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孟建民.doc_第1页
中国科学技术馆孟建民.doc_第2页
中国科学技术馆孟建民.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馆效果图灵感来源剖面分析剖面的形成过程图片介绍:设计时间:2005年建筑面积:107122平方米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基形启发于宏观宇宙结构与微观的生命结构,两者具有某种“暗合”的相似性。通过对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超星系到超星系园(天文学家称这为“大引力源”)的宇宙空间解读,方案设计将几亿光年尺度的宇宙空间模型作为设计理念的基本来源。通过空间的拓扑变化,创造出复杂的内在空间结构,平面及剖面布局类似于生命的局部切片。简洁的外在表皮与内在空间复杂的拓扑结构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我们对科学馆的现代理解以及人类对宇宙与生命的认知。超星系团般的管状筑物,既是建筑的承重结构,又决定着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在管状构筑物的支撑下,建筑飘浮于地面12M之上,从而将基地内的城市空间最大化。管状构筑物在建筑内部纵横交错,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空间网络。管中设有坡道、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使得游人可选择不同的咱径体验。建筑内部的空间连续,表现出强烈的流动感,如同步入神秘而梦幻的宇宙空间。建筑的主体结构体系为巨型筒-框钢混结构。八个巨型筒体与楼板及外围护结构,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水平与垂直向传力体系。建筑内部筒体形态复杂、富有动感。实际上是依据数学规律生成的。筒体形态由Bezier曲线及椭圆形截面两个参数支持。利用计算机程式,对形式的各种参量进行设定、修正、研究其空间的拓扑结构,并反馈到图纸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切片的方法,把复杂的三维形体转化到二维平面。形体在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