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1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2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3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4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批 注 区朱坝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语教学设计 备课人:严翠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目标:1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形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的形成,学会学习。教学准备:新华字典 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16 日 课型:新授课预习指导: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二、组织学习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的?在学校,在家中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点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既可以在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也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展开竞赛,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2阅读课外读物。语文补充阅读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第2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时间:2 月 17 日 课型:新授课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知道鲁迅先生,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二、组织学习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2第2、3幅图画了什么?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卡片、图片。识字呢?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三、总结学法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四、学习建议1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勤查字典 主动识字教学后记: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教学时,我结合本学期的目标之一学习部首查字法进行教学,使得空洞的说教变得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孩子动起来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识字1学习指导: 基础知识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识字1,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识字1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让家人帮你听写检查一下,把难掌握的字做下记号,自己先试着给生字扩词。3熟读是基础。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是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请借助课后生字的注音和工具书先来正确朗读下列词语。拜年 扫墓 踏青 端午 阅读探究1.读了识字1,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 3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还应该学习这些传统节日的哪些风俗民情?由本文,你还想到哪些节日? 搜集分享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以及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资料。 识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17 日 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指名学生读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出示: 拜年 扫墓 踏青 端午 团圆 月饼3.听写。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4分行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行写了什么。(二)提出问题:1.读了识字1,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课文怎么写节日的?写了节日的什么?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吃饺子,人们相互拜年。(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清明节到了,少先队员们去扫墓、踏青。(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卡(二)迁移和调整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四、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这两个节日还有什么风俗?第2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18 日 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端午节到了,人们吃粽子,赛龙舟。(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中秋节到了,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5)指名认读、正音。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二)迁移和调整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2.你知道哪些家乡的风俗民情?二、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这两个节日还有什么风俗?三、学习建议:你喜欢哪一个节日,可围绕此节日写一段话,介绍一下本节日相关的民俗风情除了文中提到的四大传统节日外,一年中还有元宵节、重阳节。板书设计:识字1 春节 拜年 清明 扫墓 端午 赛龙舟 中秋 团圆 教学后记: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的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识字2学习指导: 基础知识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识字2,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识字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让家人帮你听写检查一下,把难掌握的字做下记号,自己先试着给生字扩词。3熟读是基础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是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请借助课后生字的注音和工具书。先来正确朗读下列词语。秀峰 倒影 骆驼 画廊阅读探究1.读了识字2,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 3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还应该学习这个地方的哪些美丽景点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由本文,你还想到哪些地方的美景? 搜集分享搜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以及当地有关民族风情的资料。 识字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总第5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18 日 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出示: 榕树 秀峰 倒影 骆驼 画廊 竹筏3.听写。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4分行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行写了什么。(二)提出问题:1.读了识字2,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桂林山水、壮乡风土人情。?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课文怎么写桂林山水美丽的?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创设情境,学习韵文1学习第一组词串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2学习第二组词串壮乡的孩子在榕树下对歌。(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出示“对歌”、“榕树”、“壮乡”等词语。(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3学习第三组词串美丽的山峰(象鼻山、骆驼山、笔架山)。(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4学习第四组词串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二)迁移和调整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第2课时(总第6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19 日 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出示读准字音。: 榕树 秀峰 倒影 骆驼 画廊 竹筏3.听写。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4分行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行写了什么。(二)提出问题:1.读了识字2,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课文怎么写桂林山水美丽的?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学习第一组词串。(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2学习第二组词串。(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出示“对歌”、“榕树”、“壮乡”等词语。(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相互交流。?3学习第三组词串。(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4学习第四组词串。(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 介绍水鸟鸬鹚。,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生字应在诵读中巩固生字,了解词义,认识事物。如朗读“碧水”、“秀峰”、“倒影”时我们可以想象山清水秀,水中倒影的画面。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五、学习建议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板书设计: 识字2 山水全貌 民族情调 著名景点 漓江景色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生字应在诵读中巩固生字,了解词义,认识事物。如朗读“碧水”、“秀峰”、“倒影”时我们可以想象山清水秀,水中倒影的画面。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识字3学习指导: 基础知识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3熟读是基础。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是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请借助课后生字的注音和工具书先来正确朗读下列词语。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 茶叶 菠萝阅读探究1.读了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观察偏旁演变表,想想实物、古文字、偏旁的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搜集分享1.头上青丝发,身披鱼鳞甲,寒冬叶不落,狂风吹不垮 _打一树木( )2.风里生,水里长,小时绿,老了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喷香。 _打一庄稼( )识字3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3.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总第7课时)上课时间:2 月20 日 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 茶叶 菠萝3.听写。4指名读韵文。(二)提出问题:1通过预习,你知道韵文写了什么内容?2.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共性问题:怎样才能正确使用形状相近的偏旁?)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怎么正确使用木字旁和禾木旁、竹字头和草字头?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a)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b)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木字旁与树木有关,禾木旁与庄稼有关。”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2)复习“木字旁”。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4)复习“禾字旁”。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二)迁移和调整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3出示词卡:桌椅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四、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第2课时(总第8课时)上课时间:2 月 20日 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2听写生字。3检查听写情况。(二)组织学习(a)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b)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竹字头与竹子有关,草字头与植物有关。”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竹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 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c)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 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三)迁移和调整1.做找朋友游戏。2.教歌诀用儿歌巩固生字词。:“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 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二、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三、学习建议: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教师范写生字。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后记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识字4学习指导: 基础知识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3熟读是基础。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是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请借助课后生字的注音正确朗读下列词语。晴空 晾晒 瞄准 冻结 眺望 温暖阅读探究1.读读课文每一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还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 3.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1)春天到了,_发芽了。2)秋天到了,_成熟了。3)冬天到了,_还是那么绿。4)教室里的_排得很整齐。搜集分享:读读背背 眼 睛 窗户是房屋的眼睛, 冬天,它看见皑皑白雪, 春天,它看见柳绿桃红。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 白天,它看见明亮的太阳, 夜晚,它看见闪烁的星星。识字4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的好习惯。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教学重难点;认识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总第9课时)上课时间:2 月 21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预习时突出主动识字。:“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出示:晴空 晾晒 瞄准 冻结 眺望 温暖3.听写。4指名读韵文,并说说每一行的主要内容。(二)提出问题:1通过预习,你知道韵文写了什么内容?2.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怎样才能正确使用形状相近的偏旁?)。(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怎么正确使用日字旁和目木旁、两点水和三点水?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出示表(一),复习“日字旁”、“目字旁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目字旁与眼睛有关。”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和的,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温暖(nuan)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晾晒 4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5小哥哥站在山坡上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这叫什么?出示词卡:眺望 6“眺望”也是看,但和“看”有什么不同? (二)迁移和调整1指名读、齐读。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3用“暖、眼、准”扩词。四、总结提升: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为什么都是日字旁(“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目字旁)为什么都是目字旁(“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 第 2课时(总第 10 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24 日 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2)听写词语冻结 寒冷 晴空 温暖 黄河 长江 东海(3)齐读课题。2.学习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有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渎准字音。(3)出示表(二),复习“两点水”、“三点水两点水与寒冷有关,三点水与水有关。” (4)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5)“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6)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7)“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8)复习“三点水”。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介绍南极、长江、黄河。(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 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二)迁移和调整1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我国10个省区,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2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出示词卡:黄河教师简介“黄河”。3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教师简介“东海”。4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a)指名读、齐读。b)用“冷、冻、冰”扩词。 二、总结提升: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三、学习建议: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笔顺。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学后记本课也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教材分别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 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明白四种偏旁部首的演变同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晴空 温暖 晾晒”、“寒冷 冻结 冰雪”两组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做到读词语、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体察。借助图画感受“东海 黄河 长江”等词语所传达的意象,通过诵读再现意象,感受东海、黄河、长江的壮美。练习1教学目标:1.认清笔顺。2.读一读对话,学习部首查字法。3.练习写字,注意写好横画多的字。4.读读背背,熟记四条成语。5.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姿势。教学重难点: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总第11课时)上课时间:2 月 24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学习认清笔顺1.读题,明确要求。认识这些汉字的笔画,能按笔顺写好这些字。2.指导。出示14个汉字,问:这些汉字你们认识吗?指名读一读。说说这14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全包围、半包围、独体字。的字?四人小组讨论:在这14个汉字中,哪些汉字的笔画容易写错?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并书空。二、拓展学习学习部首检字法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谈话:同学们,当我们看课外书或读报纸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我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解决字音,理解字义。怎么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呢?读了下面的对话,你就知道了。3.自由读对话。4.指名读。齐读。5.读后归纳部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一、确定部首。二、除部首外笔画数。三、在字典正文中查找。要查的字是什么字?(椅)“椅”字是由“木”和“奇”组成的,它的部首是什么?(木字部)三、总结学法知道了“椅”字的部首是木字部,就先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木字旁,并根据部首目录后边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椅”。在查找“椅”字时,有的字典要去掉部首的笔画,剩余的笔画是几,就在木字旁的几画中去找。如“椅”去掉部首后只有8画,在检字表里木字部8画里找到“椅”。最后,根据提示的页码就可以在正文里查到“椅”了。(也有的字典是连部首一道计算总的笔画数的,比如“椅”就可以在木字部12画里找到。)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的话,我们怎么办呢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提取部首。?指名回答.(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提取部首。)对,部首确定了,这个字就好查了。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四、学习建议(a)练习1)出示练习(一),读读题目,明确要求2)学生练习查字典完成表格3)交流4)出示练习(二),读读题目,明确要求5)教师示范做第一个句子6)学生按步骤完成2、3两句。板书设计:(b)课外作业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板书设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第2课时(总第12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25日 课型:新授课 学习指导: 一、预习汇报 交流如何写好铅笔字。二、组织学习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1、注意横画多的字。2、横有长短。3、横与横之间保持均匀。2.指导。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出示“拜”,指导书写。a 说说“拜”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b 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拜”,提醒学生横画多的字,上下要写得紧凑些才好看。“拜”的第二笔、第七笔写在横中线上就好看了c 学生书空后,再在田字格里描红。d 老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e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仿影,临写生字。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一看、二仿、三临、四比较。学生书写“瞄”和“鼻”两个字。三、拓展学习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1.审题。指名读题。老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2.指导学生自读四条成语。老师范读正音。学生自由读大体了解的四条成语这些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四个成语。)的意思。3.练习。指名读自由练读。同桌练习互相背诵。4.反馈(1)集体齐背。(2)指名背诵。四、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在具体学习时我们要先观察图片,这样好记易背。作业设计背诵、默写4条成语板书设计:张灯结彩 欢聚一堂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第3课时(总第13课时)上课时间: 2 月 25 日 课型:新授课一、预习汇报同学们,我们在与别人交往说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平时老师曾提过一些要求,谁来说一说从声音大小、说话姿势、文明礼仪?1.板书课题:说话要注意姿势。2.自由读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组织学习指导看图,引导讨论。出示图一:1.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仔细看那位女同学,她说话的姿势正确吗?3.为什么她说话的姿势不正确?出示图二、三:1.小组边看图边讨论:(1)图上画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2)你觉得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他们说话的姿势不正确呢?2.按以上三个问题看土二、三,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简要的小结。三、学习建议利用课本插图,帮助学生搞清说话时的正确姿势。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想想:图上的小朋友怎样做才对?2.根据图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将正确的说话姿势表演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出来。3.根据学生的表演及时评价。四 、扩展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1.分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