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经典课件第12章 基因表达调控.ppt_第1页
遗传学经典课件第12章 基因表达调控.ppt_第2页
遗传学经典课件第12章 基因表达调控.ppt_第3页
遗传学经典课件第12章 基因表达调控.ppt_第4页
遗传学经典课件第12章 基因表达调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本章学时数 3学时本章重点 乳糖操纵子模型 何谓表达 表达涉及两个环节 转录 翻译 基因工程中 高表达 highlevelexpression 即高的蛋白质产量 基因的表达是受到调节控制的 经济性安全性有序性 哪些基因被转录 转录的效率如何 mRNA类型 mRNA数量 蛋白质的类型 蛋白质的数量 特定细胞的功能和属性 细菌的乳糖代谢 乳糖操纵子 一 酶的诱导与阻遏 1900年 Dienert首次注意到酶的诱导作用 在酵母细胞的培养中 存在乳糖时 细胞产生与乳糖利用有关的酶 把细胞转移到含葡萄糖的培养基 这种酶即消失 结论 底物的存在能专一地诱导酶的产生 当培养基中有乳糖 lactose 而无葡萄糖时 细菌中专门代谢乳糖的酶类就迅速增加 乳糖 lactose 既是底物 substrate 又起到了诱导物 inducer 的作用 1953年Monod发现酶的阻遏作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的色氨酸阻遏了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 同等诱导或同等阻遏 大肠杆菌合成色氨酸所需的酶 5个编码基因串联在一起 而且排列顺序也跟基因产物所催化的反应顺序相同 这种成串现象由Demerec等人于1955年首先观察到 从1946年起及随后的10年 JacquesMonod JoshuaLederberg FrancoisJacob以及AndreLwoff对乳糖代谢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E coli能以乳糖 葡萄糖 4 D 半乳糖苷 这种双糖作为唯一碳源 乳糖进入细胞后被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与乳糖代谢有关的三种酶 半乳糖苷酶 水解乳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半乳糖苷透性酶 一种膜蛋白 协助乳糖穿膜进入细菌细胞内 巯基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将一个乙酰基从乙酰辅酶A转移到 半乳糖苷上 三种酶的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lacZ lacY和lacA 统称为结构基因 在染色体上相连在一起 lacZ 编码 半乳糖苷酶 galactosidase 四聚体 分解乳糖 乳糖 半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苷酶 lacY 编码 半乳糖苷透性酶 permeasae 膜蛋白 将乳糖转运到细胞中 lacA 编码 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 transacetylase 二聚体 把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移到 半乳糖苷上 培养中C源不是乳糖时 三种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很低 只有几个分子或不到 如果用乳糖代替葡萄糖 则在几分钟内 每个cell转录出30 50个mRNA模板 产生3000多个 半乳糖苷酶分子 另两种酶的量也迅速增加 一旦乳糖耗尽 三种酶的合成同时停止 这里 乳糖被当作诱导物 并被 半乳糖苷酶催化分解 一些不能被该酶分解的半乳糖苷也可作为诱导物 如IPTG 异丙基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有诱导效应而本身不被分解 称为安慰诱导物 gratuitousinducer constitutive不需诱导 持续地合成 诱导型的合成 如 半乳糖苷酶也可能产生组成型突变体mutant 乳糖操纵子模型有关的试验中 利用了 组成型突变体 部分二倍体技术 性导 F 因子 组成型合成 JoshuaLederberg为了研究乳糖代谢的三个酶的基因 分离了大量的突变体 lac 并经过遗传作图发现它们是紧密连锁的 Z Y A 乳糖操纵子模型 同时发现它们是被同时诱导转录的 雅科Jacob和莫诺Monod根据试验事实提出了操纵子模型operonmodel 认为这三个酶的基因转录受一个开关单位的控制 操纵子模型 OperonModel 1960年 Jacob和Monod提出了操纵子模型 说明乳糖诱导代谢是一个负控制 negativecontrol 获1965年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 操纵子模型对乳糖诱导效应的解释 LacI编码了一个阻遏物 repressor 与结构基因附近的一个 假想 位置 命名为operatorsite 结合 从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该阻遏物能变构 allosteric 即它还能与乳糖结合 改变构像而丧失了与operatorDNA结合的能力 结构基因才能够转录表达 调节基因编码的产物是一种蛋白质分子 称为阻遏物 当培养基内没有乳糖时 阻遏物结合到操纵基因上 阻止了RNA聚合酶的通过 所以结构基因得不到转录 培养基加入乳糖后 乳糖作为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 使阻遏物的构象改变 阻遏物的构象改变后 失去了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 阻遏物从操纵基因上解离下来 于是转录得以进行 Jacob和Monod未提出启动基因区 RNA聚合物识别并结合的区域 P Promotor 又叫启动子 后来由伊彭提出 启动子 由两个盒组成 以转录起始点为 1 35的TTGACA盒是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 10的TATAAT盒 Pribnow盒 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这样 操纵子的概念 最初的操纵子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进一步成为操纵子包括 启动基因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操纵子 operon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簇 cluster 排列 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调控基因的转录 是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基本单位 由结构基因 structuralgenes 和上游相邻的控制区 regulatoryregion 组成 一个操纵子转录后形成一个多顺反子mRNA polycistronic 对模型的遗传学验证 组成型突变 constitutivemutants 没有乳糖 代谢酶照样合成 不需要诱导 遗传作图发现 这种突变 lacOc 的基因紧密连锁在结构基因的上游 operatorregion 另一个组成型突变 lacI 作图的结果是在离结构基因不远处 野生型 组成型突变 lacOc lacI 根据操纵子模型的原理 可以预测 模型预测 1 lacI基因产物是个可扩散的 diffusible 蛋白 2 O区 operatorregion 在调节过程中起作用 但不编码产物 3 O区必须紧靠结构基因 实验验证 Pardee Jacob Monod设计了历史性的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模型的预测是否正确 1 实验原理 2 实验过程 通过F因子 给lacI 或lacOc的突变菌输入野生型lacI或lacO基因 观察其对 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1 组成型突变lacI lacZ F菌株F lacI lacZ 乳糖诱导型菌 说明F菌株的lacI 能弥补原菌株的lacI 缺陷 即 lacI对lacZ是反式作用 trans acting 组成型突变lacI lacOclacZ F菌株F lacI lacO lacZ 组成型表达 实验2 说明F菌株的lacO 不能弥补原菌株的lacOc缺陷 即 lacO对lacZ是顺式作用 cis acting 实验3 lacI超突变 lacIs 编码的阻遏物不能与乳糖结合 所以总是结合在O区的DNA上 使lacZ不能表达 野生型lacI lacZ F菌株超突变F lacIslacZ 组成型不表达 说明超突变lacIs编码的阻遏物能作用于野生型菌操纵子的O区 利用超突变 操纵子模型的意义 Jacob和Monod1961年发表的操纵子理论是遗传学的的一个里程碑 landmark 用遗传分析结果推论出分子生物学模型并验证 暗示了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概念 描述了 阻遏物 的调节因子概念 尽管当时并不知道它是蛋白质还是RNA 当时人们刚知道mRNA 对转录的细节一无所知 附 阻遏物的分离和鉴定 阻遏物的含量极少 每细胞不超过10份 直到1966年 WalterGilbert和BennoMuller Hill从lacI的超量突变菌株中 利用透析 dialysis 的方法 通过IPTG与阻遏物的结合作用 分离到了这个蛋白质 Gilbert及其同事又用放射自显影证明它能与lacODNA结合 分离 鉴定 放射性标记的阻遏物能与野生型O区结合 放射性标记的阻遏物不能与突变型O区结合 Lac阻遏物的空间结构 两个bindingdomian 四聚体聚合区 C N 一个四聚体聚合区 阻遏物与DNA的结合 i 电镜观察 Lacrepressor ii X ray分析 两个单体结合在一个完整的lacO区 四聚体可以结合两个lacO iii DNA测序分析 阻遏物所结合的DNA有26bp 5 21 位于RNA多聚酶结合部位的下游内部 GTGGAATTGTGAGCGGATAACAATTT ATG mRNA protein RNApolbindingsite repressorbindingsite 对称轴 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positivecontrol Jacob Monod模型没能回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为什么E coli在既含有葡萄糖 glucose 又含有乳糖的 lactose 的培养基 medium 中不启动lac操纵子的转录 Answerstothisquestionemergedfrommolecularstudiescarriedoutlongafterpublicationoftheoperontheory 1 正调控因子 positiveregulator 在有些启动子上 RNApol结合后并不能启动转录 必须一个激活因子 正调节因子 的帮助才能打开DNA双链 CAP是lacoperon的正调节因子 2 CAP的作用原理 cAMP CAP cAMP CAP复合体 cAMP CAP与lac操纵子启动基因上的一个位置结合后 RNA聚合酶才能与启动子结合 cAMP是由ATP经过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cyclase 的作用形成 ATP cAMP Adenylcyclase 葡萄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从而间接地抑制了Lac操纵子的转录 CAP cAMP系统在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操纵子中也起作用 葡萄糖浓度 cAMP 葡萄糖浓度 cAMP 3 CAP与DNA的结合 lac操纵子中 CAP结合位点位于RNApol结合位点的上游 22bp 结合部位位置 不同的操纵子中 CAP的结合位置不同 operator CAP promotor 结构基因 半乳糖 乳糖 阿拉伯糖 结构基因 operator promotor CAP operator CAP promotor 结构基因 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 使DNA弯曲90度 结合形式 TGTGAGTTAGCTCACACACTCAATCGAGTG 结合处DNA的保守序列 回文顺序 每一部分结合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