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docx_第1页
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docx_第2页
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docx_第3页
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docx_第4页
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鲁科版选修3-1 5.1磁场 作业(2)1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因此磁针并非准确的指南或者指北,其间有一个夹角磁偏角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到磁偏角的人是()a. 中国的沈括 b. 中国的郑和c. 意大利的哥伦布 d. 葡萄牙的麦哲伦2根据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思想,磁体和电流的磁场都是运动电荷产生的。根据这种假说,并没有发现有相对地球定向运动的电荷。若地磁场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以此推断地球应该( )a. 带正电 b. 带负电 c. 不带电 d. 无法确定3下列有关科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 奥斯特揭开了磁生电的序幕c. .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d. 楞次在实验室里检验了电磁波的存在4下图中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通过引力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的效应d. 库仑通过静电力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5历史上第一个对电磁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吉尔伯特,此后一百多年,电和磁的研究不断获得重大发现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 安培 b. 法拉第 c. 奥斯特 d. 洛伦兹6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着磁感线方向,磁场一定越来越弱b. 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c. 磁感线是直线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不变d. 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7如图所示,竖直长导线通有恒定电流,一矩形线圈abcd可绕其竖直对称轴o1o2转动。当线圈绕轴以角速度沿逆时针(沿轴线从上往下看)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0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b. 0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 t= 时,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d. 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一次8下列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a. 铁 b. 钴 c. 镍 d. 铝9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b. 永磁体的磁场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c. 宏观电荷的定向运动能产生磁场d. 所有的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101876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完成了著名的“罗兰实验”罗兰把大量的负电荷加在一个橡胶圆盘上,然后在圆盘附近悬挂了一个小磁针,将圆盘绕中心轴按如图所示方向高速旋转时,就会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忽略地磁场对小磁针的影响则()a. 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因为橡胶圆盘无电流b. 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了电荷的运动会产生磁场c. 当小磁针位于圆盘的左上方时,它的n极指向左侧d. 当小磁针位于圆盘的左下方时,它的n极指向右侧11做奥斯特实验时,把通电导线放在水平面南北方向,小磁针放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只要电流足够强,离小磁针足够近,实验都能成功但是,把通电导线放在水平面东西方向,即使电流很强,离小磁针很近,实验中也不一定能看到小磁针偏转,这是为什么?12一个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在某一山脚附近随身携带的指南针指向发生异常,他经过改换位置,指南针仍然出现异常,由此他断定该山峰处存在铁矿藏你认为他是根据什么下的结论?13已知山东地面处的地磁场水平分量约为3105t,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做估测磁体附近磁感应强度的实验他们将一小罗盘磁针放在一个水平放置的螺线管的轴线上,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y轴正方向,当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n极指向与y轴正方向成60角的方向请在图上标明螺线管导线的绕向,并求出该通电螺线管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4奥斯特实验要有明显的效果,通电导线必须_放置。15白炽灯泡通电后,一会儿热得烫手,这是电流的_;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这是电流的_。最终由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试卷第3页,总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a【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是沈括,沈括是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故a正确,bcd错误。2b【解析】由于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故可以将地球看做一个绕地轴运动的环形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右手的拇指指向南方,而弯曲的四指的指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而弯曲的四指的指向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与负电荷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可以断定地球带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3c【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a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解开了磁生电的序幕,b错误;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c正确;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4d【解析】a项: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项:文迪许扭秤试验,卡文迪许通过该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b错误;c项:奥斯特最早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d项:库仑通过静电力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故d正确。点晴:该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学史的知识,要了解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试验以及对于的伟大发现,注意平时多看书积累。5c【解析】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选c.6d【解析】磁感线的方向不能描述磁场的强弱,只能根据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故a错误;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故b错误;磁感线是直线的地方磁感应强度方向不变,但不能说明大小不变,故c错误;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7b【解析】由右手定则可知,直导线右侧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t=0时,线圈中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小,选项a错误;由楞次定律可知0时间内,线圈转过900角,此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选项b正确; t= 时,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由于线圈的ab和cd边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则感应电动势不为零,选项c错误;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关键是要知道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能结合楞次定律或者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此题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8d【解析】根据磁性的定义可知,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吸引的物质是铁钴镍等物质。铝等很多种金属它都不吸引。故d正确,abc错误。9abcd【解析】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认为一切磁场都是由于电荷的运动产生的,abcd正确10bcd【解析】a、本题中不符合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故无法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原因是因为电荷的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而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故b正确;c、圆盘带负电,根据右手定则可以知道,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上,故等效磁场上方为n极,故小磁针的n极将向左侧偏转,故c正确;d、若小磁针处于圆盘的左下方时,因下方为s极,则小磁针的n极向右偏,故d正确;故选bcd。 【点睛】根据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结合安培定则,从而确定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再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明确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11因为地球本身有地磁场,当无通电导线时,小磁针静止时也会达到n极指向北的状态,所以当导线在水平面东西方向放置时,实验中不一定能看到小磁针偏转. 【解析】因为地球本身有地磁场,当无通电导线时,小磁针静止时也会达到n极指向北的状态,所以当导线在水平面东西方向放置时,实验中不一定能看到小磁针偏转. 12见解析;【解析】铁矿石中的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具有磁性,而该山附近指南针指向异常,说明磁场发生了异常,这一异常很可能是由磁铁矿引起的,由此可判定附近有铁矿藏.13 5105t【解析】当不闭合开关时,因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n极指向y轴的正方向,当接触开关时,因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使得小磁针处的合磁场方向与y轴正方向成60角;因通电导线在小磁针方向的磁场沿着x轴正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导线的绕向如图所示;小磁针受到的磁场叠加,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关系,则有:b2=b1tan60=310-5t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