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习题课圆周运动 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圆周运动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以及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2 会分析圆锥摆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3 会分析轻绳 轻杆模型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内容索引 重点知识探究 当堂达标检测 重点知识探究 一 描述圆周运动和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1如图1所示 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逐渐减小的螺旋形光滑水平轨道 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 下列物理量中数值将减小的是a 周期b 线速度c 角速度d 向心加速度 图1 解析 答案 解析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 轨道的支持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即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故b错误 根据v r 线速度大小不变 运动半径减小 故角速度变大 故c错误 1 线速度v 角速度 以及周期t之间的关系 v r 2 角速度 与转速n的关系 2 n 注 n的单位为r s 这些关系不仅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中适用 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也适用 此时关系中各量是瞬时对应的 例2如图2所示 两根长度相同的轻绳 图中未画出 连接着相同的两个小球 让它们穿过光滑的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中o为圆心 两段细绳在同一直线上 此时 两段绳子受到的拉力之比为多少 二 分析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 图2 答案3 2 解析 答案 解析对两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每段绳子长为l 对球2有f2 2ml 2 对球1有 f1 f2 ml 2由以上两式得 f1 3ml 2 分析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1 首先要明确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 圆心和半径 2 其次 准确受力分析 弄清向心力的来源 不能漏力或添力 向心力 3 然后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列方程 其中f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 a是指向心加速度 即或 2r或用周期t来表示的形式 针对训练1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 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跃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 如果已知选手的质量为m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 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如图3所示 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 选手可看为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等于mgb 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于mgc 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于选手对绳子的拉力d 选手摆动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图3 解析 答案 解析由于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 绳子拉力和选手自身重力的合力提供选手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有t mg f t mg f mg b正确 例3如图4所示 已知绳长为l 20cm 水平杆长为l 0 1m 小球质量m 0 3kg 整个装置可绕竖直轴转动 g取10m s2 要使绳子与竖直方向成45 角 问 结果均在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三 水平面内的常见圆周运动模型 图4 1 该装置必须以多大的角速度转动才行 答案6 44rad s 2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多大 答案4 24n 解析 答案 解析小球绕竖直轴做圆周运动 其轨道平面在水平面内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绳对小球拉力为t 小球重力为mg 则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对小球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tan45 m 2r r l lsin45 联立 两式 将数值代入可得 6 44rad s 1 模型特点 1 运动平面是水平面 2 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且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 2 常见装置 针对训练2如图5所示 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 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 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以下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线速度va vbb 角速度 a bc 向心力fa fbd 向心加速度aa ab 解析 答案 图5 知向心力fa fb 向心加速度aa ab 选项c d错误 例4一细绳与水桶相连 水桶中装有水 水桶与细绳一起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如图6所示 水的质量m 0 5kg 水的重心到转轴的距离l 50cm g取10m s2 1 若在最高点水不流出来 求桶的最小速率 解析 答案 四 竖直面内的 绳杆模型 的临界问题 图6 答案2 24m s 解析以水桶中的水为研究对象 在最高点恰好不流出来 说明水的重力恰好提供其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此时桶的速率最小 2 若在最高点水桶的速率v 3m s 求水对桶底的压力 解析 答案 答案4n方向竖直向上 代入数据可得 n 4n 由牛顿第三定律 水对桶底的压力 n 4n 方向竖直向上 例5长l 0 5m的轻杆 其一端连接着一个零件a a的质量m 2kg 现让a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7所示 在a通过最高点时 求下列两种情况下a对杆的作用力大小 g 10m s2 1 a的速率为1m s 解析 答案 图7 答案16n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 设其受到杆的拉力为f 即a受到杆的支持力为16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对杆的作用力为压力 大小为16n 2 a的速率为4m s 解析 答案 答案44n 即a受到杆的拉力为4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对杆的作用力为拉力 大小为44n 1 轻绳模型 如图8所示 图8 1 绳 内轨道 施力特点 只能施加向下的拉力 压力 2 轻杆模型 如图9所示 1 杆 双轨道 施力特点 既能施加向下的拉力 也能施加向上的支持力 图9 2 在最高点的动力学方程 当v 0时 mg n 球恰好到达最高点 3 杆类的临界速度为v临 0 当堂达标检测 1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悬点相同 如图10所示 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 则a a所需的向心力比b的大b b所需的向心力比a的大c a的角速度比b的大d b的角速度比a的大 解析 答案 1 2 3 4 图10 解析小球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 设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则f mgtan m 2lsin 越大 向心力f越大 所以a对 b错 1 2 3 4 2 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多选 如图11所示 一小物块以大小为a 4m s2的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 半径r 1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物块运动的角速度为2rad sb 小物块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sc 小物块在t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md 小物块在 s内通过的路程为零 解析 答案 图11 1 2 3 4 在 s内转过一周 通过的路程为2 m 选项c d错误 1 2 3 4 3 轻绳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多选 如图12所示 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b 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c 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d 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 解析 答案 图12 1 2 3 4 解析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 向心力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等于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之和 取决于小球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a错误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 如果向心力完全由重力充当 则可以使绳子的拉力为零 b错误 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则在最高点 重力提供向心力 v c正确 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 具有竖直向上的向心加速度 处于超重状态 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故d正确 1 2 3 4 4 杆拉球在竖直面内的运动 质量为0 2kg的小球固定在长为0 9m的轻杆一端 杆可绕过另一端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g 10m s2 求 1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多大时 球对杆的作用力为零 解析 答案 答案3m s 解析当小球在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跌倒防范护理措施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交通工程综合试题及答案
- 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2024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化工会工作者考试工会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兽药GMP(生产、卫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 运动反应训练讲解
- 徽式内部建筑特色解析
- 2024年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肿瘤科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培训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英语试卷
-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 工程预付款合同范本
- 电力工程委托施工合同协议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MOOC 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及知识点总结(全册)
- 《Premiere Pro 2022影视编辑与特效制作案例教程》 课件 第6章 视频调色
- 西工大作业集-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练习册上
- 数学与经济学: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