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doc_第1页
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doc_第2页
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doc_第3页
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doc_第4页
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父母规的心得体会: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看完父母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获益颇深。感觉自己实在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孩子现在已经三周岁了,自己一直都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的,我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有一天,和跟自己在一起关系不错的朋友一起聊天,他问我:“丽梅,你当老师这么多年了,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朋友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还有家长对孩子及其不负责任,想离婚就离婚,弄的孩子没人管。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在这种时候,我会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谬论,在危言耸听。做父母的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有谁想糟蹋自己的孩子呢?但是,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家长确实在糟蹋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浑然不觉。” 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带几个月后(有的甚至刚满月)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乐得逍遥自在。现在想想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产假只在家待了半年,半年一过就上班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我的老公在工厂上班,而且还是三班倒,几乎也没有时间管理孩子。我虽然是个老师,从事的是教育的行业,光看到家长的不是,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却没有达到“教育者”的水平。自己经常觉得年轻人干好工作最重要,带孩子是件很简单的事,交给老人就行了。我虽然是个老师,但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教养方式非常落后:注重知识灌输,不到1岁就教孩子识字;不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边玩边吃饭,肉类由大人嚼碎了喂给孩子吃;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但很少陪孩子。 自己也很清楚的知道,童年的经历是多么重要,父母必须陪伴孩子。妈妈也经常这样告诉我,但我们听不进建议,既不反对,也不采纳。还感觉是老人不愿意给我们看孩子。自己从内心总觉得不以为然,只是碍于面子不说什么。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妈妈想帮助他们,帮助孩子。可是看了我们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只好就此打住。 我的孩子在七个月以前,我经常陪孩子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无论去哪里玩,好奇地摸摸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天真可爱。大约一年后,我上了一年的班,我再次看到了孩子,当时已经是1岁8个月,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总是眉头紧锁,看见我们,一个劲地往爷爷身后退。我想拉拉他的手,他把手往后缩,眼神里满是胆怯。却从来不愿意让我抱。那天是周日,朋友休息。 我们出去聚会,也并没有陪伴孩子。孩子跟着爷爷,在偌大的客厅里看电视,爷爷话不多,和孩子没什么交流,屋里死气沉沉的。我姐姐去家里做客,看到孩子蹒跚着走到门口,指着门口小声喊“妈妈”,姐姐跟过去,蹲下来问他:“宝宝是要找妈妈?”孩子点点头,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这扇紧关着的大门。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妈妈是从这里出去的,他要从这里去找妈妈。 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听完姐姐的话,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在这个一般的房间里,孩子吃的、玩的、用的,随处可见,无一不缺。但是最珍贵的东西他没有那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周一到周四一共11天,妈妈要上班,周末应该可以陪陪孩子吧?可是作为妈妈的我宁愿去聚会,也不愿意花时间陪陪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快乐,他还只有一岁多,他便不会笑了。 “会生不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生下后,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或者保姆身上,有的甚至把孩子扔在老家。我自己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前几天,去四川九寨沟旅游,在火车上,碰见了一位妈妈,孩子2岁半了,这次要带回北京去,这位妈妈说孩子生下来就给奶奶了。自己和老公就去北京打工了,这个孩子到现在性格很孤僻,几乎不和别人交往,医生怀疑是非典型孤独症,但也不敢确诊,这位妈妈急 得不得了。她的孩子一直扔在老家带,老人很少和孩子交流,整天给孩子看电视,这就是原因。她回了家,孩子也不喊她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关系很疏远,所以自己准备带孩子。 有些父母虽然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陪陪孩子也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些孩子整日与老人相伴,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就好比一栋高楼的地基,没有地基,高楼怎么能建起来?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孩子迟早要出问题的。 老人对孩子多表现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无论孩子要什么,爷爷奶奶尽量答应,从不为难孩子。但从心理发展方面孩子的心理需要上并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 ,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 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老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不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