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殽之战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详细得当的特点。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在政治斗争中运用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二、掌握“乘”“免”“辞”“辱”“所”等多义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三、认识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败的道理。教学设想一、课文语言有一定难度,人物形象,学生较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对照注解逐字逐句阅读全文,把文字上的问题大体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时、地、人、事的头绪,概括各段中心。二、翻译课文,立信求达,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休会当事人的地位、身分、性格,译出对话特别是外交辞令的风味及所含感情。为此,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辞令的内蕴。三、讲析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也可以按“思考和练习”题一的要求写一段读书笔记或将课文某一段落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还可以将它编成戏剧。教学时数2-3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二、研习新课。1.学习课文第1段。翻译。正音:殽() 蹇() 悖() 与()师虚词:无乃(恐怕)不可乎! 其(难道)谁不知?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也!句式: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词类活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分析理解。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2.学习课文第2段。翻译。正音:胄() 乘()词类活用: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 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分析理解。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三、布置作业:1.读译课文1、2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2.预习课文3、4、5段。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学生朗读,翻译课文1、2段,重点检查“国”“诸”“勤”“悖”“拱”“御”“胄”“脱”几个词语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宾语前置句式。二、研习新课。1.学习课文第3段。翻译。正音:犒() 腆() 遽()句读: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词语:吾子(尊称对方,可译成:“您”)出(经过)于敞邑(我国。敞,谦词)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为(介词,读)从者之淹 行出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两个方面: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2.学习课文第4段。翻译。正音:圃() 脯() 饩() 囿()虚词:使皇武子辞焉(兼词,于之,向他们) 为吾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将行也词类活用:束载(动词用名词,装载之物) 秣(名词用如动词,喂草料)马 以闲(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闲暇)省略句: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宾语)(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省主语) 杞子奔(于)齐,逢孙、杨孙奔(于)宋(省介词) (秦师)灭滑而还(省主语)分析理解。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3.学习课文第5段。翻译。正音:轸() 栾() 衰绖()词类活用:以贪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民 子墨(形容词用如动词,穿上染黑的丧服。“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中的“墨”用法同此)衰绖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4.学生自读、理解课文3、4、5段,教师个别答疑。二、布置作业:1.复习3、4、5段,预习6、7段。2.多义词归类。第三教时一、复习旧课。1.朗读课文3、4段,翻译“以乘韦先”、“不腆敞邑”、“淹”、“束载、厉兵、秣马”。2.朗读翻译第5段。二、研习新课。1.学习课文第6段。翻译。正音:堕() 唾() 累() 稽()首 阳处父()词语:文嬴语(请求释放)三帅 吾舍(释放)之矣 武夫力而拘诸(之于。之,他们,指三帅;于,在。“免诸国”“及诸河”中的“诸”用法同此)原 释(解下)左骖 稽首(叩头) 若从(赖)君惠(恩惠)而免(赦免)之(我们)分析理解。思考: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叹息是上段中他与栾枝争论时那句话的进一步阐发?明确:是上段“纵敌,患生”的进一步阐发,说得更激愤。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思考: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明确:孟明故作感激之态,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2.学习课文第7段。翻译。正音:眚()词语:秦伯素服(名词用如动词,穿上无文采的衣服)郊(名词作状语,在效外)次孤违蹇叔(这里指蹇叔的劝告),以辱(使动用法,使受辱)二三(不是实数,诸位)子。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3.总结分析。文章写了七个场面,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殽之战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加深对古汉语语法的理解,培养语感。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体现出的左传的艺术成就。说明:作为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它看作语言材料,要通过课文巩固学过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所以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先要过字词关,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全文翻译,并且应该反复诵读以培养语感。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还要将语言背后的东西挖出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不仅仅是历史著作,更是文学著作,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托,通过细读文本来总结左传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字词过关对课文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写战争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对课文中外交辞令的理解与赏析。说明:因为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被刘知几在史通中称为“叙事之最”。左传叙事很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战争描写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以及对各国关系的影响。左传的记人也是十分出色的,将人物放在历史事件中体现其性格特征。课文中的许多人物如蹇叔、穆公、弦高、原轸都栩栩如生,总结这些任务的个性有助于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趣横生,可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对此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更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介绍左传提供背景1.“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春秋记事太简,左传就是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另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2. “殽之战”发生的背景: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 “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1.学生回忆学过的曹刿论战,回忆“五经”是哪五部经书。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春秋的形势和对秦晋两国的认识。1.知识性的东西要掌握。2.课文内容距离现实比较远,不进行背景介绍将使学生无法理解殽之战中各国的反应,也难以理解人物的语言行为如栾枝所说的“未报秦施”。分析情节解读人物1.细读课文,分段解析,然后宏观概括课文内容。请同学总结文章写了哪些片段。总结叙事特点:和曹刿论战类似,文章对战争前的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花费笔墨很多,真正的战争过程却比较简略,这也是左传描写战争经常采用的方法。2.秦穆公为何询问蹇叔的意见?他对蹇叔的态度体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你从王孙满论师中读出了什么?4.弦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先轸的特点是什么?6.秦伯悔过体现出什么?补充:尚书秦誓中秦穆公解释自己为何急着要出征:“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那是因为自己忧愁时间流逝,霸业未成。又面对全军将士检讨自己未听蹇叔的意见:“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7.蹇叔的话在情节的展开中是如何一一得到印证的?1.学生课堂阅读概括。主要内容:蹇叔哭师、王孙满论秦师、弦高犒师、郑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2.秦穆公已经打定主意袭郑,“访诸蹇叔”只是为了寻求支持,而非真正想听不同的意见。这体现出他的刚愎自用。3.体现了王孙满的聪明敏锐,观察细致,也为秦军的失败做好了铺垫。4.弦高能够随机应变,十分机智,并且具有爱国精神。5.先轸与栾枝的论争体现出他的多谋善断,对国君释囚的愤怒体现出他的耿直刚烈。6.知错能改。7. “弦高犒师”和“郑穆公逐客”印证了“郑必知之”、“远主备之”。“败秦师于郩”印证了“晋人御师必于郩”。这些体现了蹇叔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只有细读文本,才能体会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叙述方式、详略处理的方法及人物个性的塑造方法等等,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分析片段体会语言1.细读“郑穆公逐客”部分,体会皇武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细读阳处父追孟明一段。为何阳处父要释左骖,以晋襄公的名义赠孟明?孟明的话中“三年,将拜君赐”到底是什么意思?1.学生讨论如果家里有自己不喜欢的客人,想逐客,会用什么方法。可能是暗示,如看表等等。皇武子是客气地赶杞子等人走。2.阳处父赠马,是想要骗孟明下船。以晋襄公的名义更正式,按礼节孟明要下船拜谢。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孟明的话明含感激,暗藏杀机。拜君赐的意思其实是复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里面体现出来的外交辞令之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读出味道来,激发学习兴趣。课后作业扩展阅读1.熟读课文。2.阅读左传中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及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泛读,了解大意。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前两篇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左传写战争的艺术。后一篇与本文的背景有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左传记人的艺术。思路点拨 作为文言文,语言层面的教学任务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字词再思想和艺术,一种是两者穿插。前一种的好处是比较明确和集中,后一种的好处是不枯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在分析文章时,也可以不采用按段分析,而采取全文总体概括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如何处理详略,写人记事用什么手法或者人物语言与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形势有何关联等等。练习举隅1.假定你是郑国的大夫,请你试着为国君分析此次战争的情况,并就国家以后的外交关系提出一些建议。2.请分组合作将“文嬴释囚”部分写成一个剧本,并在课下排演,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殽之战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浙江绍兴市新昌县机关事业单位招用编外聘用人员3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自考专业(法律)通关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冶金工业技能鉴定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盐池县公开选任村级事务管理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保定市满城区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库存管理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政员职业技能提升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龙虾养殖技术书籍出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 个体工商户章程范本
- 张穗鸿教学课件
- 皮肤感染的护理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智能书柜阅读活动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 寿司下周活动方案
- 地面维修液压支架故障排除技术措施
- 降低口腔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