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传播学.doc_第1页
如何学习传播学.doc_第2页
如何学习传播学.doc_第3页
如何学习传播学.doc_第4页
如何学习传播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入学以后,将可能面临一段迷茫和彷徨时期。其本科学习的方法和模式会被颠覆,他将接受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他将面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聆听到多元化的学术话语。在许多现象和声音面前,自己将独立对其价值内涵进行判断和评价。他将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学习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不久的将来走入社会存储能量,做好各种准备。就我的视野而言,我建议研究生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学习和探索:一、尽快实现学习方式转型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后,本科的学习方式将实现某种历史性转型。能否在导师咨询式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独立的、开放性的学习和探讨,将决定研究生学习的成效。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吸收世界上全新的现代化学习理念,将直接制约学习成果的价值。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型,比起具体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网络媒介,将是这种转型的重要平台和催化剂。二、扩大阅读视野这项学习应该贯穿到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乃至整个人生。每一个阶段的阅读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首先应该读读自己专业领域的经典理论著作。这些著作生命力久远,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深层意识影响深刻。当然,所谓经典著作的范畴也会随着历史时代的转型,会发生一些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经典。不要一上手就读那些转述性的介绍性读物。比如以下书籍,可以值得一读:加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加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美凯瑟琳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迈克尔辛克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鲍德温等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美赛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美萨瓦姆等跨文化传播,三联书店1987年。美罗杰菲德勒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海南出版社1998年。西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同时还要注意书店新出的好书。要记住不存在适合所有人的所谓“经典著作”,这个概念会随着读者背景和时代发展而不断变更和调整。没有固定不变的经典。读这些经典理论著作时,应该学会韩愈所说的“钩玄”,寻找其中的精粹观点,在书的边缘做好批注。一本书中真正需要把握的精粹观点不会很多的。要学会把书读薄的方法,吸收书中的过人见识。如果只是满足于一般浏览,不做任何勾画或批注,日后头脑中不会留下当时思维的痕迹。除此之外,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领域书籍或刊物,可以兴之所至进行研读。比如读者、电脑爱好者,前者经常有一些散文见识非凡,后者可以追踪电脑技术的实用技巧。不同的阅读结构,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思维和观念,以及独特的背景辐射。甚至音乐、图像、视频,尤其是世界上获奖的电影作品,都应该涉猎。一个人的人格、心灵等,会受到艺术的滋润和培育,并影响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经常浏览一些重要网站,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的活水。要慢慢收集一些重要的网站地址,建立自己的网站地图,以便于随时浏览。平时可以与他人交流一些重要的网址。尤其是社会在当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多加关注。可以在电脑上建立一个“社会热点”的文件夹,来存储收集到的新话题和热点问题。三、修习规定学分的基本课程每一个专业都大致给研究生设计了应该修读的课程框架。不论那门课程、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领域,都要认真学习,这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在选修课程方面,略有机动空间,允许研究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一般应考虑选择导师方向的选修课。有的课程可以有所侧重,但所有课程都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顺利通过不同方式的考试。学习方式要从死记硬背向理解判断转变。在了解一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要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研究专业的现实问题、前沿问题。没有这种能力,你所学的都只是“纸上谈兵”。四、建立一个博客空间可以到不同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博客空间,有的就自动设置了微博。这个空间可以随时张贴自己的文字、图片、视频,把自己的思考和所见所闻留存起来。通过微博,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博客或微博,是作者个性张扬的领地,是网络上的一种生存方式。博文越多,个性张扬就越显著。要了解一个人,看其博客或微博,就可以一目了然。哪怕他仅仅只是转载他人文本,其个性、倾向、见识也会彰显无遗。五、学习一些现代化专业技能现代化专业技能,可以有力地开拓你的生存空间。它也是现代职场中的润滑剂。哪些实用的专业技能需要学习呢?Word文档的审美规范如何制作高水平word文档,是现代化办公的一项基本功。要学习word文档制作的格式规范,符合标准化文档的技术要求,需要学习许多方法与技巧。可以参考我汇集、编写的word的方法与技巧100则。制作PPT文稿技能领导讲话、专题汇报等,需要图文并茂、简洁扼要的演示文稿。如何使用PPT高水平的模板来制作赏心悦目的PPT,其中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编辑电子报纸和刊物主要应该学习方正飞腾软件。它提供在特定空间自由放置文字、图片的强大功能。有的单位就缺少能够办报纸或刊物的能手。掌握网页制作和维护技术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网页一般的制作方法,以及网页更新的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电子教程进行自学。这种技术在一些具有自己网站的单位来说,是十分需要的实用技术。许多单位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数码摄影和摄像摄影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磨练和揣摩。应该多看看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在生活实践中多拍、多总结,慢慢就会提升自己的照相能力。这在一个单位中是十分需要的一种技能。甚至还要学习照片修饰技术,这就涉及到ps技术需要学习。摄像也是需要长时间的体验。不能摄像画面有太大的跌宕起伏,使看得人头晕目眩。其中方法与技巧,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没有几百小时的拍摄,你是没法体验的。探讨最新的通讯技术比如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的使用技巧。这是目前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掌握的通讯手段。要探讨这种崭新的技术,将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可能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新课题。建设符合自己需要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基本的数据建设。要尽可能收集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海量信息,并且存储起来供自己快速检索使用。这种数据库建设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能力,可以不断扩大与延伸,成为你处理学术与生活问题,提供强大的背景辐射。数据库将继报纸、电台、广播、网络、流媒体之后,成为信息传播的第六媒介。学习一些办公自动化硬件使用方法比如打印机、刻录机、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复印件、电子教鞭、功放设备、无线路由器、投影仪、速录仪、摄像头等。六、进行适量的专业技能实习主要在第二学年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一、两个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一方面可以验证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的实用性,了解一线工作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表现自己才能和学业的机会,试探能否进入这个单位工作的可能。一般应该避免纯粹性的实习,而与专业就业无关。应该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如果实习过量,或者只是为了一定的报酬,可能会得不偿失,影响你的学习和研究,七、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虽然年轻人身体健康方面有资本,但也要从现在开始学习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散步、跑步、游泳、健身器材运动、登山、瑜伽等不一而足。不要透支健康以后再想到健身,可能难以力缆狂澜。尤其是现在生存环境恶化,自身的健身就尤为重要。八、学习科学的学术论文规范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撰写不同文体的学术论文,如“读书报告”、“综述”、“课程论文”、“学位论文”等。需要学习国家的有关权威文件,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等。同时还要看看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论文样式和要求。这对于我们完成作业、撰写毕业论文、刊物投稿,都是十分有用的。这样,你的学术观点就能够顺利传播出去,逐渐在专业领域内取得自己的学术话语权。九、关注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养成每天浏览网络信息的习惯。收集重要的网络站点,阅读各个领域中的高水平文章,逐渐来提升自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任何一个学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常常体现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离开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学术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看现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大学所开设的“稀奇古怪”的课程,可以看出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研究现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术贴近现实,就是在攀登学术前沿的高峰。十、学习要有计划、有条理、有重点研究生学习期间很难具体规划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宏观的目标可以大致规划,但还是要从眼下的短期计划入手。每天、每周、每月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都应该有计划。越是靠近当下越是具体可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或远期的规划就会逐渐明晰起来。个人的兴趣点和特长也会露出水面清晰可见。要抓紧每一天的时间,勤奋学习,落实自己的计划。上课、实践、写论文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不要平均使用人的精力。最后,你会取得令人愉悦的结果。十一、听一些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多听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不同类型的学术报告,可以见识多元视角、不同文化的认知图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学术的前沿信息、热点问题,这对于自己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学术见识,会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早年我在复旦大学所听的日本学者关于雅俗观念以及鲁迅的研究、美国司法界人士谈美国法律问题等,他们报告的独特方式及观点,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