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探究专题.doc_第1页
规律探究专题.doc_第2页
规律探究专题.doc_第3页
规律探究专题.doc_第4页
规律探究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律探究专题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规律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并积累数学探究经验,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在规律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并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难点:形成基本的良好效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综述“规律探究类问题”是中考中的一棵常青树,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感与符号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得到图形或数式内在规律的一般通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自主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规律探究类问题一直成为命题的热点。1规律探索型问题的特点:基础知识广形式灵活善变思维量大解法多样化解题策略:特殊 到 一般 到 特殊过程2基本题型:数式规律、 图形规律、数形结合规律等。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出现,近几年,解答题的规律探究题型开始增多。(二)例题分析 提炼方法 一数式规律例1 观察下列各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15、35、63、99、143、195,请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分析:3515, 5735,79 63, 911 99 ,1113143, 例2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 (ab0),其中第7个式子是 ,第n个式子是 (n为正整数)本题难点是,变化的部分太多,有三处发生变化:分子、分母、分式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发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但是如何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分式的符号的变化规律是难点.分析:分子的指数依次排列为:2、5、8、11 2=2+30 5=2+31 8=2+32 11=2+33分子是变化规律是:例3(2010江苏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 的值是(D )02842462246844m6A38 B52 C66 D74分析:观察图表可知2*4-0=8, 4*6-2=22 , 6*8-4=44, 8*10-6=74例4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有这么一道题:观察下列一组数列的排列规律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6个数字是( )A.1 B.2 C.3 D.4点拨:认真观察数据可以发现:这组数的排列规律是1,2,3,4,3,2为一个循环,用2006除以6商为334余数为2,对应数列中的2, 故选B。例5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 B )(A)6(B)3 (C) (D)输出输入x x3x为偶数X为奇数x为奇数1过的路径ebiaofa 10 输出次数 输出数值2634562412363分析:(2010-2)2=1004 若输出第2011次呢?输出数值是几?例6一个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种规律,写出第n(n1)个数据是_.解法一:分子是从3开始的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分子都比分母大4.所以第n个数据是 。解法二:观察发现分母可以依次看作1*5、2*6、3*7、4*8故分母的规律是n(n+4).第n个数据是例7观察下列各式: 13=1221; 24=2222; 35=3223; 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正整数n表示出来n(n+2)=n2+2_n.方法总结:横向熟悉代数式、算式的结构;纵向观察、对比,研究各式之间的关系,寻求变与不变规律;按要求写出算式或结果。 例8:(07年重庆市中考题)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第 n 排,从左到右第 m个数,如(4,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_ 。 1 第一排 2 3 第二排 4 5 6 第三排 7 8 9 10 第四排 分析:观察数字排列可知:每排数字是连续的自然数,每排数字的个数等于排数即(7,2)表示的数即1+2+3+4+5+6+2=23,所以(7,2)表示的实数为23。反思:第n排的第m个数对应的是什么实数呢?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可得:1+2+3+(n1)+m = ,(n,m)表示的实数为 (三)小结与反思1规律探究题的解题策略是什么?由特殊经合情推理到一般再由一般验证特殊的探究过程。2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和方法?注意观察数与式中变与不变的规律;连续自然数的求和方法:(首项+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用列表法找规律等。二、图形规律例1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方法一:除第一个图形有4枚棋子外,每多一个图形, 多3枚棋子.43(n1)=3 n+1第1个图第2个图第3个图(n+1)+2n4+233+222+21n321方法二:每个图形,可看成是序列数与3的倍数又多1枚棋子3n+1方法三: (n+1)+2n = 3n+1方法总结:认真观察研究图案(形)提取数式信息 仿照数式规律得到结论 。例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由一般到特殊可得:当n=6时,折痕条数为26-1;n=10时,折痕条数为210-1;对折n次,折痕条数为2n-1。例3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670 ) . 分析:4+3(n- 1)=2011 n=670例4 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 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的三边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10个正A10B10C10的 面积是( ).,面积比为。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所以第n个三角形的面积为A1A3C3B3C2B2B1A2C1第10个正A10B10C10的 面积是( ).分析:依次所作的等边三角形与前一个等边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是例5如图,菱形ABCD中,AB=2 ,C=60,菱形ABCD在直线l上向右作无滑动的翻滚,每绕着一个顶点旋转60叫一次操作,则经过36次这样的操作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结果保留) OABClD弧0203=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弧002=例6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6-1在图6-2中,将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6-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 B )A6 B5 C3 D2图6-1图6- 2向右翻滚90 逆时针旋转90小结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收获一:形数结合收获二:循环规律题的特点和解法。收获三:必要的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性。三、数形结合类规律例1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15 (B)25 (C)55 (D)1225分析:图一的规律是1+2+3+n=图二的规律是m2, 故可排除A和C选项。由n(n+1)=2m2 ,所以225=50不能分解为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故D选项正确。例2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边的P0处,BP0=2跳蚤第一步从P0跳到AC边的P1(第一次落点)处,且CP1=CP0;第二步从P1跳到AB边的P2(第一次落点)处,且AP2=AP1; 第三步从P2跳到BC边的P3(第三次落点)处,且BP3=BP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致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Pn(n为正整数),则点P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 )A1 B2 C3 D4ABCP0P3P2P1 分析: AB=6,AC=7,BC=8 BP0=2AP1=AP2=1CP1=CP0=6BP2=BP3=520076=334余3到P3点20106=350到PO点点P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3.选BPOP3=5-2=3例3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19枚棋子,摆第3个图案需要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127 枚棋子,摆第n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解法一:(数字探究法)图形对应的点的个数是7、19、37、可以看作7=23-13,19=33-23,37=43-33解法二:(割补法)第n个图形的点数和为=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 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OABCDA1B1C1A2C2B2xy例5在反比例函数的 图象上,有一系列点A1、A2、A3、An、An+1,若的横坐标为2,且以后每点的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为2. 现分别过点A1、A2、A3、An 、An+1作x轴与y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n,则S1=_,则S1+S2+S3+ +Sn= _.(用n的代数式表示) 例6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 第100个点的坐标为_例7已知点P的坐标为(m,0),在x轴上存在点Q(不与P点重合),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反比例函数y = 的图像上.小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不论m取何值,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方形只有两个,且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在第四象限,另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1在第二象限. yPQMNOx12-1-2-3-3-2-1123(第23题图)(1)如图所示,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P点坐标为(1, 0),图中已画出一符合条件的一个正方形PQMN,请你在图中画出符合条件的另一个正方形PQ1M1N1,并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