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2 导学案.doc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2 导学案.doc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2 导学案.doc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2 导学案.doc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2 导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重点难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自主学习】一、在下图中画出四大地区的界线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_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_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_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2)东部地区以_产业为主,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以_产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工业化差异: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_ 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_工业为主体。 3、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实力_,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_;中、西部地带城市的综合实力弱,城镇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_,程度_,吸纳外资的能力_ ;而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晚,程度比较低。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探究案探究活动1:课本15-16页1.读图分析,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探究活动2读p17图表并结合课本文字,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密度等的差异。探究活动3:读图结合课本文字,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东、中、西部地区的时空差异。来源:探究活动4:课本20页表格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预习案 【课标要求】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重点难点】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自主学习】三、南方与北方1、北方地区(1)跨越_、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_、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2)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来源:z#xx#k.com (3)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4)当前面临着调整_、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2、南方地区(1)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2)_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3)限制性因素包括_、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归纳:北方与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第一章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探究案探究活动1:课本21页活动题1探究活动2: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下列问题。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为1 7002 000小时热量条件年平均气温14.522水分条件全年降水量1 000 mm2 000 mm之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为1 7002 000小时热量条件年平均气温14.522水分条件全年降水量1 000 mm2 000 mm之间(1)与该表气候相符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海南岛(2)该地区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种气候最大的特点是_。(3)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糖料作物是_。(4)写出两种影响该地区局部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_。探究活动3: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4)题。(1)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a梯田层层稻花香 b草原茫茫牧牛羊c翠竹青青有人家 d山歌阵阵采茶忙(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到 b从到 c从到 d从到合作探究答案探究2(1)c(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油菜甘蔗(4)台风、伏旱、梅雨、洪涝等(任意写两种)解析该题通过读图表分析资料入手,采取排除法可推出c项正确。因为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522,所以a、b、d三项都可排除。南方低山丘陵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农业发展优势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该区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该区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较多。方法技巧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系能否完整而准确解答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图、表材料及设问要求,要注意把握其关键信息。例如本题题干中“年平均气温14.522”等就提供了地区范围这一关键信息,从而为正确解答设问提供了前提。探究3答案(1)d(2)b(3)c(4)b解析解此组题目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示:经、纬度;虚线位置和走向。通过分析可看出:该区域为我国模式图,东西走向的虚线为秦岭淮河一线;间虚线为贺兰山一线;与、与之间的虚线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之间的虚线大致与武夷山相吻合。第(1)题,处大致为我国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高原,与“梯田层层稻花香”不相符;处为黄土高原地区,与“草原茫茫牧牛羊”也不相符;处为华北平原地区,与“翠竹青青有人家”不相符;处为四川盆地地区,低山丘陵、紫色土壤、湿热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与“山歌阵阵采茶忙”相符合。第(2)题,区为温带荒漠区,不可能出现常绿阔叶林;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广大;区为平原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很少发生;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普遍”不符合规律。第(3)题,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水位高,冬季反之,水位季节变化大。区域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积雪很少甚至没有,春季干旱少雨,所以,河流春汛不可能长于夏汛。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多流经或发源于黄土高原、太行山等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长,河流汛期相对较长,径流季节变化也较大。第(4)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旅游团从落叶林带到常绿林带并且穿越了一座高大的山脉。通过分析可得出:只有从区域的渭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