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docx_第1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docx_第2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docx_第3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docx_第4页
岳麓版选修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日本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什么是幕府?“幕府”一词出自中国,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幕府政治”实际上是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称武家政治。是一种军事封建统治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处于“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镰仓幕府(11921333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德川幕府(16031867年)江户时代日本处于哪个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德川幕府是由鼎鼎有名的大将军德川家康(1603)建立,因其统治机构幕府设立在江户得名。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国内存哪些问题? 政治:幕藩制;等级制度,阶级矛盾严重德川幕府统治危机 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改革的必要性)对外政策: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政治上,德川幕府实行幕藩制,在了解幕藩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德川幕府下等级制度天皇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士 幕府将军实际统治者,全国最大的封建主(将军的政厅幕府是最高政权机关) (统治阶级) 藩主(大名)封建割据势力(周王朝下的诸侯王) 武士封建统治的军事支柱被统治阶级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幕府将军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政厅幕府是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将军还是日本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其余的大部分领土被分割为200多个半独立的“藩国”,各藩的领主大名是世袭的封建领主,在藩内是专制独裁的君主,拥有行政、军事、司法、税收等方面的广泛权力,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在经济上是领地的所有者,有权向领地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幕府和大名是主从关系,大名必须效忠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属于下级武士,下级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效忠将军或大名,但不能担任重要官职,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这个由幕府和藩国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士下面的农工商属于被统治阶级,各等级关系如何界限分明,不得逾越等级制度成为幕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制度。经济上,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属于封建领主所有,土地作为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对份地享有世袭的耕作权,为此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封建年贡,即地租。地租采取实物形态,约为农民全年收入的40%以上,为了保证领主的年贡收入,幕府严密禁止土地买卖。对外政策上,闭关锁国想一想幕府实行闭关锁国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这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形势,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19世纪的幕府所面临的国内危机日趋严重,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豪农和高利贷商人的力量不断增长,称为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改变幕府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残酷的阶级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与城市平民的反抗斗争频繁发生,动摇了幕府统治的政治基础。中下级武士生活境况日益恶化,对封建领主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其中一些接受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改革要求日益强烈,下级武士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军事力量转化为反对幕府统治的重要力量,最终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走上了扩张的道路,而闭关锁国政策使是日本被西方远远抛离,从而使幕府统治在面临内部危机的同时也面临外部的危机2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培理准将率领4艘战舰强行驶入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港,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培理要求幕府接受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致“日本皇帝(将军)”的国书,结束锁国政策,并缔结通商条约。由于这些军舰船身都是涂上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人称这次事件为“黑船事件”。在美国人提出不开国就开火的威吓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国书,但要求拖延到第二年答复。黑船事件的实质:日本人把美国军舰称之为“黑船”,反映了日本的落后,因此它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黑船事件的结果,日美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亲善条约”并不亲善,是日本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荷、俄、英、法等国强迫日本签订类似条约,日本的哪些主权受到破坏?接课本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外国势力的入侵使日本传统的社会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日本开港通商后,大量的外国工业品充斥着日本市场,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厂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国家在日本用白银套购黄金,导致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暴涨,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生活日益贫困,下级武士的处境也大为恶化。日本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人民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不断高涨,加剧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在黑船事件中,幕府因屈服外国侵略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这暴露它的腐朽和虚弱。开国所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又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面对幕府的腐朽的专制统治、民族危机,使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许多有见识有抱负的下级武士通过19世纪兴起的洋学较早接触到西方先进思想,早已向往西方的文化科学。同时鸦片战争后中国所遭受的屈辱的处境也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以吉田松阴等人为代表的下级武士主张对内广开言路,改革幕政,对外通过开国,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最终达到维护民族独立的目的。看图片,吉田松阴,1840年8月4日出生于长州。他是经营兵学师范的叔父吉田大助的养子,因而继承了兵学师范教育事业。他虚岁11岁时,就已能给藩主讲课。1854年,因策划搭乘培理率领的美国军舰偷渡美国而被捕。出狱后,专事培育人才工作,是倒幕维新运动和民族扩张理论的“宗师”,由于反对幕府,倡导尊皇攘夷,再次被捕入狱。1859年,在江户的刑场被处死,时年29岁。 为此,他们积极辅佐藩主进行改革,希望通过本藩的改革,探索日本的出路但幕府竭力维护专制统治。1858年,幕府镇压改革派,逮捕、处死包括吉田松阴在内的多名改革志士,由此导致改革派力量与幕府的矛盾激化。在西方侵略和幕府的高压政策下,改革派的主张逐渐从改革幕府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4.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新政府问题:什么阶层成为了武装倒幕的主力?倒幕运动经历哪两个阶段?士不满幕府的大名,破产的中、下级武士(主力)商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新兴地主农、工雇佣劳动者a倒幕运动的发展a尊王攘夷:18601864倒幕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倒幕运动的兴起时期,“尊王攘夷“是这一时期倒幕运动的中心目标 在幕府镇压改革力量后,以西南强藩(四大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的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兴起。尊王攘夷派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张以天皇取代幕府,对外驱逐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改革派得到新兴地主和富商的支持,不满于幕府统治的西南强藩也希望借助“攘夷”扩大自己的力量,取得政治上的权利。在这其中,长洲藩最为突出,长洲藩遂成为改革派的大本营。问题:尊王攘夷派做了哪些事情,犯了什么错误,最终有没有成功实现愿望?尊王攘夷运动的发展冲击了日本的封建体制,引起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发对外国势力的斗争威胁到列强在日本的侵略利益。1863年8月,天皇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与幕府和各藩保守派串通,发动政变,对改革派进行镇压,将尊王攘夷派势力清除出京都。1864年英、美、法、荷舰队进攻长州藩下关,长州藩战败,被迫议和。问题:这一次运动给改革派哪些经验教训?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改革派吸取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依赖天皇实行“攘夷”是无法实行的。日本国力落后,盲目排外,无法驱逐外国侵略者,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行全面社会改革,建立富强的近代民族国家,才能最终克服民族危机。由此,倒幕派确立了武装倒幕的方针,其主张也由尊王攘夷转变为“开国”倒幕。接课本1867年。b武装倒幕:18671868思考文中问题过渡:改革通过建立明治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为进行全面改革提供了政权保证。接着我们来看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二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五条誓文,看内容,分析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a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3府指京都、大阪、东京。(1868年,中央政府京都迁到东京),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直接管辖,旧藩主迁往东京居住作用: 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b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改革封建等级制度,公卿、大名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农、工、商改称平民,在形式上实现了“四民平等”,取消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使用姓氏,可以与华族士族通婚,也可以自由择业迁徙。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知识链接】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没有姓的。 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出于编订户籍、征税的需要,命令国民必须起姓。这才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 “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都有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的。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作用: 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华族和士族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为改变日本经济落后的面貌,制定了“殖产兴业”的国策,其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促进工业化,实现日本经济的近代化。(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之前,新政府先进行土地改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a.重点:军事、重工业b.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d.创办国营民企,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e.培养人才 19世纪70年代为殖产兴业的第一阶段,总体特点是国家为主导、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时期。1871年岩仓使节团赴欧美考察后,日本政府认识到民用工业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发展民用工业。日本政府在工业初期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时主要依靠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从长远看不利于日本近代化的独立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殖产兴业的作用: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探究】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2)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3)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等。文明开化的核心是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户愚昧的社会习俗。 (3)文化:文明开化 a教育:国民皆学 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培养人才,推动日本近代化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教育是封建性质的教育,其教育方针以贵族教育为主,对象是武士,内容则以儒学为主。b 思想:介绍西学 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热潮,促进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c 新闻传播:重视传播 促进启蒙思想传播 d社会习俗:废除旧俗,移植西方生活方式 社会面貌欧化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原因,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影响: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实质:专制主义统治5军事:建立新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a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b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c设立军事院校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作用: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逐渐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1、性质: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结束了幕藩的封建统治,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明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象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的日本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并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也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先进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3、局限: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思想: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天皇崇拜思想 日本在追求国家富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