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1.3区域发展差异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1.3区域发展差异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1.3区域发展差异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1.3区域发展差异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1.3区域发展差异 作业+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达标训练(三)区域发展差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a. bc d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24题。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完成78题。7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距海远近c气温 d地表植被8关于a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下游纬度高,有凌汛现象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10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1112题。11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c均以重型产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1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有()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城市建筑生态环境a b c d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材料二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地带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数值(万km2)比重(%)数值(万)比重(%)数值(万元)比重(%)各省区合计960100.0126 050.0100.0135 539.1100.010 753东北及东部沿海170.4317.854 113.442.986 236.063.615 936中部及近西部312.6932.666 915.953.144 700.433.06 680远西部478.2649.85 020.74.04 602.73.49 168资料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1)请写出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中,位于沿海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新三大地带”中,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4分)(2)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18分)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方式(3)关于“新三大地带”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2分)()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b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c远西部地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资源d三大地带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依据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材料二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 20.6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1)成渝经济区中的两个发展核心是_和_。(4分)(2)依据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判断下列发展措施正确的是(多选,2分)()a扩大重庆、成都的城市建设规模,建设国际化大都市b加强重庆港区建设,打造内陆便捷的水运枢纽c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城市协同发展的新路子d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营造安全的生态屏障(3)2013年是我国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年,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所起的重要影响是什么?(10分)课时达标训练(三)1选d由表可知矿产和能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基础最雄厚,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外向型最明显,因此为东部经济地带;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经济地带。2d3.d4.a第2题,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只有新、藏、滇三省区属于沿边省区。第3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故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第4题,东部地带地价高、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不适宜将劳动密集型及大运输量的企业、农牧业转移到该区。5b6.c我国秦淮以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秦淮以南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形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7b8.b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的差异既体现在自然方面,也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自然因素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考虑。第7题,就是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的差异来体现的。第8题,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a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沿河地区城镇人口较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9c10.b第9题,长江三角洲缺乏资源和能源,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第10题,三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紧密,竞争力逐渐加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不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该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不是很发达,城市化水平不高。11b12.c第11题,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广东,它们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西部经济地带以传统型工业为主。第12题,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中唯一沿海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桂。内蒙古跨经度最多。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均处于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气候的影响,以森林植被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远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各一部分。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于发展畜牧业。第(3)题,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应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远西部地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资源,三大地带要相互合作,发挥地区优势,实现产业互补。答案:(1)桂内蒙古 (2)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主要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主要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农业生产方式种植业畜牧业(3)bc14解析:第(1)题,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是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核心。第(2)题,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应统筹城乡发展,两个特大城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