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竞赛方案为确保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安全、顺利、有序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一、举办单位(一)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二)承办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协办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二、比赛时间和地点(一)比赛时间:2014年7月2324日(二)比赛地点: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三、比赛项目(一)中职组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4、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5、微课程开发比赛(参赛内容为公共课);6、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以上1、2、3项属于“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设立的项目,以下简称“国赛项目”,4、5、6属于“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在“国赛项目”之外设立的项目,以下简称 “省赛项目”。(二)高职组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3、网络课程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4、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5、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以上1、2、3项属于“国赛项目”,4、5项属于“省赛项目”。四、赛项要求及比赛办法(一)信息化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办法本赛项以个人或团队参赛,以团队参赛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二)信息化课堂教学1、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办法本赛项为个人赛。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参照国赛要求,另行通知。(三)信息化实训教学 1、信息化实训教学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具体内容详见附4)。(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权异议和纠纷。2、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办法本赛项可以个人或团队参赛,以团队参赛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四)网络课程 1、网络课程赛项要求本赛项考核参赛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网络课程比赛办法本赛项可以个人或团队参赛。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队参赛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将网络课程电子材料(网络课程比赛建设课程网站所需的材料、技术参数文档及安装说明和参赛作品介绍电子版),上传至学校网站或世界大学城学校机构空间内,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由组委会统一组织专家网络评审。(五)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 1、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核参赛教师在教师个人空间的资源储备、开放式学习、开放式教学、教学成果展示、学术研究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建设及应用情况。(1)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应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构建网络资源要从满足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出发,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与创新。(2)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至少要包含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并有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活动记录。(3)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的个人空间,必须保证其个人空间上的网络资源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办法本赛项为个人赛。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竞赛组委会提供教师个人空间首页的链接地址,由组委会统一搭建参赛教师个人空间网址列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六)微课程开发1、微课程开发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核参赛教师面对大规模在线学习新趋势,开发与应用优质微课程资源,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1)参赛作品应该适应在线学习新要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建构,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2)参赛作品应选自一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由3个以上(每个是5至15分钟)关联教学微视频(微视频技术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13年度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教技厅函201359号)执行)为主体及相关的教案、课件、习题、总结等资源组成。提供在线测试、在线辅导、作业答疑等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全程管理。(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微课程资源,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且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微课程开发比赛办法本赛项可以个人或团队参赛。以团队参赛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竞赛组委会提供微课程的链接地址,由组委会统一搭建参赛微课程的链接网址列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七)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 1、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赛项要求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依托云平台空间,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科学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1)教学方法应用要依据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空间为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角色、教师角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师生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有突破与创新。(2)所选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教学设计可根据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2、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办法本赛项为个人赛。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比赛,讲解教学方法应用15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五、参赛内容要求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秋季公共课教材用书目录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3、“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4、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5、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6、信息化教学大赛各项目评分指标附后(详见附5)。六、组织机构组委会主 任:王 键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副主任:郭建国 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郭荣学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黄扬清 湖南省教育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潘 军 湖南省教育厅信息化办主任李三福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万友根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委 员:周芳友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朱日红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 刘显泽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 王江清湖南省教科院纪委副书记 韩先满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组委员下设评审监督组、仲裁委员会和秘书处:1、评审监督组组 长: 黄扬清 湖南省教育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成 员: 王江清 湖南省教科院纪委副书记 唐宏伟 湖南省教育厅纪检组、监察室副主任科员2、仲裁委员会主 任:郭荣学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成 员:周芳友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朱日红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汪忠明 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调研员刘 婕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主任科员彭文科 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主任科员3、秘书处秘书长: 刘显泽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副秘书长:王江清湖南省教科院纪委副书记成 员:刘 婕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主任科员彭文科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主任科员舒底清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副所长蒋书同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副所长彭文胜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副所长牛春林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洪波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继教室主任吴甚其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中职室主任李 琼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高职室主任七、奖项设置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按中、高职两个组别分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布,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3、“国赛项目”将按竞赛名次推荐成绩优异者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八、参赛办法及要求1、中职以市州组队、高职以学校组队向省集体报名,名额分配见附1,请参赛市州、高职学院和教师填写好报名表(附2)和报名汇总表(附3),于7月4日前报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逾期不予受理。2、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职称不限。每位教师限报“国赛项目”中的一个赛项,但可兼报“省赛项目”。3、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以及参加过往届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不参加本次大赛。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涉及不可删除和隐藏的个人实名空间等内容外,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除报名表、汇总表外,“国赛项目”各赛项提交的参赛材料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7、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8、本次大赛相关资料请参考 “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资源平台”。九、其他 1、除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微课程开发和高职网络课程项目外,其他项目均需报送相关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中职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分别报送教案和说课稿各5份、讲解视频光盘2份。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报送说课稿5份。以上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于比赛报到时提交。2、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网络课程、微课程开发赛项须在7月11之前报送网址链接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3、各赛项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均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4、各赛项比赛操作办法可视报名参赛情况进行微调,具体调整将另行通知。5、各代表队在报名和材料提交工作中有何问题与情况,请及时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6、上述各项材料提交,请与组委会秘书处电话联系并确认。联系人:刘春艳(073184402940,邮箱:458697871 ;地址:长沙市教育街11号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817室,邮编:410005。附:1、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名额分配表2、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3、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4、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5、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31附1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名 额 分 配 表组别竞赛项目每队限报 数备注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组1以市州为单位组队并集体报名公共艺术课程组1石油化工专业类组1医药卫生专业类组1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1信息化课堂教学1信息化实训教学内容A: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1内容B: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土木工程力学基础1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15微课程开发15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1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组1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并集体报名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1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1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1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1信息化课程教学1网络课程1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3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1附2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 名 表市州名称/高职学院名称: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参赛项目参赛组别中职组 高职组参赛内容课程名称教材版本(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项目不填)任教专业创作说明(包括创作思路与作品特色等)网络链接地址(网络课程项目、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项目、微课程开发项目需填写,其他项目不填)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和微课程开发项目作者排序(院校教师应为第一完成人,团体成员人数按文件要求执行)。序号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名称任教课程12345作品安装运行说明说明是否保证您所报送的作品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共享或出版是 否签字: 年 月 日推荐意见 (盖章)年 月 日附3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组别:中职组 高职组 市州名称/高职学院名称: 联系人 电话: 电子信箱: 序号姓名学校名称参赛项目课程名称参赛内容参赛网址手机附4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一、教学内容内容A: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有关内容1、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2、抢答器的装配与电路调试;3、抢答器的典型电路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内容B: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中的“建筑桁架模型设计”有关内容1、相关力学知识;2、桁架设计;3、桁架模型搭设;4、桁架模型承载测试。二、教学设计要求1、参赛教师根据本校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应用情境和学习任务,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设计;2、完成内容A或B中所列内容的教学任务,突出“做中教、做中学”;3、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操作现场设备并演示操作效果(内容A),或现场制作模型并正确搭设,模型跨度600mm,跨中承载不少于20KG(内容B)。三、比赛现场提供的设备清单1、内容A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故障抢答器8个注12抢答器套件1套注23数字万用表1只FLUKE 15B4指针式万用表1只MF475通用示波器1台DF4321C6直流稳压源1台YB1731A7电子电路维修通用工具1套注1:现场提供的故障抢答器只在功能板区域设置一个故障点,设置的故障类型有:供电故障、控制电路故障、编码电路故障、锁存电路故障、译码驱动电路故障、显示电路故障、声响电路故障和元器件损坏等。参赛教师进入赛场后,可从8个故障抢答器中自主抽取1个,一经抽取不得更换。注2:抢答器元器件清单序号部件名称设备符号参数数量1电阻R1-R910k92电阻R1015k13电阻R11、R141K24电阻R1247015电阻R1368K16电容C1-C2100uF27电容C3-C60.1uF48电容C7-C80.01uF29抢答按键开关S0-S7不带锁810控制按键开关S8带锁111电源按键开关S9带锁112三极管Q1S9013113集成电路U174LS148114集成电路U274LS279115集成电路U374LS48116集成电路U4NE555117数码管DSSM4210118扬声器B8119电源插座J2P120IC插座16P321IC插座8P122外接按钮插座2P1023外接输出插座单排8P12、内容B(1)材料清单序号材料名称尺寸数量备注1木条20mm30mm500mm2根松木2木条10mm15mm500mm18根红、黄、白三色(松木)3节点板100mm8mm12个圆、半圆(松木)4自攻螺丝钉长16mm50个5自攻螺丝钉长20mm50个6自攻螺丝钉长25mm50个7自攻螺丝钉长30mm50个8铁钉长16mm50个9铁钉长25mm50个10铁钉长38mm50个11图钉脚长10mm100个12塑料绳团1个细13双面胶带宽10mm1卷14透明胶带宽10mm2卷(2)工具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充电式手电钻套装1套2充电式手持往复锯套装1套3尖嘴钳1只6寸4木柄圆头锤1只5三角尺1套6钢直尺1个7钢卷尺1个3米8木工量角器1个9切割工具刀1只10木工手锯1个11剪刀1个12木工铅笔1只13马克笔套装1套14荧光笔套装1套15木工砂纸2张16钉书机1只12#(3)设备列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简易木工工作台1个2支座2个3挂钩1个4砝码一套15KG、5KG3四、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原理图附5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教学设计40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得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内容呈现25教案规范、完整、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技术应用25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创新与实 用10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教学性40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内容表述准确,术语规范;教学策略得当,教学重难点问题解决效果突出;辅助教学的素材齐全、分类合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技术性30教学环境、平台运行方便、灵活、稳定;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性强;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容错性好。艺术性20图、文、音、视、动画等运用恰当,切合教学主题;界面布局合理、美观,导航清晰简捷;色彩搭配合理,风格统一,视觉效果好,吸引力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性与实用性10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通用性强,易于推广,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设计思路40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教学策略得当,教学过程优化,应用情景设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内容呈现20教案规范、完整、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设备使用30现场教学设计讲解和设备操作结合恰当;教学设备、软件使用规范熟练,演示效果好。创新与效 果10教学设计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4、网络课程比赛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课程内容设 计40课程内容设计详实,包括授课计划、选用教材、参考书目等,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网络课程资源、教案、演示课件、实验实训指导、重点难点指导、习题、参考资料、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录像及其他辅助学习的资源,表现形式多样。界面设计25课程网站导航清晰,设计合理,便于查找;栏目设置科学、合理、清晰;网页布局合理,画面美观,体现课程特色;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材料符合技术规范,质量高,能自适应显示终端分辨率,无语法错误,无排版格式错误;链接设置明显,准确,无无效链接。交互性25学习过程体现师生交互与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在线完成练习、作业和综合测验,客观题能实现自动批改;并有统计显示交互内容。有专门的疑难解答板块设计,有足够的学生参与,学生的提问能得到及时的回答,更新频率较高。特色与创 新10能够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如工学结合、双语教学、课程论坛、服务社区等,能体现资源共建和学习者对资源贡献的评价。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职教特色明显。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5、 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基本要求5空间需实名制注册,并上传清晰真人照片;链接科学有效、跳转快捷;栏目丰富有特色,非涉密项目不得关闭浏览权限;有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介绍,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简介、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教研成果。版面设计5空间版式设计美观、精致,内容充实、丰富,素材搭配合理、协调,版面设计特色鲜明。教学资源50课程基本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导航、课程介绍、学情分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程视频、课程考核、考试题库、作业布置、课程成果、课程反思等,内容要体现课程特色和方法创新。(30分)课程拓展资源,包括:论文类资源(30篇以上)、图片类资源(30张以上)、视频类资源(20个以上)、网址类资源(20个以上)、图书类资源(20本以上)等,资源形式word、图片、视频、音频、SWF等不限。(10分)学习情趣资源,包括:根据学生需求和本人特长建设的日志、评论、心得等原创性文章;转载的具有观赏性、艺术性,能引起共鸣的优秀文章和参考资料(引用出处等信息齐全)。(10分)教研管理10内容齐全,包括自撰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专项申报、教学成果、著作教材等内容齐全。空间互动20建有课程群组、作业提交区、答疑区、班级导航等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开展的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锅炉运行值班员(高级)理论考试总题库(附答案)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籽棉订购合同续约协议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售后服务反馈系统优化提升模板
- 长郡高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护理部考核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文化类考试题及答案
- 武乡县司法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件测试笔试题及答案解析视频
- 公积金补贴协议书
- 2025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 科研机构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MLCC粉末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无人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 试用期转正考核表(设计部)
- 2025年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经综396真题试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4-工业防毒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