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培训资料(ppt 38页).ppt_第1页
机械制图培训资料(ppt 38页).ppt_第2页
机械制图培训资料(ppt 38页).ppt_第3页
机械制图培训资料(ppt 38页).ppt_第4页
机械制图培训资料(ppt 38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图 2D的認識 1 工程圖是一門工程語言 應用廣泛性 不同國家針對不同應用范圍有不同的工業標準 在模具廠用到機械制圖 主要有組立圖 零件圖 與BOM表 2 工程圖的表達 1 圖紙的規格A0 841 1189 A1 594 841 A2 420 594 A3 297 420 A4 210 297 A0折一半後變為A1 A1折一半後變為A2 A2折一半後變為A3 A3折一半後變為A4 2 圖框 將廠內的圖框放入並解釋 3 標題欄 將廠內的標題欄放入並解釋 4 BOM表 零件表 將廠內的BOM表放入並解釋 5 更正欄 將廠內的更正欄表放入並解釋 3 工程圖面 1 線型A 粗實線 可見輪廓線 圖框線 B 細實線 尺寸線 剖面線 C 虛線 不可見線 D 點畫線 軸線 對稱中心線 E 雙點畫線 剖面符號線 坯料線 對稱中心線 A A 40 尺寸線 輪廓線 剖面線 軸線 剖面線 三視圖的投影關系 物體有長 寬 高三個方向的大小 通常規定 物體左右之間的距離為長 前后之間的距離為寬 上下之間的距離為高從圖可以看出 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兩個方向的大小 如主視圖反映墊塊的長和高 俯視圖反映墊塊的長和寬 左視圖反映墊塊的寬和高 由上述三個投影面展開過程可知 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 對應的長度相等 并且左右兩端對正 即主 俯視圖相應部分的邊接為互相平行的豎直線 同理 左視圖與主視圖高度相等并且對齊 即主 左視圖相應部分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左視圖與俯視圖均反映墊塊的寬度所以俯 左視圖對應部分的寬度應相等 上 下 左 右 后 根據上述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 可歸納為以下三條投影規律 1 主視圖與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 長對正 2 主視圖與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度 高平齊 3 俯視圖與左視圖反映物體的寬度 寬相等 長對正 高平齊 寬相等 的投影對應關系是三視圖的重要特性 也是畫圖與讀圖的依據 三視圖與物體方位的對應關系如上圖所示 物體有上 下 左 右 前 后六個方位 其中 主視圖反映物體的上 下和左 右的相對位置關系 俯視圖反映物體的前 后和左 右的相對位置關系 左視圖反映物體的前 后和上下的相對位置關系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正投影 1 中心投影法所有投影线发自一个中心 这种投影线交汇于一点的投影 称为中心投影法 此种投影不能的真实大小 所以一般不采用中心投影来绘制图样 2 正投影法用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进行投影的方法称为正投影法 用正投影法所绘制的图形称为正投影 正投影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而且作图简单 因此是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 其缺点是立体感较差 一般不易看懂 必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才能掌握 三视图 1 一面视图物体在一个视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一面视图 2 两面视图物体在两个视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两面视图 简单的图样 3 三面视图对于较复杂的零件 两面视图也满足了表达的需要 就必须用更多的视图和各种不同的表达方达 4 三视图的对应关系a 位置关系正面画的主视图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b 尺寸关系主 俯视图长对正主 左视图高平齐 俯 左视图宽相等 识读三视图 1 三视图的位置分析2 各部分的形状分析3 综合分析 如右图所示 看懂三视图 1 从主视 俯视和左视图的外框看外形 可用橡皮或萝卜等 切出模型 2 根据三视图中图线的位置 在模型中线出相应的线条3 用小刀将模型中的线条切去 即得到符合三视图的物体模型 直线的投影特征 1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a 直线垂直于投影面b 直线平行于投面c 直线倾斜于投影面2 直线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a 投影面垂直线 正垂线 铅垂线 侧垂线 b 投影面平行线 正水平 水平线 侧平线 c 一般位置直线3 一般位置直线 平面的投影特征 1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 正平面 水平面 侧平面 2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 正垂面 铅垂面 侧垂面 3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 倾斜面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1 棱柱 六棱柱 2 棱锥 四棱锥 3 圆柱4 圆锥5 圆球6 圆环 截割体三视图 1 棱柱的截割2 棱锥的截割3 圆柱的截割4 圆球的截割常见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 两圆柱垂直相交的相贯线1 两直径不等的圆柱相贯线的投影分析2 两直径相等的圆柱相贯线的投影分析3 圆柱上开圆柱孔的相贯线的投影分析 二 圆柱与圆锥正交的相贯线投影分析三 圆柱与圆球正交的相贯线投影分析四 过渡线由于工艺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零件某些表面的相交处 往往用小圆角过渡 这样就使原来的交线不明显 为了区别不同的表面以便于识图 在原来的交线处用过渡线画出 组合体的三视图 一 组合体的类型1 叠加型组合体2 切割型组合体3 综合型组合体二 两个基本形体的表面边接关系分析1 表面平齐 没线 2 表面相切 没线 3 表面相交 有线 三 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1 识读叠加型组合体的三视图 a 对主视图 俯视图和左视图作一大概的了解 b 从主视图着手 C 按投影规律 找出投影 D 综合归纳 2 识读切割型组合体的三视图3 识读综合型组合体的三视图a 看视图 抓特征 以主视图为主 联系俯 左视图 初步了解在致形状 b 按部分 想形体 将各个部分形状结构一一分析清楚c 合起来 想整体4 组合体三视图中的尺寸分析 如下图所示 a 定型尺寸b 定位尺寸c 总体尺寸d 尺寸基准 补视图和补缺线 补视图和补缺线是识图中常见的两种练习方法 它通过读图与画图相结合 先读后画 以画促读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识图能力的目的 同时 补视图和补缺线也是检验是否真正看懂视图的一种简便方法 剖视图 一 基本视图 1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关系2 基本视图的标注二 斜视图和局部视图1 斜视图的表达特点当零件有些结构与基本投影面倾斜时 在基本视图中就不能反映其真实形状 如果设置一个与该零件倾斜部分平行的新投影面 这样 在新投影面上就能得到该倾斜部分的真实投影 这种将零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 称为斜视图 2 局部视图的表达特点只将零件中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 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断线用波浪线表示 而且要标示 如果中间没有 其它视图隔开 可以省略 识读斜视图和局部视图的注意点 1 根据剖面位置线找到相对应的视图2 箭头的投影方向在图中如果是水平左垂直方向时的 画的是局部视图 箭头的投影方向在图中如果是倾斜的 画的就是斜视图 3 斜视图通常放在按箭头所指的方向 但是有时为便于作图和布图 允许将斜视图转正画出 但必须加注 旋转 两字 三 旋转视图假想将零件倾斜部分转到与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后 再向该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 称为旋转视图 凡是作旋转视图的零件应具有较明显的回转中心 旋转的角度不般不能等于或大于90度 剖视图的识读 1 剖视图的形成假想用剖切平面在零件的适当部位剖开 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走 而将留下部分向投影面进行投影 并在剖切平面剖到的部分画是剖面符号 这样画出的图形称为剖视图2 识读剖视图中的剖面符号3 剖视图的标注为了便于识读 剖视图一般都要进行标注 标注的内容有 剖面位置符号线 字母 箭头 4 正投影視圖面 1 第三角法 是將投影面置于觀察者與機件之間進行投射 把投影面當作透明的 第三角法投影視圖 第三角法各視圖之排列位置及名稱 2 主視圖的方位 最能表達工件形狀尺寸的視圖先為主視圖 5 剖視圖 1 剖面及剖面線 2 全剖 半剖 局部剖 旋轉剖 多個剖視 3 其它的特視圖 6 標準 1 尺度標注與相對坐標標注之基準 2 長度 角度 圓弧 位置 六 公差的基礎 1 公差的概念 允許零件尺寸和幾何參數的變動量稱為 公差 2 公差的基本術語 1 基本尺寸實際尺寸極限尺寸最大實體狀態 最小實體狀態 2 公差與偏差公差 允許尺寸的變動量10 0 05 10 0 1 0 10 0 0 1 偏差 指某一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上偏差和下偏差 3 配合指基本尺寸相同的 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的之間的關系 A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 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的之間的關系 B 基孔制 基軸制 C 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 4 形狀和位置公差 1 間隙配合 孔的實際尺寸總比軸的實際尺寸大 裝配在一起后 即便軸的實際尺寸為最大極限尺寸 孔的實際尺寸為最小極限尺寸 軸與孔子之間仍有間隙 軸在孔中能自由轉動 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