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rcMap矢量数据编辑功能ArcMap环境下的EditorToolbar、Editor Menu and Edit Task: 1 编辑环境设置捕捉设置:设置某个图层中的要素是否能够被捕捉以及设置捕捉的位置和在多大范围内可以捕捉到理想的位置。ArcMap环境下的捕捉(Snapping)设置:2 通用编辑功能 Editor Toolbar、Editor Menu:提供了启动编辑、停止编辑、保存编辑、编辑工具(Edit Tool)、新建要素工具(Sketch Tool)、编辑的目标图层ToolControl、属性编辑、新增要素过程中的节点坐标修改和Snapping设置功能。 要素复制实现将选定空间要素加入到剪贴板中。 要素粘贴要素粘贴功能实现将剪贴板中的要素复制到当前操作图层中。要素复制和粘贴只能在同种要素中进行节点编辑:主要针对线和面要素而言,在合理情况下可以移动、添加、删除线或面上的节点。关于复制/粘贴要素:如果目标图层与源图层的模式相同,则要素的几何及属性一起粘贴到目标图层;如果模式不同,则仅粘贴要素的几何到目标图层。 要素剪切实现将选定空间要素剪切到剪贴板中 要素删除删除地图中的一个地物要素。 撤销(undo)撤销功能用于撤销上一次编辑操作,该撤销功能能够一直撤销到上一次保存时的状态。 重复(redo)重复功能用于重新进行一次刚刚撤销的操作。 要素移动移动地图中选择的空间要素到某个位置。方法1(拖放移动):选择要移动的要素,拖放到目标位置,可以通过捕捉设置功能,精确拖放到目标位置,如线段的端点、节点等;对于线、面要素,要移动到某一捕捉位置,首先要将要素的“selection anchor”(要素被选后,有一“X”,即为selection anchor) 移动到某一节点位置,然后再移动要素到某一捕捉位置。 方法2(Move命令移动):选择要移动的要素,使用Editor Menu上的Move命令,通过输入相对坐标移动要素。 要素旋转旋转地图中选择的空间要素到某个方位或位置。使用Editor Toolbar上的“Rotate Tool”,要旋转精确角度,点击该工具后,可按字母“A”输入要旋转的角度,即可。 缩放要素实现要素的缩放功能。使用Editor Toolbar上的“Scale Tool”,对要素进行缩放,点击该工具后,可按字母“F”设置放大、缩小的倍数。 镜像要素将编辑任务设置为“Mirror Features”,选择要镜像的要素,绘镜像线即可完成。3 高级编辑功能3.1 点要素及节点编辑3.1.1 创建点要素绘制点要素时,可以通过捕捉已有线段的端点、节点来产生,也可以按F6键或通过右键菜单上的“Absolute x,y”输入地图绝对坐标来创建。还可用使用其它绘制工具定点产生。绘制(即创建)点要素时,可以使用Tool Palette上的以下5种工具:l Sketch Tool;l Intersection tool;l Midpoint tool;l Distance-Distance tool;l Direction-Distance tool; 根据已有线段产生点要素使用Editor Menu上的“divide”命令,可以按点数或距离沿线产生点要素。 3.1.23.1.3 移动点要素使用绝对坐标移动点要素:双击要移动的点要素,点击右键菜单中的“Move to”命令,输入地图绝对坐标(即点要素要移动到的目标位置),回车即可。使用相对坐标移动点要素:双击要移动的点要素,点击右键菜单中的“Move”命令,输入相对坐标(即相对点要素的目前位置),回车即可。3.1.4 通过“Edit Sketch Properties”修改要素的坐标及Z值双击要编辑的点要素,点击右键菜单中的“Properties”或Editor Toolbar上的“Sketch Properties”命令,在弹出的“Edit Sketch Properties”对话框中修改XY坐标及Z值。3.2 线要素与面要素的编辑 说明:本部分所有绘制、编辑线段及节点编辑的方法,可用于创建、编辑多边形要素的边界及边界节点。3.2.1 创建要素绘制(即创建)线、面要素时,可以使用Tool Palette上的所有工具,可根据需要,综合两种或多种工具创建满足用户需求的线、面要素。在绘制过程中,可以使用捕捉功能将线、面要素的节点精确到已有的端点、节点(含点要素)或边(edge)上。绘制线、面要素过程中时,可以使用“Sketch Tool Context Menu”及其它快捷菜单,实现多种形式的定点、定线功能。线、面要素的创建主要是一系列线段的创建。 右键快捷菜单如下:(1) 使用角度、长度创建线段 使用角度、长度创建线段:在绘制线要素过程中,利用右键菜单中的“Direction”(快捷键为Ctrl + A)和“Length”(快捷键为Ctrl + L)菜单来分别控制新建线段的方向和长度,或直接利用右键菜单中的“Direction/ Length”(快捷键为Ctrl + G)菜单输入方向和长度来绘制新线段。 使用与上一线段的偏转角度创建线段:在绘制线要素过程中,利用右键菜单中的“Deflection”(快捷键为Ctrl + F)菜单来控制新建线段与上一线段的偏转角,继而通过“Length”(快捷键为Ctrl + L)菜单输入新线段的长度来绘制新线段。(2) 使用与现有线段之间的角度创建线段 使用与现有线段的偏转角度创建线段:在绘制线要素过程中,利用右键菜单中的“Segment Deflection”(快捷键为F7)菜单来控制新建线段与已有线段的偏转角(在已有的线段上右键点击这一菜单,或将鼠标移到已有的线段上按F7功能键,然后输入与该线段的偏转角度),继而通过“Length”(快捷键为Ctrl + L)菜单输入新线段的长度来绘制新线段。 创建与现有线段平行的线段:在绘制线要素过程中,利用右键菜单中的“Parallel”(快捷键为Ctrl + P)菜单来绘制与现有线段平行的线段(在已有的线段上右键点击这一菜单,或将鼠标移到已有的线段上按Ctrl + P,就可以确定新线段的方向),继而通过“Length”(快捷键为Ctrl + L)菜单输入新线段的长度来绘制新线段。 创建与现有线段垂直的线段:在绘制线要素过程中,利用右键菜单中的“Perpendicular”(快捷键为Ctrl + E)菜单来绘制与现有线段垂直的线段(在已有的线段上右键点击这一菜单,或将鼠标移到已有的线段上按Ctrl + E,就可以确定新线段的方向),继而通过“Length”(快捷键为Ctrl + L)菜单输入新线段的长度来绘制新线段。(3) 创建圆弧线段 使用Tool Palette上的Arc tool绘制圆弧线段(两点法) 使用Tool Palette上的Endpoint Arc tool 绘制圆弧线段(三点法:两端点和中间一点) 使用Tool Palette上的Tangent tool 绘制圆弧线段 使用右键菜单上的Tangent Curve命令绘制圆弧线段 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Fillet”工具在两线段之间创建圆弧线段(4) 创建死胡同(Cul-de-sac)线? 使用“COGO Toolbar”上的“Cul-de-sac”命令,来创建已有线要素的Cul-de-sac线(5)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线、面要素 使用“COGO Toolbar”上的“Traverse”命令,根据野外测量数据来绘制线要素。在Traverse 窗口中,可使用以下4种格式的数据:a) 绝对方向-距离(Direction Distance)b) 与前一线段的夹角-距离(Angle Distance)c) 曲线(Curve):通过弦长(或圆弧长度或圆弧半径),圆心角(或圆弧长度或圆弧半径)、弦的方向(或半径方向或切线方向)及圆弧朝向(左或右)来产生圆弧曲线。d) 相切曲线(Tangent curve):(6) 从其它要素偏移创建要素 使用“Editor Menu”上的“Copy Parallel”命令;(仅对线要素有效) 使用“COGO Toolbar”上的“Offset Line”命令; 使用“Tool Palette”的“Trace”工具,通过设定的偏移量,跟踪已选择的要素来产生新的线要素,选定“Trace”工具后,按键盘上的“O”,可设置跟踪参数;(7) 根据线要素创建面要素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Construct Feature”,可以根据选择的线要素创建面要素。具体操作如下:选择用于构建面要素的线要素, 点击“Topology Toolbar”上的“Construct Feature”命令,在对话框中选中“Create new polygons from selected features”,点击“OK”即可。(8) 根据面要素创建线要素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Construct Feature”,可以根据选择的面要素创建线要素。具体操作如下:选择面要素, 点击“Topology Toolbar”上的“Construct Feature”命令,点击“OK”即可。(9) 创建multi-part 要素方法1:创建multi-part 要素的一个Part,在结束一个Part时点击右键菜单的“Finish Part”,依此创建要素的其它Parts,最后一个Part结束时点击右键菜单的“Finish Sketch”,完成整个要素的创建。方法2:使用Editor Menu上的Merge命令将多个不相连的要素,合并成multi-part 要素。(10)创建有空洞或带岛的面要素方法1:利用创建multi-part 要素的功能可以创建带岛的面要素。方法2:如果已有一面要素,要从中挖一个洞,形成有空洞的多边形要素(如下图所示),可以使用“Cut Polygon Features”编辑任务。具体操作如下:设置“edit sketch vertices”捕捉功能,使得绘制的切割线封闭;当前编辑任务设置为“Cut Polygon Features”;选择要切割的多边形要素,用Tool Palette上的工具在多边形内绘制封闭的切割线,结束绘制,然后删除里面的多边形即可。3.2.2 延伸/裁剪线要素1) 使用“Extend/Trim Features”,延伸/裁剪线要素;2) 使用线要素编辑上下文菜单上的“Trim to Length”,将线要素裁剪到输入的长度(不能超过总的线长);3) 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Extend”工具,将一线要素延伸到已有要素的交点处(有明确的交点,不是虚交点);4) 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Trim”工具,将一线要素从与已有要素的交点处(有明确的交点,不是虚交点)裁剪掉;3.2.3 分割线要素1) 使用“Editor Toolbar”上的“Split”工具,在鼠标点击位置将一线要素分割为两线要素;2) 使用“Editor Menu”上的“Split”命令,将一线要素按长度或百分比分割为2个线要素;3) 使用“Editor Menu”上的“Divide”命令,将一线要素按点数或长度分割为多个线要素;4) 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Line Intersection”工具,在线的交点处将线要素一分为二;5) 使用“COGO Toolbar”上的“Proportion”命令,对线要素按比例分割。6) 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Planarize Lines”命令在交点处分割线要素。 3.2.4 分割面要素方法1:使用“Cut Polygon Features”编辑任务, 分割面要素;编辑任务为“Cut Polygon Features”,先选择要分割的多边形,再绘制分割线,即可。方法2: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Construct Feature”,分割面要素。 先选择分割线,再点击该命令,在对话框中选中“Split existing Features in target layer using selection”,点击“OK”即可。3.2.5 复制并缩放要素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Copy Features”工具,通过拉框复制并粘贴已选择的要素于矩形框中。3.2.6 线、面要素的整形(Reshape)利用“Reshape Feature”编辑任务,通过Tool Palette上的绘制工具,对已选择的要素进行整形。3.2.7 裁剪要素重叠部分(Clipping Features)对于线要素:选择一线要素,利用“Editor Menu”上的“Clip”命令,通过设置缓冲距离,可以裁剪掉与缓冲区重叠的多边形要素。对于面要素:选择一面要素,利用“Editor Menu”上的“Clip”命令,通过设置缓冲距离为0,从另一有重叠的面要素中裁剪掉重叠部分。如下图所示,如果先选择左边的多边形,Clip的结果为图(b)所示,如果先选择右边的多边形,Clip的结果为图(c)所示。 (a) (b) (c)3.2.8 线、面要素的合并使用Editor Menu上的Merge命令将多个要素合并成一个要素。对于多个不相连的要素(或只共一个点的面要素),合并成multi-part 要素;对于有重叠或相接的面要素,则将重叠区域合并,重叠区域中的边界删除。 3.2.9 合并已有要素产生新要素使用Editor Menu上的Union命令将多个要素合并生成一个新要素。该命令特别适合将一个区域内的相邻小多边形要素合并成一个大多边形要素,如将乡镇区划多边形合并成县区区划多边形。Union命令与Merge命令的区别:(1) Union命令源要素可来自于同几何类型的多个图层,而Merge命令源要素只能来自于同一图层;(2) Union命令并不修改源要素,源要素保留原样,命令的结果是创建一个新要素,新要素属性为空;Merge命令将源要素合并成一个要素,源要素不复存在,新要素的属性可根据其中的一个源要素获得。3.2.10 改变线要素的方向通过双击一线要素,通过右键菜单中的“Flip”命令改变该线要素的方向,原来的起点变成终点,原来的终点变成起点。3.2.11 按比例拉伸要素的几何形状 在“Editor Menu”中Option设置对话框中,选中“Stretching geometry proportionately when moving a vertex”选项,可以通过移动节点来成比例地拉伸要素的几何形状。3.2.12 Simplifying and smoothing features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Generalize”工具,对线要素或多边形要素的边界进行概括,即简化,删除多余的节点(相对给定的容差); 使用“smooth”工具,对线要素或多边形要素的边界进行光滑处理。3.2.13 删除Multi-part要素的组成部分在要素编辑状态下,使用“Sketch Properties”命令,可以删除Multi-part要素的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3.2.14 添加Multi-part要素的组成部分如下图(a)所示,原Multi-part要素由两部分组成,现要增加一个组成部分(如图(b)所示) 。 具体操作如下:双击要编辑的Multi-part要素,在要素的边界线上右键点击“Finish Part”(如下图所示),然后绘制其它组成部分,完成后右键点击“Finish Sketch”结束操作。3.2.15 将Multi-part要素拆分成单部分要素使用Advanced Editing toolbar上的Explode工具,可将选择的Multi-part要素拆分成单部分要素。3.2.16 Transfering attributes between features使用Spatial Adjustment工具条的命令、工具可以将一个要素类中要素的属性传递给另一要素类中的要素。一般先使用“Attribute Transfer Mapping”命令,完成要素类间的属性(字段)影射,然后使用“Attribute Transfer”工具,要素类间要素属性的传递。3.2.17 节点编辑(1) 增加节点(Insert Vertex)方法1:在要素编辑状态下,移动鼠标到要添加节点的位置(线上)点击右键选择“Insert Vertex”,即可添加节点。方法2:使用“Sketch Properties”对话框,通过右键菜单“Insert Before”或“Insert After”在两节点中间添加新的节点。(2) 删除节点(Delete Vertex)方法1:在要素编辑状态下,移动鼠标到要删除的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Delete Vertex”,即可删除节点。方法2:使用“Sketch Properties”对话框,删除节点。(3) 移动节点方法1:在要素编辑状态下,移动鼠标到要移动的节点上,直接拖放移动;方法2:在要素编辑状态下,移动鼠标到要移动的节点上,通过右键菜单“Move To”,将该节点移动到绝对坐标指定的位置上。方法3:在要素编辑状态下,移动鼠标到要移动的节点上,通过右键菜单“Move”,将该节点移动到相对坐标指定的位置上。(4) Editing attribute values of a vertex使用“Sketch Properties”对话框,编辑线要素或多边形边界节点的属性(XY坐标、Z、M)。3.3 注记编辑注记编辑:注记编辑功能用于注记的编辑,包括注记内容修改,字体颜色的设置、移动注记位置、旋转注记、增加注记、删除注记。4 拓扑编辑功能拓扑是保证地理要素几何完整性、一致性的有效工具。在Coverage模型中是通过一组固定的关系表来存储多边形-弧段-结点间的拓扑关联关系。在Geodatabase中,是通过拓扑规则(如多边形不能互相重叠、线不能自相交等)来保证同一要素集内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几何完整性、一致性。凡是与拓扑规则相抵触的地方,都会出现拓扑错误,需要用拓扑编辑工具来改正这些拓扑错误。普通的编辑工具不能保证要素几何的完整性、一致性。ArcMap环境下,除了Geodatabase拓扑类型外,还提供了一种地图拓扑(Map Topology),主要针对文件类型(如shapefile)的数据和Geodatabase中的简单要素(不参与网络的构建)。4.1 拓扑编辑拓扑几何元素的定义: 边(Edge):定义多边形的边界; 结点(Node): 边的交点; 节点(Vertex):定义边的形状。 4.1.1 拓扑元素的编辑(1) Moving a vertex on a shared edge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双击要编辑的边,将鼠标移到要移动的节点上,拖放到目标位置,或通过右键菜单中的“Move”或“Move To”,将节点通过坐标移动到目标位置。(2) Moving a node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选择要编辑的结点(按住键盘上的字母“N”,拉框选择),将鼠标移到该结点上,拖放到目标位置,或通过右键菜单中的“Move”或“Move To”,将结点通过坐标移动到目标位置。(3) Moving an edge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单击要编辑的边,将鼠标移到该边上,拖放到目标位置,或通过右键菜单中的“Move”或“Move To”,将该边通过坐标移动到目标位置。(4) 添加、删除节点(Adding and deleting a Vertex)添加节点: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双击要编辑的边,将鼠标移到该边上要添加节点的位置,点击右键菜单中的“Insert Vertex”在该边上添加一个节点。删除节点:使用“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双击要编辑的边,将鼠标移到要删除的节点上,点击右键菜单中的“Delete Vertex”删除该节点。(5) 临时分裂边在拓扑编辑过程中,为了某种编辑目的,需要将边临时分裂,产生临时结点。这可以通过拓扑编辑过程中的右键菜单“Split Edge At Anchor”或“Split Edge At Distance”来实现。(6) 分裂移动结点(Split-move shared node)如下图(a)所示,要将左上角这块地的下边界往下方向移动100米,达到图(b)的效果。如果使用常规的边、节点移动,会影响右边的地块,这时使用分裂结点移动可以达到所需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捕捉环境设置为“Topology nodes”或边捕捉; 如果设置为“Topology nodes”捕捉(即拓扑结点捕捉),需要将左下角地块的左右两边进行临时分割(使用“Split Edge At Distance”),使得分割的上部分边为100米; 选择左上角块地的下边界,按住键盘上的字母键“N”拉框选择该边界右边的结点,然后按住键盘上的字母键“S”并将鼠标移到要移动的结点上(会出现下图所示的标志),再移动鼠标并捕捉到临时结点位置;左边结点的移动类似。4.1.2 Reshaping an edge与前面的线、面要素的整形(Reshape)类似,只不过这里是拓扑整形,使用 “Topology toolbar”上的“Topology Edit tool”,编辑任务是“Reshape Edge”。4.1.3 Stretching features when editing topological elements与线面要素编辑中的“按比例拉伸要素的几何形状”类似,只不过这里是拓扑拉伸。4.2 拓扑错误的改正4.2.1 拓扑错误可用的改正方法不同的拓扑规则引起的拓扑错误,可以使用不同的改正方法。4.2.1.1 Polygon error fixesTopology rulePotential fixesMust Be Larger Than Cluster ToleranceDeleteMust Not OverlapSubtract Merge Create FeatureMust Not Have GapsCreate FeatureMust Not Overlap WithSubtract Merge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Subtract Create FeatureMust Cover Each OtherSubtract Create FeatureMust Be Covered ByCreate Feature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Create FeatureArea 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NoneContains PointCreate Feature4.2.1.2 Line error fixesTopology rulePotential fixesM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主管护师考试成就你的职业生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光伏电站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结核病防治培训试题含答案
- 2025包头常铝北方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3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省能源集团西北(甘肃)有限公司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甘肃康盛慈民医院4月招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第七批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联考省直系统核减、核销岗位情况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海洋渔业废弃物环保建材生产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药店库房储存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无线通讯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与发展策略报告
- 2025年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人工资专户开户及监管协议模板
- T-CSCS 056-2024 民用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
- 职场心态调整与职业发展
-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及步骤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协议离婚三大忌净身出户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