其它因素。2、矿压观测资料整理矿压观测系统于2014年6月23日安装完成,6月24日早班调试完毕,开始向地面系统传输数据,跟班人员观测从6月24日夜班开始到6月27日中班为止,轨道顺槽推进28m、皮带顺槽推进到20m左右,完成了工作面初次放顶预定的全部任务。工作面支架载荷监测设备采用泰安市尤洛卡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ZYDC-1型综采支架压力计算机监测子系统,主要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支护工作阻力在线监测,由监测分机、本安型电源和通讯分站组成,可并入KJ216型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从工作面切眼开始,支架安装ZYDC-1型综采支架压力计算机监测子系统,对综采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连续监测。监测从2014年6月24日开始一直到6月27日,对工作面支架实行24小时续监测。自工作面试生产以来,跟班人员对5317工作面进行三班跟班观测,根据工作面现场宏观显现记录分析,采空区直接顶于6月26日夜班02:00在工作面10-20#架处垮落,无压力显现。工作面面后直接顶于6月27日夜班完全垮落(工作面平均推进24m);由于工作面两端头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顶板压力显现不明显,截止到6月27日早班,两端头处的直接顶未垮落。系统监测曲线图及分析如下:图1 71#分机(工作面上部)图2 72#分机(工作面下部)由以上监测分机顶板压力监测曲线图分析,工作面上部、下部直接顶垮落期间,顶板压力变化较小,曲线比较平缓,没有压力急剧变化的现象,在现场宏观观测过程中,直接顶初次垮落并未对设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