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比较法”的运用.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比较法”的运用.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比较法”的运用.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比较法”的运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如皋市第一中学 顾丽红(87804189)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乌申斯基语)因为历史现象或事件之间有许多相似性,同时相互区别而形成差异。认识历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共性与个性,都必须从比较中实现的。著名的历史学家吴于谨先生指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而历史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纵向联系没有“比较”,无法区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无法认识历史在发展。横向联系没有“比较”,就无法理解时代的本质特征。由此看来,比较法必须贯穿历史学习的始终;历史学习离开比较,就很难实现“三维目标”。“比较法”的常见类型很多,有同一时代的横向比较、同一区域的纵向比较、点面比较等。当然对于比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我们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即所比较的事物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说服力;否则就会造成牵强附会,胡乱对比。因此在对历史人物比较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将其分为同一时代的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不同时代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等。下面笔者就针对性地对新课程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中如何培养“比较意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权作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同一时代的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在选修教材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授完之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上有何不同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都眉头紧锁,感觉手足无措,因为在必修教材中,学生接触的都是专题史,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碰到这样的比较题型,不知从哪里下手。针对此种情况,我给了他们一个总体思路,要求他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人物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国情、阶级属性、革命目标、主要经历、各自的主张、革命道路、主要活动、作出的贡献、努力的结果、个人品质、阶级局限等方面来着手进行比较。在有了整体框架之后,学生们似乎轻松许多,眉头也舒展开来。没过多久,便形成了一张简洁明了的表格(见下表)历史人物比较项目孙中山甘地相同点(或相似点)时代都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情两国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阶级属性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奋斗目标都要求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结果都没有能够实现目标阶级局限都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个人品质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的献身精神、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文情怀、不贪恋权位的高尚品质不同点革命前的个人经历孙中山的改良道路受阻,转向革命甘地受仁爱、宗教思想的影响指导思想(革命道路)三民主义(采用暴力革命)甘地主义(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事迹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抵制英货、绝食祈祷、食盐进军、努力解除教派纷争。主要贡献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追求印度的民族独立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以上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通过这一次的比较学习,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比较就能够得心应手了,例如:遇到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的比较、对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的比较等等就能够应付自如了。二、不同时代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通过以上比较法运用的介绍,学生已经指导在碰到历史人物比较是该如何着手。同样对于不同时期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也不外乎以上角度,我们不妨就举孙中山和华盛顿的比较的例子(同样可以形成一个表格)历史人物比较项目孙中山华盛顿不同点时代不同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18世纪国情(经济水平)不同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结果不同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相同点(相似点)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目标相同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手段相同都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革命历程相似领导暴力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共和作出贡献阶级局限性相似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明确反帝和彻底的土地纲领;华盛顿坚决主张镇压农民起义)个人品质相似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的献身精神、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文情怀、不贪恋权位的高尚品质通过比较,让学生抓住历史人物的时代特征,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历史表象中蕴藏的规律,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深层次要求,即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这样的比较必须建立在教科书和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的(第四单元的学习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例子得出它们的异同点,又可以通过比较温故而知新,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更好地整理自己的知识构架,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如果在没有学完整个单元之前就进行比较,举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只会是无米之炊,学生不知所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总之,比较法是打开历史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比较法可以使学生经常判明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他们就这些联系进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复习,借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