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 任课教师 科目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课型 新 授 课 巩 固 课 综 合 课 实践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结合具体实例 通过观察 创造 想象 推理 交流等活动 发展 空间概念 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合作交流能力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 学 重 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关系 教 学 难 点 用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判断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方法 预学 探究 精导 提升 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预 习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认识三角形 作 业 布 置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年级 八年级任课教师 李道社科目 数学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 课型 新授课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有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8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预 习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作 业 布 置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作 业 布 置 巩固课综合课实践课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教学时数 总 8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任课教师 李道社科目 数学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 课型 新授课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有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8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预 习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作 业 布 置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作 业 布 置 巩固课综合课实践课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教学时数 总 8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任课教师 李道社科目 数学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 课型 新授课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有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8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预 习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作 业 布 置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作 业 布 置 巩固课综合课实践课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教学时数 总 8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任课教师 李道社科目 数学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 课型 新授课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有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8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预 习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作 业 布 置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作 业 布 置 巩固课综合课实践课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教学时数 总 8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八年级任课教师 科目 数学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专用教案 课 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 课型 新 授 课 巩 固 课 综 合 课 实践课 13 1 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一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是否有课件 辅助教学 有教学时数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总 课时 教务处检查 公章 年 月 日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 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2 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3 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对称图形的研究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轴对称性质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事物内在联系探求兴趣 增强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教 学 重 点 1 轴对称的性质 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 学 难 点 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习方法自学探究式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圆规 直尺等 预 习 指 导 1 想一想 教材P61 探究 2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线段 并且 这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思考 反过来 如果PA PB 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归纳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 上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 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 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 那么 大家想一想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 二 导入新课 观看投影并思考 如图 ABC和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中A A 是对称点 AA 与MN垂直 BB 和CC 也与MN垂直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ABC与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设AA 交对称轴MN于 点P 将 ABC和 A B C 沿MN对折后 点A与A 重合 于是有AP A P MPA MPA 90 所以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 MN还经过线段AA BB 和CC 的中点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 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找出两对称点 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地 轴 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1 如下图 木条L与AB钉在一起 L垂直平分AB P1 P2 P3 是L上的点 分别量一量点P1 P2 P3 到A与B的距离 你有什么发现 1 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先作出线段AB 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L 在L上取P1 P2 P3 连结AP1 AP2 BP1 BP2 CP1 CP2 2 作好图后 用直尺量出AP1 AP2 BP1 BP2 CP1 CP2 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AP1 BP1 AP2 BP2 证明 证法一 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 在 APC和 BPC中 APC BPC SAS PA PB 证法二 利用轴对称性质 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 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 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 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探究2 如右图 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 做一个简易的 弓 箭 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 去 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 为什么 活动 1 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作线段AB 取其中点P 过P作L 在L上取点P1 P2 连结AP1 AP2 BP1 BP2 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2 讨论 要使L与AB垂直 AP1 AP2 BP1 BP2应满足什么条件 探究过程 1 如上图甲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不可能重合 也就是 APP1 BPP1 即L与AB不垂直 2 如上图乙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恰好重合 就有 APP1 BPP1 即L与AB重 合 当AP2 BP2时 亦然 探究结论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也就是说在 探究2 图中 只要使 箭 端到弓两端的端点的距离相等 就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 师 上述两个探究问题的结果就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即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 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线段的垂 直 平分线可以看成是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 随堂练习 课本P121练习 1 2 四 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过程 了解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这 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090PCPCPCAPCBACBC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 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 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 那么 大家想一想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 二 导入新课 观看投影并思考 如图 ABC和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中A A 是对称点 AA 与MN垂直 BB 和CC 也与MN垂直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ABC与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设AA 交对称轴MN于 点P 将 ABC和 A B C 沿MN对折后 点A与A 重合 于是有AP A P MPA MPA 90 所以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 MN还经过线段AA BB 和CC 的中点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 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找出两对称点 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地 轴 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1 如下图 木条L与AB钉在一起 L垂直平分AB P1 P2 P3 是L上的点 分别量一量点P1 P2 P3 到A与B的距离 你有什么发现 1 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先作出线段AB 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L 在L上取P1 P2 P3 连结AP1 AP2 BP1 BP2 CP1 CP2 2 作好图后 用直尺量出AP1 AP2 BP1 BP2 CP1 CP2 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AP1 BP1 AP2 BP2 证明 证法一 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 在 APC和 BPC中 APC BPC SAS PA PB 证法二 利用轴对称性质 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 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 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 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探究2 如右图 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 做一个简易的 弓 箭 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 去 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 为什么 活动 1 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作线段AB 取其中点P 过P作L 在L上取点P1 P2 连结AP1 AP2 BP1 BP2 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2 讨论 要使L与AB垂直 AP1 AP2 BP1 BP2应满足什么条件 探究过程 1 如上图甲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不可能重合 也就是 APP1 BPP1 即L与AB不垂直 2 如上图乙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恰好重合 就有 APP1 BPP1 即L与AB重 合 当AP2 BP2时 亦然 探究结论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也就是说在 探究2 图中 只要使 箭 端到弓两端的端点的距离相等 就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 师 上述两个探究问题的结果就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即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 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线段的垂 直 平分线可以看成是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 随堂练习 课本P121练习 1 2 四 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过程 了解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这 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作 业 布 置 课本P65 习题13 1 第5 6 12题 典 型 错 题 知 识 积 累 1 下列各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D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 如图 AC AD BC BD 则有 A AB垂直平分CD B CD垂直平分AB C 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 CD平分 ACB 3 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边中线的交点 C 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 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 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 那么 大家想一想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 二 导入新课 观看投影并思考 如图 ABC和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中A A 是对称点 AA 与MN垂直 BB 和CC 也与MN垂直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ABC与 A B C 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 C 分别是点A B C的对称点 设AA 交对称轴MN于 点P 将 ABC和 A B C 沿MN对折后 点A与A 重合 于是有AP A P MPA MPA 90 所以 AA BB 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 MN还经过线段AA BB 和CC 的中点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 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找出两对称点 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地 轴 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1 如下图 木条L与AB钉在一起 L垂直平分AB P1 P2 P3 是L上的点 分别量一量点P1 P2 P3 到A与B的距离 你有什么发现 1 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先作出线段AB 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L 在L上取P1 P2 P3 连结AP1 AP2 BP1 BP2 CP1 CP2 2 作好图后 用直尺量出AP1 AP2 BP1 BP2 CP1 CP2 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AP1 BP1 AP2 BP2 证明 证法一 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 在 APC和 BPC中 APC BPC SAS PA PB 证法二 利用轴对称性质 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 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 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 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探究2 如右图 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 做一个简易的 弓 箭 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 去 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 为什么 活动 1 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 作线段AB 取其中点P 过P作L 在L上取点P1 P2 连结AP1 AP2 BP1 BP2 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2 讨论 要使L与AB垂直 AP1 AP2 BP1 BP2应满足什么条件 探究过程 1 如上图甲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不可能重合 也就是 APP1 BPP1 即L与AB不垂直 2 如上图乙 若AP1 BP1 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A与B恰好重合 就有 APP1 BPP1 即L与AB重 合 当AP2 BP2时 亦然 探究结论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也就是说在 探究2 图中 只要使 箭 端到弓两端的端点的距离相等 就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 师 上述两个探究问题的结果就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即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 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线段的垂 直 平分线可以看成是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 随堂练习 课本P121练习 1 2 四 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过程 了解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这 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板 书 设 计 13 1 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一 复习 轴对称图形 二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课 后 反 思 修 改 意 见 学 期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科目年度学期 学 期 教 学 进 度 表 科目思品年度2013 2014学期第一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第 1 周08 25 08 30 第 2周09 01 09 06 第3周09 08 09 13 第 4 周09 15 09 20 第 5 周09 22 09 27 第6 周09 29 10 04 第7 周10 06 10 11 第8周10 13 10 18 第9周10 20 10 25 第10周10 27 11 01 第11周11 02 11 08 第12周11 10 11 15 第13周11 17 11 22 第14 周11 24 11 29 第15 周12 01 12 06 第16周12 08 12 13 第17 周12 15 12 20 第18周12 22 12 27 第19周12 29 01 03 第20 周01 05 01 10 第21 周01 12 01 15 学 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科目思品年度2013 2014学期第一学期 座 次 表 讲台 组号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 排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值 日 表 周次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环县罗山川初级中学作息时间表 春 秋 季夏 季冬 季 7 55 8 3540 早 读 课7 45 8 2540 早 读 课8 05 8 4540 早 读 课 8 45 9 3045 第一节课8 35 9 2045 第一节课8 55 9 4045 第一节课 9 40 10 2545 第二节课9 30 10 1545 第二节课9 50 10 3545 第二节课 10 25 10 5530 大课间操10 15 10 4530 大课间操10 35 11 0530 大课间操 10 55 11 4045 第三节课10 45 11 3045 第三节课11 05 11 5045 第三节课 11 40 13 40120 午 饭11 30 14 10160 午饭午休11 50 13 50120 午 饭 13 40 13 5010 预 备14 10 14 2010 预 备13 50 14 0010 预 备 13 50 14 3545 第四节课14 20 15 0545 第四节课14 00 14 4545 第四节课 14 45 15 3045 第五节课15 15 16 0045 第五节课14 55 15 4045 第五节课 15 30 15 4515 眼保健操16 00 16 1515 眼保健操15 40 15 5515 眼保健操 15 45 16 3045 第六节课16 15 17 0045 第六节课15 55 16 4045 第六节课 16 40 17 2545 第七节课17 10 17 5545 第七节课16 50 17 3545 第七节课 17 25 18 5590 晚 饭17 55 19 2590 晚 饭17 35 19 0590 晚 饭 18 55 19 0510 预 备19 25 19 3510 预 备19 05 19 1510 预 备 19 05 20 0560 晚 自 习19 35 20 3560 晚 自 习19 15 20 1560 晚 自 习 20 05 20 3025 晚休熄灯20 35 21 0025 晚休熄灯20 15 20 4025 晚休熄灯 环环县县罗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河南-河南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口腔颌面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新疆-新疆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气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管道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岗位面试必 备:调休面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攻略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兽医防治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机械热加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公路养护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劳动仲裁员任职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学生法治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益阳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痔疮的健康教育课件
- 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健康教育
- 肝脏弥漫性病变超声诊断与检查规范
- 2025年长沙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建筑工地驻场人员管理办法及流程
- 2025年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总题库(1800题)-中部分
-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