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业 (1).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业 (1).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业 (1).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业 (1).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污水引起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答案:b3.近年来,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变化。下面列举的情况,不是未来生态变化趋势的是()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d.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封闭起来的耕作区中群落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营养级数目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所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的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解析:a项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没有恢复原状;b项和c项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的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答案:d5.下列关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b.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利用,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对于人们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物质、能量投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的数目有关,要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答案:a6.下列食物网的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解析:对比四幅图,可看出d图中的食物网最复杂,食物链最多,因此最稳定。答案:d7.导学号05200063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不会只具有水平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环境变化,群落甲波动较大,群落乙波动较小。群落甲和乙都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只是乙的缓冲能力大些,甲的缓冲能力小些。群落中任一物种消失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但不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8.导学号05200064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虽然各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大不相同,但它们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们常常趋向于一种平衡状态(稳态)。(1)红树林具有明显的净化污水的功能,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红树林对污水的净化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等过程来完成的。(2)红树林生态系统开放的程度比池塘生态系统,原因是。(3)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是。(4)某大型湖泊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为(填“正”或“负”)反馈调节。以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反馈调节为例,请在下图中用“+”“-”表示反馈类型。解析:(1)红树林中物种丰富,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净化污水。(2)红树林中物质交换较快且较多,而池塘与其他水系的物质交换较少。(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的基础。(4)水质的恶化与鱼类的减少两者相互促进,为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状态。答案:(1)抵抗力微生物分解(2)大红树林中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多(3)负反馈调节(4)正图上箭头处都标上“+”9.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过程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三个瓶子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2)实验结果瓶号1号瓶2号瓶3号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d31125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为。(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瓶作对照。第二步,。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2、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和空气。2号瓶与3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