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作业+Word版含答案 .docx_第1页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作业+Word版含答案 .docx_第2页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作业+Word版含答案 .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题时间:20分钟)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3题。*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 c. d. *2. 根据图中化石,动物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3. 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b. 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c.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d. 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4.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是()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c. 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d. 动物的迁移作用5. 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b. 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c.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d.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68题。6. 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 20亿年前 b. 14亿年前c. 0.7亿年前 d. 6亿年前7.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 元古代 b. 太古代c. 古生代寒武纪 d. 中生代侏罗纪8.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c. 太古代末期 d. 新生代末期9.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10.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年至_年的_代,动物界正是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植物的时代。(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但后来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动物种类。(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1. a 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3. c 解析: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它们生活的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于中生代,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于古生代。4. a 解析: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所以光合作用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5. c 解析:科学家认为,在1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但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的作用还相对较小。6. b7.c8.b解析: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生物细胞;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中生代末期地层内发现大量铱元素和恐龙化石,推测是当时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恐龙灭绝。9. c解析: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10. (1)2.5亿0.7亿中生爬行裸子(2)恐龙无脊椎(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解析:图示的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由此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回答(1)(2)题。(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