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和麻雀实录和反思.doc_第1页
蜻蜓和麻雀实录和反思.doc_第2页
蜻蜓和麻雀实录和反思.doc_第3页
蜻蜓和麻雀实录和反思.doc_第4页
蜻蜓和麻雀实录和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蜻蜓和麻雀教学实录与反思歙县北岸中心学校 吴苏健一:导入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认识了桂林小学三年级的30位小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生:想。师:(播放课件)他们是生:蜻蜓。生:麻雀。师:蜻蜓是不是鸟?生:不是。师:麻雀呢?生:是。师: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这节课我们专门来研究蜻蜓和麻雀。(板书:蜻蜓和麻雀)二:探究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师: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中飞翔,靠的是什么?生:翅膀。(板书:翅膀)师:它们的翅膀一样吗?(课件出现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生:不一样。师: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翅膀到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肯定有新发现!记住哦,把观察的结果用你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记录在试验报告上。观察时,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翅膀的外形、数量,也可以观察它们翅膀有些什么。(学生观察,教师参与学生的观察活动)师:哪一组的同学先汇报?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有两对翅膀,麻雀只有一对翅膀,(板书:两对翅膀、一对翅膀)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麻雀的翅膀上有羽毛。师:观察得很仔细。哪组还有新发现?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很薄、透明、容易碎,麻雀的翅膀较厚、有肉、不容易碎。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不规则的线条,麻雀的翅膀上只有羽毛。师:哦,蜻蜓翅膀上的那些不规则的线条科学上叫做翅脉。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翅膀不能收缩,麻雀的翅膀能收缩。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师:你们真行,观察了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就发现了这么多不同。那么,它们除了翅膀不同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吗?(出示课件)生:不一样。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观察前,请各个小组确定好观察目标。你们可以观察两种动物,也可以观察一种动物,还可以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各个小组的成员商量一下,选定观察目标。生:第一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生:第二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头部。生:第三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足。生:第四小组观察麻雀的羽毛。生:第五小组观察蜻蜓的和麻雀的眼睛。师:选定目标观察后,还应该注意观察动物的次序:先整体后细节,可以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那个小组的观察最快最仔细,观察记录做得最好。(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活动)师:把你们的观察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哪组先来?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身体瘦瘦的,没有羽毛,可以分为头、胸、尾巴三部分。生:蜻蜓没有尾巴,应该叫做腹部。师:补充得非常好!(播放课件)你们小组继续说。生:麻雀的身体胖胖的,全身有羽毛,可以分为头、胸(教师更正:躯干)、翅膀、尾、足几个部分。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的头很大,有许多眼睛,嘴巴较小,头上还长有像两根胡须一样的东西,叫触角。麻雀的头较小,有羽毛,头上有一对眼睛,嘴巴又尖又硬。师:麻雀的嘴巴科学上叫做喙,发现的还真多。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有三对足,长在胸部,麻雀有一对足,长在身体的下面。生:我们小组发现麻雀的羽毛又软又滑,很漂亮,羽毛上各部分的颜色也不一样。生:我们小组发现蜻蜓头上的眼睛亮亮的,全部露在外面,叫做复眼,麻雀的眼睛很像人的眼睛,外面有一层皮。师:这么细小的地方也能观察出来,真了不起!师:老师将你们的观察做了简要的记载,请看黑板,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师: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与蜻蜓或麻雀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寻找蜻蜓和麻雀伙伴(出示图片:信天翁、蝴蝶、瓢虫、蝗虫、公鸡、猫头鹰、丽蝇、蝉、鹦鹉、喜鹊)。如果你觉得谁是蜻蜓的伙伴就把它放在蜻蜓这一边,如果你认为它是麻雀的伙伴就把它放在麻雀这一边,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每组提供一张纸板,各贴上蜻蜓、麻雀的图片,小组长领材料,小组活动。)师:看来都完成了,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认为:蝴蝶、蝗虫、丽蝇、瓢虫、蝉是蜻蜓的伙伴,信天翁、公鸡、猫头鹰、鹦鹉、喜鹊是麻雀的伙伴。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生:我是根据它们身体上有没有羽毛来分的,因为蜻蜓的伙伴没有羽毛,麻雀的伙伴有羽毛。师:有道理。其他小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方法与他们不一样。师: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生:我们小组根据足的多少来找的。蜻蜓的伙伴有三对足,麻雀的伙伴只有一对足。师:嗯,肯动脑。还有别的方法吗?生:还可以根据嘴巴来分,蜻蜓的伙伴嘴巴较小,麻雀的伙伴的嘴巴又尖又硬。生:从身体结构上来分,蜻蜓的伙伴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麻雀的伙伴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尾、足几部分。师:还有补充吗?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根据触角来分,蜻蜓的伙伴头上有一对触角,麻雀的伙伴的头上没有触角。师:理由很充分,老师很佩服你们。请看屏幕(出示课件,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齐读)生:(齐读)像蜻蜒那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那样有羽毛、一对翅膀、一对足的动物属于鸟类。(板书;昆虫、鸟类)师:现在知道了吧,蜻蜓为什么不是鸟?生:因为蜻蜓没有羽毛。生:蜻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师:(出示蜘蛛图片)它是不是昆虫?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我认为是昆虫,因为蜘蛛有许多对足。生:不对,昆虫只有三对足,而蜘蛛有四对足,所以它不是昆虫。生:因为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蜘蛛好像只分为两部分,那就是头部与腹部,所以,我认为它不是昆虫。师:观察得仔细,说理很充分。师:(出示蝙蝠图片)它是不是鸟类?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生:蝙蝠是鸟类,因为它有一对翅膀能飞,而鸟类也有一对翅膀也能飞。师:鸟的翅膀与蝙蝠的翅膀外表有什么不同?生:鸟的翅膀外面有羽毛,蝙蝠翅膀上长满细细的毛。师:它们的翅膀一样?生:不一样。师:那你认为蝙蝠是不是鸟类呢?生:哦,我知道啦,蝙蝠没有羽毛,不是鸟类。拓展:网上学师:学累了,大家轻松一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昆虫图片,请小朋友们欣赏。(出示课件)师:课后同学们可通过“网上学”等方式去认识更多有趣的昆虫和鸟类。可以实地观察,互相交流,但在观察时,不要破坏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更不要伤害小动物。因为有许多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教学反思:这是我在歙县科学课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借用了歙县桂林小学三年级班。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教材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有以下的体会:1、开课需要精心的导入蜻蜓和麻雀是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将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因此,上课导入时,我以“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为突破口,将两种动物有机的放在一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及时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驱动: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后面的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观察需要合理的顺序观察、比较和记录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序观察是比较和记录的前提。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的顺序: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明显特征:身体表面(鸟有羽毛)、头部(眼睛、蜻蜓的口器、麻雀的喙和蜻蜓的触角等)、足(蜻蜓三对足、麻雀一对足)等。观察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蜻蜓的腹部认作是“尾巴”。3、探究需要明确的方向学生在观察蜻蜓和麻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确认探究的方向,只有明确观察的目标,学生的探究才能有的放矢。在观察中,我请各个小组确定好自己小组的观察目标:他们可以观察两种动物,也可以观察一种动物,还可以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探究活动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充分,使学生对两种动物外形的认识由部分走向整体。4、合作需要良好的意识由于小学生的探究是小范围或个体进行的,因此合作意识的培养很重要。合作探究能够将学生的研究或成果集中起来,让全体学生共享。如在“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中,就需要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在叙述寻找它们伙伴的理由时,学生们有以“它们身体上有没有羽毛来分的”,有“根据它们足的多少来找的”,有“根据嘴巴来分的”,有以“身体的构成来分”,还有以“根据头部触角来分的”,各组理由不同,但是都能说明同一个结果,达到全班的共享的效果。5、课堂需要宽松的氛围上课、交流或评价时,我尽量言语简练平和,多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于学生进行交谈,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加各项观察活动,学生在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