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道:“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民众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2东方杂志 1917年第14卷第6号登载的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济南)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这则材料说明()a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近代化b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c济南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d济南城市的近代化是当时最发达的3现代性转型视野中的近代山东商帮迁移一文指出,近代山东胶济铁路以北地区被新兴沿海城市天津纳入,山东商帮顺势成为天津工商业中举足轻重的商帮之一,出现了环渤海地区的新区域整合。近代出现“环渤海地区的新区域整合”的主要原因是()a山东商帮较强的开拓能力b胶济铁路带动山东经济发展出现新局面c天津背靠首都的区位优势d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占总比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甲午战争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a bc d5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6“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 b电报c邮寄信件 d电影7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8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是“海上马车夫”,无论是造船能力还是运输能力都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吨位12.424万吨,占当时中国水上运输能力的80%以上。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对以上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代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b近代的中国水运业艰难求生,发展缓慢c近代中国水运业的发展极不平衡d轮船招商局主要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服务9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10水上运输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关于近代水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就开始起步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c我国轮船运输主要吸收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随着经济的发展,轮船在民国时期已普及到内陆省份11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121880年4月25日,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13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道:“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14假如你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一位商人,想把自己的商品信息传递给北京的客户,你可以选择的方式有()派人以快马方式传递通过拍电报的方式传递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传递坐火车去北京a bc d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毁路口号19世纪末,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主题二“马拉火车”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主题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主题四中国现代高铁(1)对材料一中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你是如何认识的?(2)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请说明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修筑铁路的合理性。(3)材料二、三中“马车铁路”“奔驰被打入冷宫”这些“昨天的故事”说明了哪些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修筑铁路意义的认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早期的火车材料二中国早期火车通车场景(1)材料一的火车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影响?(2)材料二的通车场景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状况?(3)上述材料中的历史场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出当时怎样的世界潮流?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d解析 “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2a解析 材料主要论述了胶济、津浦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对济南城市近代化的影响,符合题意的是a项。商埠的兴盛不是城市近代化的标志,材料也不涉及济南成为商埠的问题,排除b、c两项;仅从对济南一个城市近代化的描述,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3d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区域经济格局的变迁。近代沿海开放和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等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密切了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与天津的联系,为山东商帮进入天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出现了环渤海地区新区域整合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仅从山东着眼,忽略了天津的优势;c项仅从天津着眼,忽略了山东的条件。4d解析 据“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得出正确。列强在中国争相筑路,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资本输出,正确。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交通状况,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5b解析 水上轮船运输和陆上火车运输的出现,是中国交通事业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企业在华修建的铁路,排除a、d两项;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c项。6b解析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等体现的是电报的特点。7a解析 b、c、d三项出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8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不难判断,a、b、c三项说法是正确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为了解决军事企业的困难而兴办的民用企业,不是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服务,故选d项。9b解析 当时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这明显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10b解析 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它主要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近代水运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a、c、d三项均不正确,故选b项。11c解析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当时一部分中国人接受了火车这一新生事物,表明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故c项正确。1876年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出行方式,a项错误;材料“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b项错误;当时国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绝大部分人对火车等西方先进事物持抵制态度,只有少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先进事物,d项错误。12b解析 中国人对电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西方科技被国人接纳。13d解析 从材料中“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人民的愚昧迷信思想浓厚,故答案为d项。从题干中的时间“1877年”和报道题目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可判断出b、c两项表述错误,a项表述是“这些情形”的表现而不是出现的原因。14a解析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各种交通和通讯方式并存,材料中的几种方式都是可能的,故选a项。15答案 (1)一方面,毁铁路反映了义和团运动鲜明的反帝爱国性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阶级对西方先进文明盲目排斥的落后性。(2)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拓展到中国内地,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3)这些事例说明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性、落后性,仍然用所谓的风水等落后思想抵制西方先进文明。(4)修筑铁路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化性溃疡临床诊疗规范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无人机巡检缺陷识别技术创新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前景
- 2025年5G技术对智能家居的推动
- 浮盘加工施工方案
- 数字化博物馆导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采矿国际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松子炒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人工拆除门窗施工方案
- 水果供应链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干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至2030中国农业观光园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信息系统维护与升级管理模板
- (2025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培训
- 《构成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完整版)保安培训课件
- 循环流化床锅炉流体动力特性
- 《口袋妖怪漆黑的魅影5.0》图文攻略(全周目)
- 音乐表情术语字典
- 《常见皮肤病》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