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3 地球的运动(64张)8.ppt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3 地球的运动(64张)8.ppt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3 地球的运动(64张)8.ppt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3 地球的运动(64张)8.ppt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3 地球的运动(64张)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瘟神毛泽东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1 概念 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 叫自转 2 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北极上空观察 顺时针 南极上空观察 3 周期 恒星日 23h56m4s 太阳日 24h 同一恒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4 速度 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极点外 均约为15 h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为零 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单位时间转过的纬线长度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轴 斜着身子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中心 1 方式姿态 轨道 2 方向 3 周期 小结 赤道 自西向东 恒星日 真周期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视周期 24时 4 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 全球均为15 h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为0 二 地球的公转 1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 2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3 公转轨道 7月初 最慢 远日点 近日点 1月初 最快 为什么夏半年比冬半年长 府视图 侧视图 远日点 近日点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4 公转周期 5 公转速度 恒星年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 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365天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约1 d 线速度 约30km s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小结 中心 1 方式轨道 2 方向 3 周期 4 速度 太阳 黄道 自西向东 恒星年 真周期 回归年 视周期 近日点 最快 远日点 最慢 5 轨道 椭圆 近圆 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三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形成的夹角 二面角 23 26 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 地平面 直射点 直射点光线的延长线通过球心 直射点特征 直射与斜射的差异 直射点位置的确定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23 26 n 0 赤道 23 26 s 0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小结 1 黄赤交角 23 26 2 太阳直射与斜射的差异 3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时 地球获得太阳辐射热量更多 光线越斜 地球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少 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做一做 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观察有什么现象 保持手电不动 转动地球仪 观察其现象有何变化 1 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 地球既不发光 也不透明 昼夜交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 假若地球不会自转 仍然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与昼 夜半球 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个半球 纬线被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晨线 昏线 怎样判断图上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晨线和昏线的分界在哪 晨 昏线的判断 昼夜更替的意义 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白天不至于过于炎热 夜晚不过于寒冷 保证地球有机体生存和发展 更替周期为人类提供计时单位 2 地方时 形成 同一纬度地区 东面地点总比西面地点先看到日出 东早西晚 地方时判断 由图可知 同一经度 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相交处 地方时为 昏线与赤道相交处 地方时为 a b c d a a b c d e e 相同 6 00 18 00 地方时判断 a b c d a a b c d e e 由图可知 昼弧的中点上 地方时为 夜弧的中点上 地方时为 晨线与昏线的分界处 若是极昼则该点地方时为 若是极夜 则该点地方时为 12 00 0 00 或24时 0 00 或24时 12 00 地方时及时差的计算 知识回顾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计算原则 每相差15 相差一小时 15 h或1 4m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计算方法 例 当135 e某地地方时为6 00时 求73 e的地方时 甲地已知经度 乙地已知经度 甲地已知时间 乙地 求时间 第一步 求经度差 第二步 求时差 第三步 东加西减 举例 例1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4日18 50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 30 15 e 59 55 n 并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记者把新闻发送到北京时 北京 按116 e计算 的地方时大约是多少 华盛顿 按75 w计算 接到新闻的地方时大约是多少 圣彼得堡 30 e 北京 116 e 华盛顿 75 w 9月4日18 50 9月4日24 34 9月4日11 50 9月5日0 34 例2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3年9月1日10时从甲港 72 e 20 n 出发 经过48小时后 到达乙港 55 e 30 n 到达乙港时 甲港的地方时为 此时乙港的地方时为 甲港 72 e 乙港 55 e 2013 9 110 00 2013 9 18 52 48 2013 9 310 00 2013 9 38 52 出发时间 到达时间 时区及区时 中时区 0 180 n 时区划分 时区计算 欲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 如 116 e 89 e 75 w 经度 15 余数 7 5 商 1即为所在时区 余数 7 5 商即为所在时区 欲求任意两时区的时区差 如 东8区和西5区 同减异加 欲求时区的中央经线 如 东6区的中央经线 时区 15 区时 含义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使用 北京时间为东8区 计算 相差1个时区相差1小时 相差n个时区 相差n个小时 东加西减 例1 第12届全运会8月31日16 00 北京时间 在辽宁沈阳奥体中心举行 在美国纽约 西5区 留学的张华想收看现场直播 最晚什么时间打开电视 网络 收看 若在阿拉斯加 西10区 呢 北京 东8区 纽约 西5区 8月31日16 00 8月31日3 00 阿拉斯加 西10区 8月30日22 00 1519至1522年 麦哲伦船队历时3个月20天的漫长时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1522年7月9日到达非洲西部的佛得角海面 在船员中 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年轻幻想家安东尼奥 皮伽弗塔 出于日记的需要 当他习惯地向上岸购买食物返回船上的水手们 询问陆上的日期时 水手们回答 7月9日 星期四 这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因为船上却是7月8日 星期三 真是怪事 日界线 180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0 00 12 00 东12区 西12区 时间不变 日期减1天 时间不变 日期加1天 0 5月1日10时5分 5月2日10时5分 4月30日10时5分 5月1日11时5分a b c d 例1 一艘轮船于2010年5月1日10时由西向东 航行5分钟后 越过180度经线到达某地 下列选项中 可能是此时该地时间的是 a 例2 当北京时间为9月23日8时 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 a 四分之一b 二分之一c 三分之一d 全部 0 180 90 e 90 w b 3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转偏向力现象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无偏转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垂直 纬度越高 力越大 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地转偏向力的表现 地球自转的意义 小结 昼夜更替 基本特征 昼 夜半球 晨昏线判断 意义 使得气温不过高 不过低 地方时 时区 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及计算 日界线及日期判断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 五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知识回顾 1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 2 太阳直射点与斜射的不同影响 3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光线延长线过地心 直射时 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更多 春分 直射0 赤道 3月21日前后夏至 直射23 26 n 6月22日前后秋分 直射0 赤道 9月23日前后冬至 直射23 26 s 12月22日前后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看太阳的仰角 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是一天中的最大值 太阳高度 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h a h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计算公式 h 90 该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某地纬度 直射点纬度 当 与 位于同一南北半球时 用 位于不同半球时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大致以直射点为中心南北对称 90 0 90 n 90 s 60 30 0 正午太阳高度 60 n 30 n 30 s 60 s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 统计图示 求2013年9月23日和2013年12月22日高安中学 高安市经纬度大约115 e 28 n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欲在学生宿舍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板与地面的最佳夹角是多少度 集热板 h 试一试 62 38 34 28 51 26 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原因 太阳直射点移动 晨昏线 圈 平面的摆动 昼弧 夜弧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 昼夜 昼最 夜最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昼渐 夜渐 夜渐 昼渐 随时间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平分 平分 长 长 短 长短 长短 短长 短长 长 短 长 夏半年 春分日 秋分日 冬半年 秋分日 春分日 图示 随纬度变化 0 0 0 夏半年 春秋分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南半球反之 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 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南半球反之 冬至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最大 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n n昼长 n s夜长或n n昼长 n s昼长 24 昼长 昼弧角度 15 夜长 夜弧角度 15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与日出 日落 昼长l 日落时间 地方时 日出时间 地方时 12 日出 2 日落 12 2 日出时刻 夜长 2 12 昼长 2 日落时刻 24 夜长 2 12 昼长 2 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 a b c d e f g h 例题 0 8 8 12 16 12 18 24 128864630 1216161820182124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 这两地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关于甲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次最大值d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 当甲地日出时 可能乙地地方时是a 4 40b 8 40c 16 40d 20 40 下图为甲 乙 丙 丁四地昼长或夜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双选 3 四季和五带 四季更替 a b 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均匀的 由此造成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和差异 是冬夏季温度变化的基础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因果关系图示 特点 赤道地区 全年皆夏 极地附近 高纬 全年皆冬 中纬度地区 四季更替明显 四季划分 天文四季 夏季 壹年内昼最长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季 年内昼最短 正午太阳最小 春秋为过渡季节 中国传统四季 以四立为起点 立春 2月4 5日 立夏 5月4 5日 立秋 8月7 8日 立冬 11月7 8日 气候四季 北温带 3 4 5月为春季 依此类推 西方四季 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地球上的五带 如果黄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