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 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探究问题 地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的运动的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bac 等压线 情境一 1 地球不自转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2 地表性质均一 不考虑摩擦力 3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思考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 什么地方受热较少 影响因素 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结果 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故其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1 地表性质均一2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情境二 地球自转 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压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7 6 1 3 5 8 9 10 影响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结果 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 7个 和风带 6个 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总结 春秋分状况 1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位于赤道两侧副热带高气压带 位于南北30度两侧副极地低气压带 位于南北纬60度两侧极地高气压带 位于南北两极 2 风带 信风带 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 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热力原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原因形成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点位于30 n附近b 乙点位于30 nc 是冷性气流d 盛行西南风 a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双选 a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b 地形的障碍c 地转偏向力d 摩擦力 ac b 1942年 日本搞了一次 风战 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 日本 动员 学生制作 气球风船 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 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 45 n 40 60 n 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 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 防不胜防 思考 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赤道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情境三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太阳直射点的随季节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结果 气压带 风带发生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北纬90度 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 低压 冷却收缩下沉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60度 30度 0度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近地面 高空 受热膨胀上升 堆积下沉 暖而轻的西风爬到冷重的东风之上 南风 北风 南风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知识回顾 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图示形式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 0度 赤道低气压带 低压 低压 冷却收缩下沉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0度 60度 90度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近地面 高空 堆积下沉 暖而轻的西风爬到冷重的东风之上 北风 南风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受热膨胀上升 小结 地表均一 不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 1 假设一个条件 单圈环流 2 假设二个条件 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 考虑自转 不考虑公转 直射赤道 3 假设三个条件 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 地表均一 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 4 条件更换为 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 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 低 a冬季 b夏季 活动 1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原因 冬季大陆气温低 空气冷重而下沉 2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原因 夏季大陆气温高 空气暖轻而上升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 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大陆形成冷高压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大陆增温比海洋快 大陆形成热低压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1 分布 2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大陆升温比海洋快 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 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大陆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 呈块状分布南半球 呈带状分布 陆地面积大 海陆热力差异大 海洋面积占优势 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汉川 二 季风环流 1 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称为季风 讨论分析 我们汉川冬 夏季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不毛之地 鱼米之乡 撒哈拉沙漠 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旱 湿润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 受季风环流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受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 例如 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由于高温多雨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 3熟 我国华北 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较少 以旱地农业为主 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课堂小结 大气活动中心 季风环流 分布 成因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上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陆地上 亚洲高压 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 陆地上 印度低压 海洋上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东亚地区 冬季 西北季风夏季 东南季风 南亚地区 冬季 东北季风夏季 西南季风 一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考虑 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七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1 北半球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 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第三课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上升形成雨 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面降低 当气流上升 空气会因温度的降低形成水珠 因而上升气流湿润 易降水 当气流下降时 空气因温度的升高变干燥 不易形成降雨 各个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上升湿润下沉干 西风湿润信风干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寒冷干燥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温暖湿润低压控制下 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下 多晴朗天气海洋吹向陆地 湿润 易降水陆地吹向海洋 干燥 不易降水 三圈环流中各气压带的位置 成因 性质即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纬90 附近 南北纬60 附近 南北纬30 附近 0 附近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下沉 下沉 上升 上升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压带名称 位置 气流 成因 特征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2 三圈环流中风带的位置及风向 风带名称 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极地高压之间 副极地低压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对气候的影响 干冷 温湿 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主要看风向 从内陆吹来的性质干热 从海洋吹来的性质较湿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 盛行上升气流 高温多雨 全年皆夏 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 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 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位置 赤道极其南北两侧 形成原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一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案 例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纬度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 1000毫米之间 终年湿润 气温年变化小 冬不冷夏不热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置 纬度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欧洲大西洋沿岸 美洲太平洋沿岸 新西兰岛 塔斯马尼亚岛 形成原因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纬度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气流下沉 干旱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 此地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多雨 形成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位置 纬度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形成原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3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的气温变化最热月出现在12 1 2月 为夏季 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 为南半球 度假胜地 西班牙人说 我们地中海旅游是向全世界出口太阳和海滩 这里一年有超过300天的晴天 常年温柔的阳光 毫不吝啬地洒在每一个到此享受假期的人们的身上 位置 纬度10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中部 南美洲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形成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 干湿季明显 热带草原气候 123456789101112 月 50403020100 10 20 30 气温 c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降水 毫米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一个地方的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北美太平洋沿岸 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西欧为平原地形 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增温增湿 使其范围较大 活动 1 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 热带 温带 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 以北半球为例 自赤道向极地 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 比较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 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 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的气温逐渐降低 并且气温年较差增大 年降水量减少 2 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 比较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增大 年降水量减少 四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特征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1 以最高温定半球 7月n1月s 2 以最冷月均温定温带 15 热带0 15 亚热带 温带海洋性 0 温带 寒带 3 以降水定气候类型型 年雨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猫咪黑下巴的处理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市场潜力分析与平台运营优化策略报告
- 房建工程移交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租赁平台在2025年农村市场的运营潜力分析报告
- 东莞东城装饰工程方案(3篇)
- 牵引车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心得培训总结课件
- 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2025年智能灌溉系统技术应用分析
- 荔湾小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2025年政策导向与区域布局分析
-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8年级奥数真题及参考答案
-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培训
- 2024年仓库代存代管协议书模板
-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中小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拱板屋面施工方案
- DB43∕T 439-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湘莲
- 2021版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附流程图
- 门窗安装用工合同模板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