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美国国营铁路公司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日本国营铁路nhk电台 联邦德国国营铁路a西方社会危机十分严重b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盛行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2观察下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977年部分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英国100100100美国10025私有法国100100100a.公有制经济在普遍建立b开始走向计划经济之路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美国对国民经济干预的力度最小3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自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资本主义成功发展时期,这里的“成功”包括两个方面:创造了利润,也确保了诸如政治稳定和人口社会满意度增长等方面。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确保“政治稳定和人口社会满意度增长”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国有化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推行经营者革命 d建立福利国家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动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 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英国()a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c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6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这表明()a法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b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c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7对下图所示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b企业股票分散在所有公民手中c公民可以获得企业分红d企业的经营由公民决定8二战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一些福利制度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不断冲击,西方社会的高福利政策越来越难以为继。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受惠的范围仅限于低收入阶层c始终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9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10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经营者革命”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11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12下面的表格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以下对此表格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13某位同学在学习完西方发达国家某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后,得出了“亦滞亦胀凯(凯恩斯主义)失灵”结论。该同学描述的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c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七八十年代14有学者指出,“20世纪前期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文中的古典发展模式和修正后的模式分别是指()a重商主义政策、自由主义政策b自由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计划经济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自由主义政策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再也不能充当“看不见的手”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凯恩斯(1931年)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的哪些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基本一致?(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是如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的职责中提道:“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这是六项保安蕃息民众的政策。构成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先秦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基础的,应该说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杭行、刘伟亭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材料二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曾经被世界人民所赞叹。战后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已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然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国家的福利制度普遍陷入了困境。材料三西方的高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高福利制度培植了一种惰性,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高福利和福利平均化造成了不劳而获甚至少劳多得的现象,致使公众的工作热情降低,职工怠工现象严重,出现了动力真空。其次,高福利制度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通货膨胀。在北欧国家,全民福利的实行使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过分膨胀,使其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时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说明二战后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与中国古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二战后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境遇有很大不同。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经济原因。(3)“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两大原则。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西方高福利制度弊端的理解。对我国当今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借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a解析 四幅图片中企业的共同点是“国营”企业,这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体现。其产生的背景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的严重危机,国家只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才能消除这些危机。2c解析 从表格中的国有经济的比重可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国家干预经济也不是走向计划经济,排除a、b两项;由于战后各国对经济调整的方式不同,仅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选c项。3d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福利国家的建立缓和了社会矛盾,为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福利制度转化为公民权利,提高了人口的社会满意度,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举措,与是否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和人口社会满意度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4a解析 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社会阶级结构的日趋复杂化。5d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颁布法案指导管理工业和社会保障,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既有关于煤炭的法案,也有关于国民生活的保险法和救济法,a、b、c三项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方面,均不全面。6b解析 材料的内容属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7c解析 持有股票的公民是企业的所有者,但是不一定都是经营者。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持有每个企业的股票,所以也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8a解析 “福利国家”制度涵盖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方面,它导致国家的财政逐渐不堪重负,a项正确;福利制度的受惠范围不局限于低收入阶层,排除b项;福利国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懒汉”作风,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固有的,不可能被消除。9b解析 肯尼迪认为,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体现出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福利政策的实施正是这一本质目的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a项错误;福利政策也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一种方式,c项错误;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项错误。10d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实质。a、b、c、d四项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题干强调的是福利国家,则应是分配领域的社会化,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11a解析 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滞胀”出现,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开始了新自由主义,减少而不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符合题意。12d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知识经济的出现。表格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故d项符合题意。工业生产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化,不能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能体现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状况,a、b、c三项错误。13d解析 从材料中提供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判断,该时期应该是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a、b两项。在c项描述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与情境不符。故选d项。14b15答案 (1)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2)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积极作用: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解析 第(1)问注意回忆教材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凯恩斯的经济主张主要是从理论上说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是对它的一种实践。第(2)问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有很多,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也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16答案 (1)特点:政府主导,覆盖范围广,侧重社会救济,以“民本思想”为指导。(答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