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若图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同化的能量b图中c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图中a值与c+d+e的值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以及食物链,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解:a、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第二营养级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a正确;b、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b错误;c、d表示第二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d、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c+d+e,d正确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甲固定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 d甲中只有10%20%的个体被乙所捕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由于简图没有指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具体生物种类,所以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条数,c错。10%20%是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捕食率,d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能量数值(千卡m-2a-1)动物种类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34503100309010小蜘蛛(肉食)126011901000190盐沼蝗(植食)371137086051黄鼠(植食)560380369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答案】d【解析】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310,而呼吸量为309,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为01,01310100%032%,故a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则未同化量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故b项正确;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其活动能力强,用于其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由题意知同化效率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物性质或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动物,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1动物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2粪便量不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部分。3能量传递率的计算方法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约1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计算方法为:。4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食物链(1)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级别越低。(2)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10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c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故a正确。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为能量转化,故b错。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为能量输入,故c错。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为能量散失过程,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b 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c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d 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答案】a【解析】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植物不仅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也能感受物理信息,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错误。6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这种生态系统的传递的信息属于(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依性质而言,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之分。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海啸、地震前会发出人不能听到的次声波,而有些动物能听到而做出异常反应。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 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c【解析】大象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而蜣螂是以大象的粪便为食物的,所以蜣螂获得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大象,而是大象的上一营养级,即大象同化的能量中可以流入蜣螂体内的约0kj,a错误;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8下列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形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蚜虫遇敌害时释放报警信息素警示同伴b 夏夜中雌雄萤火虫靠发光相互识别c 狗靠自己沿途的尿迹巡回出发地d 雄鼠散发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答案】b【解析】蚜虫遇敌害时释放报警素警示同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夏夜中雌雄萤火虫靠发光相互识别,传递的是物理信息;狗靠自己沿途的尿迹巡回出发地,传递的是化学信息;雄鼠散发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传递的是化学信息,故选b。9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差的是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比a多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应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b营养级的生物数量有可能比a多,故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如果超过20%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故b正确。b摄入的量应分为未同化的和同化量,故c错误。生产者a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的能量会大于b、c、d之和,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0在青蒿生态系统中,科学家对青蒿做了调査研究。下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de段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该生态系统中青蒿与其捕食者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图3中b的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图1表示青蒿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其中a、b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k/2、k,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d、e点,因此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de段,正确;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青蒿素具有的药用价值,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的范畴,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青蒿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中,青蒿的能量和物质能够流向捕食者,但捕食者的能量和物质并不能直接流向青蒿,错误;图3中的b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b的增加可导致土壤中有机物减少,错误。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疑难辨析: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范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11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a 二氧化碳 b 硝酸盐 c 氧 d 磷 e a和c正确【答案】c【解析】c正确:因为在大量植物死亡后接着发生的就是死亡植物的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因缺氧而死亡,并进一步加剧氧气的消耗,这种正反馈机制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a,b和d,e都不对:因为植物的全部死亡不会首先导致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浓度的下降,这些物质是生活着的植物所必需的,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浓度相对说来甚至会有所增加。12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都具有全球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解: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无全球性,d错误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3(2015秋宜昌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未体现生物种间信息传递解: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未体现生物种间信息传递,b错误;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体现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c正确;d、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d正确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4下表是科研人员研究“施加秸秆和蚯蚓活动对麦田氮元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其中表施处理是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土层表面,混施处理是将秸秆与0-20cm土壤均匀混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处理有机碳/gkg-1全氮/gkg-1铵态氮/mgkg-1硝态氮/mgkg-1对照6.880.693.5916.69秸秆表施8.710.853.8617.59秸秆表施+蚯蚓8.610.834.0921.13秸秆混施9.240.924.2918.98秸秆混施+蚯蚓9.390.914.2121.21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农作物秸秆回田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原理c蚯蚓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氮向各种无机氮的转化d混施秸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可能是低氧导致分解作用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方法一般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农作物秸秆回田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不能循环再生;b错误。土壤中的氮元素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者之和称为全氮,通过表格数据分析,有蚯蚓时,无机氮(即氨基氮、硝态氮等)在秸秆混施+蚯蚓中其中氨基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所以提高“各种无机氮”的转化错误;c错误。土壤相对土壤表面氧气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分解作用可能减弱;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分解者的作用和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5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冷觉b 甲为农田害虫,a为喷施农药,b、c分别代表产生抗药基因,种群数量减少c 甲为生态系统,a为滥砍滥伐,b、c分别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 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果甲是下丘脑,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可以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但产生冷觉是大脑皮层,故a错误。甲为农田害虫,在喷施农药后,b可以表示种群数量减少,但抗药基因产生是原本就存在的,故b错误。如果对生态系统进行滥砍滥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会增强,故c正确。甲是同化量,a是太阳能,说明甲是生产者,生产者同化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一部分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6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下列哪类物质的过高含量引起的?a 水中的钾和co2 b 水中的氮和磷c 水中的钠和钙 d 水中的糖类【答案】b【解析】b正确,因为氮和磷是限制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元素,水体中的氮和磷的含量一旦过量,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失控,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之间的数量平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a不对,因为水体中钾和co2含量的增加不会引起水生植物的过量增殖。c不对,因为钠和钙不是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大量的和重要的元素,因此钠和钙含量的增加不会导致水生植物在短时期内的过量增殖。d不对,因为糖类物质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无关。17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6、温室效应:(1)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解: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18以下哪一项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a 生物的分类 b 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c 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 d 体内平衡调节【答案】b【解析】b正确:因为只有在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才能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性状分歧,并逐渐演化产生出许多新物种。a,c,d三项都与新物种的产生无关,因此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19近段时间我国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的罪魁祸首要归咎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图中食物链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碳元素主要通过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为生物的_作用,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3)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被捕食者的气味属于 类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5)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60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_kj。(6)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_。【答案】(1)生物群落 ab1b2b3(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3)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4)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6(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a为生产者,b(b1、b2、b3)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参与食物链构成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中食物链是ab1b2b3。(2)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为生物的呼吸作用。为防止雾霾天气,要做到“低碳、减排”,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3)成分c即分解者所起的作用是: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4)被捕食者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5)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60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的能量为60010%10%6(kj)。(6)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考点定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碳循环过程、信息传递、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在于: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大气中的co2库和生产者a;然后观察剩余的成分,其中其他生物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则为消费者。在此基础上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0图甲为某个水池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二氧化碳库。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该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 所固定的太阳能; 鲫鱼和轮虫之间的关系是 ,鲫鱼占据的营养级有 ;(2)图甲中再加上 和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图乙中dc的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4)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表示 ,b表示 ;(5)下表为图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 _ 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答案】(1)5,水草和绿藻(生产者),捕食和竞争(只答一个0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光合作用(4)有机物,消费者,分解者(5)9001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试题分析:(1)据甲图分析,有4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水草绿藻所固定的太阳能。鲫鱼和轮虫有共同食物绿藻,为竞争关系,鲫鱼以轮虫为食物,为捕食关系。鲫鱼占据的营养级有2、3两个营养级。(2)图甲有生产者、消费者,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构成完整生态系统。(3)c为生产者,故dc的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度及地面终端市场预测
- 2025医疗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对国企营收影响及成本控制措施报告
- 部队食品采购合同范本
- 维修手册出售合同范本
- 福州人社局就业协议书
- 物业客服招聘合同范本
- 2025年新能源企业数据治理与市场拓展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要点与技巧
- 2026年合金钢中小型型钢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卷
- 室内装修工程技术标书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中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招聘简章 招聘简章(4篇)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优质教学课件
- 英文书写规范(仅供参考)
- 质量体系标准iso14050
- 《童心是小鸟》课件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相关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