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钟EDA实验报告.doc_第1页
数字电子钟EDA实验报告.doc_第2页
数字电子钟EDA实验报告.doc_第3页
数字电子钟EDA实验报告.doc_第4页
数字电子钟EDA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电子实习实验报告姓 名 班 级 计科0901 学 号 200909010116 一、 实验目的:1、掌握多位计数器相连的设计方法。2、掌握十进制、六十进制和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3、巩固数码管的驱动原理及编程方法。4、掌握CPLD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二、 实验要求:基本要求:具有时、分、秒计数显示功能,以二十四小时循环计时。扩展要求:具有调整时间的功能以及整点报时功能。三、 实验原理:u必做部分:设计一个数字电子时钟。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得出:选用74LS163芯片共计6片,采用同步计数的方法来设计相关计时器(同一源输入脉冲接至CLK,控制ENT使能端实现计数),秒位计时器与分位计时器均为60进制,时位计时器为24进制。 u选作部分:电子钟实现校时、清零和整点报时功能。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得出:1.控制数字电子钟分低位与时低位的使能端(ENT)输入(将使能端的输入分两部分,一种是自然输入,一种是输入相应电平信号手动控制使能信号)实现校时;2.控制验证当数字电子钟的输出为59分50秒时,与一个本电路所用的源输入脉冲信号,利用与门的特性输出相应的高低电平接通蜂鸣器实现整点报时。1.秒位计时电路设计(60进制)秒低位计数用十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由脉冲信号触发计数,9秒(秒低位输出1001B)时,秒低位清零;秒高位计数用六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9秒时,秒高位芯片ENT输入高电平,由此触发计数,59秒(秒低位输出1001B,秒高位输出0101B)时,秒高位清零。2分位计时电路设计(60进制)分位计时电路与秒位计时电路计时原理相差无几,只在触发计数的使能信号量上有一定差异。分低位计数用十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59秒时触发计数,9分59秒(分低位输出为1001H,秒高位输出0101B,秒低位输出1001B)时,分低位清零;分高位计数用六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9分59秒时,分高位芯片ENT输入高电平,由此触发计数,59分59秒(分高位输出为0101B,分低位输出为1001B,秒高位输出0101B,秒低位输出1001B)时,分高位清零。3时位计时电路设计(24进制)时低位计数用十(或四)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59分59秒时触发计数,9时59分59秒(时低位输出为1001B,分高位输出为0101B,分低位输出为1001B,秒高位输出0101B,秒低位输出1001B),或者23时59分59秒(时高位输出为0010B,时低位输出为0011B,分高位输出为0101B,分低位输出为1001B,秒高位输出0101B,秒低位输出1001B)时,时低位清零;时高位计数用三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9时59分59秒时,时高位芯片ENT输入高电平,由此触发计数,23时59分59秒时,时高位清零。1校时电路 利用与门、或门和非门的基本特性,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得出:控制数字电子钟分低位与时低位的使能端(ENT)输入(将使能端的输入分两部分,一种是自然输入,一种是输入相应电平信号手动控制使能信号)实现校时。2整点报时电路控制验证当数字电子钟的输出为59分50秒时,与一个本电路所用的源输入脉冲信号,利用与门的特性输出相应的高低电平接通蜂鸣器实现整点报时。四、 实验结果(电路图、仿真波形以及说明):秒低位(secl)秒高位(sech)波形正确分低位(minl)波形正确图(12)时低位(hourl)波形正确图(13)时高位(hourh)波形正确分高位(minh)波形正确时低位(hourl)波形正确时高位(hourh)波形正确说明:本次实验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本次实验中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字电子、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基本知识,培养了我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数字逻辑的能力。同时,我熟悉并初步掌握了使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计数字逻辑的方法,包括设计输入、编译、软件仿真、下载和硬件仿真等全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受限,自己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幸得各位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电路的设计中,自己深切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之理。起初,自己并未统筹全局,却因部分基本模块设计的较快而洋洋自得,却忽视了综合的优化完善。一次,计时电路在编译无误后却无法显示正确的波形,认为自己逻辑无误的我顿时产生了疑惑,在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了逻辑欠缺,在秒计时电路与分计时电路的连接处仅仅注意到了本部分的使能,而忽略了衔接。找出了错误,我静下心来,先设计每一个功能模块,用软件仿真,调试每个功能模块,以实现各种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再将各种功能模块连接起来,调试总的系统,完成总体功能的实现。电路的搭建中,我亦是意识到不能急于求成。当有了设计雏形,搭建电路便也简单,但由于自己对软件使用的不太上手,稍不留神,便错接了导线、重叠了节点,在编译时出现错误,自己构图的凌乱使得发现不妥难时不得重新来过,这极大延缓了实验的进度。在接下来的硬件仿真时,遗憾的是由于实验板导线数量有限,我只是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了硬件连线,且硬件仿真时间不够充裕,但是可喜的是在硬件仿真时既验证了基本计时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又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辅助功能校位在实现时影响到了进位,通过反复地修改,电路得以不断完善。通过本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