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1.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1.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1.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整体概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 本课分三目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第一目开眼看世界,阐释了鸦片战争结束、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洋务派的措施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从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运用制表的方式,将向西方学习的方向梳理清楚。(3)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学学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创设法【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展示大国崛起解说词“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200多年前当我们还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英国已开始谋划用它的坚船利炮撞开我们的国门,一种遥远而又陌生的意识形态开始冲击中国人的心灵,从此我们踏上了救亡图存的漫漫征程。第一目 一本新书-“开眼看世界”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段(1分钟)。由视频可以了解到,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中国人对世界的无知,而应该已经开始进行周密的战争计划。引出海国图志的成书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展示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一、筹海篇,讨论鸦片得失。二、地图册,展示完整世界的概念。三、各国地理、沿革、风土人情。四、各国教门、历法、纪年。五、各国资料汇编。六、西洋船炮、机械图说。七、地球天文合论。由此了解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方面。展示两段材料:墙内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的荣光和孤寂材料1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材料2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提问: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发展的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国人真的觉醒了吗?提示:观念转变是艰难的,学习西方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目 一条“马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1860年咸丰帝才开始颁布的学习西方技术的谕旨,中国在错失了20年的发展机遇以后,才开始了“师夷长技”的实践,即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讲述)直接举例唐胥铁路的命运:我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就是19世纪80年代由李鸿章作为负责人带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唐胥铁路,如果说如今纵横在中华大地上的铁路网是中国的龙脉,那么这条曾经只有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就是这龙脉之源。然而,由于清廷在谕旨中明文规定,不准在铁路上使用蒸汽机,以免大声呼叫。于是便出现了运输工人用驴、马拉着煤车在铁道上滑行的可笑之举,因而,也有“马车铁路”之称。由此引出唐胥铁路既是师夷之作,虽然,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等人的做法曾被史学家评价为物上的复苏,但是不可否认,历史正是在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上开始转弯。他们这种企图采用向西方学习的方法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做法被称为“中体西用”。展示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关系图得知两者的意图:形式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学,顽固派不主张学习西方,但两者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是相同的,并且“中体西用”思想为西学在中国传播打开了的通道。(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梳理洋务运动的活动措施: (合作探究)部分,讨论:请用现代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思考问题。第三目 一场论战-维新变法思想过渡: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晰多了。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需不需要变法成为当时一部分仁人志士关注的焦点,由此顽固派与维新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下面我们就“要不要变法”为辩题,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提示:从变法的利弊,可行性,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小结: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升华部分)从本课出现的人物中投票选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大家积极投票,同时展示候选人的图像。【课堂小结】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的民族危机愈加严重,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引领中国人把目光投向世界,没有付诸实践,直到地主阶级洋务派把此思想深化为“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发动了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结果也失败了。再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更是从变法的角度来救亡图存,他们的热情探索告诉我们:中国永远不缺乏爱国者!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我们唯有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才能促进祖国的强大,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高考真题演练】1、(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