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教案教学目的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教学设想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诗人的感受 问:在两个人物中,谁的分量更重一些? 明确:琵琶女。诗歌不仅重点描绘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而且详细叙述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 诗人是作为什么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明确:琵琶女的知音。诗人精通音乐,不仅能欣赏旋律,而且能用诗歌语言描绘音乐,更重要的是,诗人能够透过音乐的旋律读懂琵琶女的内心。 问:诗人听了演奏,有什么感受?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诗人为何叹息? 诗人叹息之后写到了自己的经历。显然琵琶女的演奏触动了诗人的隐痛。 二、关于琵琶女弹奏的曲子讨论: 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 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铮铮然有京都声。 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今夜闻君琵琶语,“琵琶语”耐人寻味。通过琵琶曲,二人心灵沟通,情感相融。 三、司马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伤: 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伤物,伤曲,伤人,伤己,伤别,这诸多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不由得诗人悲怆满怀,泪洒青衫。“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泪”的内涵的集中写照。另外,琵琶女与诗人萍水相逢,却能以诚相见,理解诗人,借曲抚慰,可谓知己难觅,故而诗人激动得泪洒青衫。“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泪”的内涵的集中写照。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所以,在诗歌中,琵琶女是重心,但我们跳出诗歌看诗外的白居易,他塑造琵琶女这一形象,目的不仅仅在于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琵琶女的身上,借琵琶女诉说了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伤感。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