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和安全性研究生物技术091班 汪骏 09640131摘要: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现代食品领域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研究,最后对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发展前景引言: 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经有几个世纪,现在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农业和食品工业朝高技术方向发展。目前,经基因工程改造的产品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1。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食品资源进行改造与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农副业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酒类、调味品、酸奶类等发酵制品;三是利用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如功能性低聚糖、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食品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出率,改善食品品质2。但是作为人类营养和健康的终端产品,其安全性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来得到保障。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基因工程资源,那么我们人类的未来将更加美好。本文从营养性评价、毒性问题、过敏反应问题、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基因漂移问题等方面对其安全性进行阐述,并展望基因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综述不同学者在此领域的见解。 概述:本课题主要由之前上过的一门基因工程中而来,目前基因工程的食品领域的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未知因素。但是,在众多的科研人员的研究下,相信基因食品定将造福人类。1 基因工程技术1.1 基因工程定义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技术是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酶学技术,对遗传物质DNA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将一种生物(供体)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受体)中去,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3。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4:(1)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2)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连接在一起,即重组;(3)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4)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5)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1.2 发展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DNA分子重组试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1984年,Be-van5报告了从粪链球菌中提取的基因植入烟草(Nicotina plumbaginifolia)的基因组,开创了转基因生物时代。1994年,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产品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进入市场之后,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6。2 基因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改良,不仅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营养丰富的动植物原材料、性能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及高活而价格适宜的酶制剂,而且还可以赋予食品多种功能、优化生产工艺和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7。2.1 改良食品原料品质与加工性能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食品原料的生产上,可进行品种改良,新品种开发与原料增产,如选育抗病植物、耐除草剂植物、抗昆虫或抗病毒植物8、耐盐或耐旱植物9。除增加产量外,还应用于改良农作物品种特性方面,如利用反义RNA技术可以控制转基因番茄的成熟期,并延长其储存期。基因工程还可用于改良玉米、稻米等谷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提高谷类营养价值。油脂在提炼、加工及储存过程中,油脂的酸败是导致油脂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豆类中的脂氧合酶催化脂肪酸氧化,在豆类制品的变味和油脂酸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改良豆类油脂品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上,畜牧从业者为了使饲养的动物有更好的生长状况和品质,通常只能从饲料和生长环境上加以控制。而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则可通过转入适当的外源基因或对自身的基因加以修饰,来降低结缔组织的交联度,改善品质。通过外源生长激素在受体鱼中的表达,可使转基因鱼的肌肉蛋白含量和饲料转换效率明显提高,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激素转基因猪也取得了相似的效果,且减少了脂肪,增加了瘦肉率10。啤酒制造中对大麦醇溶蛋白含量有一定要求,如果大麦中醇溶蛋白含量过高就会影响发酵,容易使啤酒产生混浊,也会使其过滤困难。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另一蛋白基因克隆到大麦中,便可相应地使大麦中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以适应生产的要求。在牛乳加工中如何提高其热稳定性是关键问题,牛乳中的酪蛋白分子含有丝氨酸磷酸,它能结合钙离子而使酪蛋白沉淀。现在采用基因操作,增加k-酪蛋白编码基因的拷贝数和置换, k-酪蛋白分子中Ala-53被丝氨酸所置换,便可提高其磷酸化,使k-酪蛋白分子间斥力增加,以提高牛乳的稳定性,这对防止消毒奶沉淀和炼乳凝结起重要作用。在烘烤工业中,将含有地丝菌属LIPZ基因的质粒转化到面包酵母中,可以使面包蓬松,内部结构较均匀,优化了加工工艺11。2.2 改良食品工业用菌种食品工业如酒类、酱油、酱类、食醋、乳酸菌饮料等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优良的微生物菌种,应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及传统微生物突变育种技术从事发酵菌种的改良研究已为数不少。例如: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常被用于食品发酵加工上,不但富含营养且具整肠、降低胆固醇、低热量等优点。Rugter等人将噬菌体中U S3的LyHt a基因和NisA启动子连接后,转形至1 Lacbis,得到一株安定的转性株。当乳酸链球菌素(乳链菌肽)加入后,就会启动NisA启动子,使之产生溶菌酶LytA及Holin蛋白质LytH12。LytH会使细胞膜形成孔洞,而LytA由这些孔洞渗透出来后即可行使分解细胞壁的功能,最后导致细胞壁快速有效分解。将此基因与形成风味剂的基因(如肽酶、酯酶及氨基酸转化酶)合用,在食品工业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商业化指日可待。2.3 生产酶制剂 酶的传统来源是动物肝脏和植物种子,后来因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微生物生产各类酶成为可能,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使基因工程技术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凝乳酶是第一次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小牛胃中的凝乳酶基因转移到细菌或真核微生物生产的酶,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是解决凝乳酶供不应求的理想途径13。Geoffrog等14将编码牛凝乳酶的基因克隆到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发现,乳酸克鲁维酵母能有效地把凝乳酶原分泌到培养基质,并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2.4 保健食品和食品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制特种保健品的有效成分。例如将一种有助于心脏病患者血液凝结溶血作用的酶基因克隆至羊或牛中,便可以在羊乳或牛乳中产生这种酶。1997年上海医学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的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就含有人的凝血因子,为通过动物大量廉价生产人类所需的新型功能性食品和药品迈出了重大的一步7。除了研究利用动物生产新型功能性食品外,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食品疫苗已成为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如2002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重组DNA技术选育出具有抗肝炎功能的番茄,这种番茄被人食用后,可以产生类似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7。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食品中矿物质和天然存在的抗氧化维生素(VA、VC、VE)等保健因子水平,这些物质可以减慢和阻止氧化作用,如在番茄和甜椒中大量存在的番茄红素已经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生产13。3 基因工程技术食品的安全性1998年,英国阿伯丁罗特研究所普庇泰教授研究报道,幼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最早提出的有科学证据的质疑15。虽然1999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宣布此项研究没有任何有利的证据,但它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3.1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3.1.1 转基因食品定义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 food,GMF)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基因转移至其他生物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备的性状或产物,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加特性,进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价值的目的11。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植物性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性食品。 3.1.2 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蛋白质评价GMF的蛋白质评价是转基因食品营养素评价的内容之一。Shireen等16对GST大豆中的EPSPS基因的表达作了营养评价。科学家用大肠杆菌表达的CP4EPSPS蛋白做了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之间在体重、累积体重和摄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解剖未发现异常。脂类的评价Robert17研究发现,把海藻中的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基因转入陆地油料作物中,从大西洋鲑鱼提取的omega-3-LC-PUFA和转基因油料作物生产的omega-3-LC-PUFA的营养效果一致。矿物质的评价Drakakaki18发现转基因玉米表达曲霉的植酸酶后,能够帮助小鼠高效吸收铁。有关GMF中主要营养素评价的文献资料表明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素变化不大。3.1.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毒性问题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问题,目前只有一些相关的试验报道,尚无人体的研究报告。1998年,英国Rowett研究院的Putsai博士19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声称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而据Poulsen等20的研究,通过用表达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大米喂养大鼠,采用90 d喂养试验发现,虽然喂养转基因大米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并没有数据能说明转基因米对大鼠的生长产生有害的影响。过敏反应问题第一次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过敏问题的提出是在1996年,当时研究人员发现,在从巴西坚果向大豆转移一个主要过敏原的过程中,同样也转移了它引发过敏的能力,它能够在本来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个体中引发过敏反应。被讨论的这个基因编码是2S白蛋白,用于提高饲用大豆的营养状况21。这一发现促使人们对转基因食物潜在过敏性进行更加全面的测试。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但抗生素标记基因对人体的健康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22。虽然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漂移问题基因漂移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最常见的如水平基因转移(HGT)或基因横向迁移(LGT),它是指一种有机体将遗传物质转移到另外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其后代体内,这种进程很容易在原核生物体内发生,从而严重影响细菌基因组的进化及其它细菌的物种多样性23。研究表明,油菜、甘蔗、莴苣、草莓、向日葵、马铃薯以及禾本科作物均有向其近缘野生种的自发基因转移,甚至不同属间的基因漂移也有可能发生24。当发生基因漂移时,可能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如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危害生物多样性、诱发新病毒、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即所谓的“基因污染”问题。3.2 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管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正确的评估和科学的管理,是生物技术发展所必须的。2001年1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协定书25,将严格的知情同意程序即审批制度用于有意引入环境的转基因农产品。2001年5月9日,我国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同年5月23日,朱镕基总理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对该条例予以公布,从公布之日起施行26。条例在1993年12月原国家科委颁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范围,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出口以及监督检查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保证了在以后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管理上有法依、有据可循。4 展望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门诞生不久的新兴技术,正如其它一些新技术的产生过程一样,由于人们一开始对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由此而产生的疑虑和争论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产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虽然现在对基因工程技术仍有许多争论,但目前科学界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基因工程本身是一门中性技术,只要能正确地使用该项技术就可以造福于人类7。21世纪是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转基因食品的兴起是生物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尽管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较多,但其好处也显而易见。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生产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工程食品已经越来越明朗化和可操作化。相信随着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卫生监管措施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将为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提供更为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法律保障,从而生产出更丰富、更有利健康、更富有营养的食品,并带动食品工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3。到2020年,地球上将增加20亿人口.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人们把它看成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希望27。参考文献:1 詹太华,杜荣茂.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2, 24(4): 60-63.2 陈有荣,王华.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J 食品科学, 2002, 23(12):145-149.3 张惠展. 基因工程 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2.4 李欣.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8): 22-24.5 Anklam E,GadaniF,Heinze P.Analyticalmethods for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s in agricultural cropsand plant derived food products. Eur Food Res Techno,l 2002, 214(1): 3-26.6 姬华,乐国伟,王洪新,等.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 30(7):149-152.7 孙建全,张倩,等.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山东农业科学, 2008,2 :106-1088 Marc Van Montagu, Jeff Schell (19352003): Steering agrobacterium-mediated plantgene engineering J. Trends in PlantScience, 2003, 8: 353-354.9 李志军,薛长湖,李八方,等.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J. 食品科技, 2002,6:1-3.10 郑铁松,何国庆,应铁进.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J. 食品工业科技, 2000,21(4):70-72.11 杨萍,高伟.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农业与技术, 2005, 25(2): 139-141.12 El-Khateib T,YousefA E,OckermanHW. Inactivation and attachment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 beef muscle treated with lactic acid and selected bacteriocins J.J.Food Protect,1993, 56:29-33.13 张占军,王富花.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M. 生物技术通报 2011 (2):75-7914 Geoffroy, et a.l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cattle chymosin gene in Kluyveromyces lactis. Food Biotechnology, 1990, 4(1): 552.15 彭志英主编. 食品生物技术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8: 26-33.16 Shireen KF, Pace RD, Egnin M, 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calcium from sweetpotato and soy flour supplemented diets in hamsters. J Environ SciHealth, 2002, 37(6): 637-645.17 RobertSS.Production of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containing oils in transgenic land plants forhuman and aquaculture nutrition.Marine Biotechnology, 2006, 8(2): 103-109.18 DrakakakiG,MarcelS,Glahn RP, et a.l Endosperm-specific co-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soybean ferritin andAspergillusphytase in maize results 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levels ofbioavailable iron. PlantMolecularBiology, 2005, 59(6): 869-880.19 贾士荣,金芜军. 国际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几个事件的剖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11(1):1-520 PoulsenM,Krog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板课件不能导入
- 培训课程的知识产权课件
- 2025年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版权贸易合作协议
- 2025年北京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年校园足球场地租赁及体育用品定制配送服务合同
- 2025年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销售目标考核及奖励合同范本
- 2025年新能源领域合伙人分股协议及分红管理方案
- 2025年版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及建设承包协议
- 口才主持社团课件教学
- 2025年医院智能化节能减排设施安装合同范本
- 2024年数据泄露一次性赔偿合同
-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HSPM培训教材
- 乒乓球馆合伙人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ISO∕TR 56004-2019创新管理评估-指南(雷泽佳译-2024)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从高考改卷谈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项目成本核算表模板
- 2024新版实习律师协议
- 2024辅警考试公基模拟220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