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史公自序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3、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重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教学难点】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介绍了作者的家世生活经历、立志创作、忍辱完成史记,体现了作者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学习本篇,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司马迁的人格精神和创作史记的思想动机。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理想,因而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教学准备】利用课外时间观看百家讲坛之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制作cai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二、展示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正音。2、研读1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的家世谱系。三、整体感知1、正音颛顼(zhunx)唐虞(y)绍(sho)蒯(kui)聩(ku)卬(ng)徇(xn)朝歌沅(yun)汶(wn)峄(y)鄱(p)阳湖邛(qing)笮(z)爰(yun)及篡(cun)弑后稷(j)紬(chu)牝(pn)牡(m)缧绁(lixi)篡(cun)弑纂(zun)俟(s)封禅(shn)於戏(wh)三十辐(f)一毂(g)会稽(kuij)司马靳(jn)羑(yu)里厥(ju)有国语壅(yng)室金匮(ku)股肱ggng2、通假字(1)弗敢阙通“缺”缺漏(2)指数千通“旨”要旨(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10)子迁适反“反”通“返”(11)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无”通“毋”(12)承敝通变“承”通“乘”,顺应(13)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阙”通“缺”(14)於戏“於戏”通“呜呼”3、梳理思路: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一、(13)自叙家世谱系。二、(46)叙述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三、(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四、(11)叙述自己忍辱写史记。五、(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四、研读13自然段1、自由诵读13段,梳理字词句2、重点字词检测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至于夏商: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去周适晋:去,离开;适,到。晋中军随会奔秦逃亡使错将伐蜀,遂拔将:领兵拔:攻占因而守之:古义“顺势又”;今义因果连词。相中山:名作动,作相。诸侯之相王:一起,一并。以传剑论显:显扬。俱赐死(于)杜邮被动句、省略句昌为秦主铁官主管王卬於殷使做王无泽为汉市长:古义管理市场的官吏;今义地方一级行政负责人。太史公既掌天官掌管不治民治理3、探讨文本试根据文本完善下列有关司马迁家世的内容,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教学预设】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展示课时目标1、研读46自然段积累字词2、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经历和其父的临终嘱托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三、研读46自然1、自由诵读46段,梳理字词句2、重点字词检测耕牧河山之阳河山之阳: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于是迁仕为郎中出来做官,名词作动词不得与从事与:参加。故发愤且卒且:将要而子迁适使反适:恰逢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无:通“毋”,不要。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此孝之大者定语后置句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爰及:推及则学者至今则之则之:以之为准则。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死义:为义而死。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其:语气词,表示祈使。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悉:详细。论:编辑。次:按次序编列,排列。阙:遗漏。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都是国家收藏图书、档案之处。3、问题探究(1)司马迁叙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哪些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日后起了什么作用?年轻时的经历主要是三件事:一是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诵古文;二是二十岁始,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壮游;三是奉使巡视西南地区。司马迁少年时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十岁的第一次壮游,给了司马迁实地寻访文化遗迹、收集历史资料的机会,开阔了他的眼界,培育了他的历史观。奉使巡视汉朝新开辟的西南地区,是司马迁深感荣耀与自豪的一件事,在这次出使过程中,司马迁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民俗以及当地的山川物产,后来也写入了史记,这就是西南夷列传。(2)司马谈的临终嘱托说了哪三层意思?一是写史是祖传的事业,修史是孝亲。二是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三是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这些说明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明确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710段,积累字词。2、探究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三、研读课文710段1、自由诵读710段,梳理字词句2、重点字词检测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绍明世,正易经,继春秋绍:继承。正:辨正。继:接续。本诗、书、礼、乐之际本:以为本;以为根据。小子何敢让焉让:谦让。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何。宾语前置。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害。壅:堵塞。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用:被采纳。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褒贬,评定。仪表:准则,标准。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贬:贬抑。退:指责。讨:声讨。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恶恶:奖善惩恶。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肖。故长于风:风:“讽”,讽喻。乐乐所以立所以:原因。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拨:拨正。反:通“返”,使回归。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句。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察:考察。已:语气词。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宜:适当的方法。权:权变,变通的方法。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通:通晓。蒙:蒙受。夫君不君则犯犯:被冒犯。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灭:埋没。堕:通“墮”,毁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故事:历史旧事。整齐:整理,归纳。3、文本探究(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就象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4、拓展延伸:补充资料史记命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刘询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四、总结写史记的目的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五、布置作业第四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明确课时目标1、研读研读第1113段,积累字词。2、归纳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探究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原因。三、研读第1113段1、自由阅读1113自然段,梳理字词句2、重点字词句检测于是论次其文论次:按次序编排论述乃喟然而叹曰身毁不用矣用:被任用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欲遂其志之思也遂:通,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抵:大多。发愤:抒发愤懑。不韦迁蜀迁:流放,被动句周道废道:王道。秦拨去古文拨:废弃。古文:古代典籍。萧何次律令次:按次序编写。则文学彬彬稍进文质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诗书往往间出往往:处处;间:间或偶尔公孙弘以儒显以:凭借。显:显贵。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靡:没有。毕:全部至于周,复典之典:掌管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罗:搜集、整理。失:佚,散失原始察终原:推究礼乐损益损:减少。益:增加股肱之臣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厥协六经异传厥协:协同整齐百家杂语整齐:整治归纳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待。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历:经。讫:终了,完毕。3、文本探究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受腐刑?(1)为了不辜负父亲的临终嘱托,为了履行史官的神圣职责。(2)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人的表率作用。四、拓展探究(一)说说司马迁身上的“倜傥非常”之处。学生讨论,教师明确:1、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不朽巨著史记。本纪: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表: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书: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世家: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列传: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2、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人格高标。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二)从太史公自序中得知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分组讨论,要求能用原文作论据。1、时代的因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依据:壶遂的话(第9小节)“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职守,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司马迁的话(第10小节)(略)历史条件(第12小节)“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依据:1)“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青年漫游,在职博览依据:(第四段)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2)“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3)“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三)史记是公允的历史实录,还是一家之言?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耳,故仅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五、课堂小结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写的序言。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自己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六、文言现象总结(一)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至于:一直到;今义:a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b连词,表另提一事)(典:古:掌管今:标准,法则)2)司马氏去周适晋(去:离开;今义: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汉朝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市级行政首长)4)迁俯首流涕曰(涕:眼泪今义:鼻涕)5)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指先秦用古文字所写的古书。今义:五四以前文言文的统称)6)余所谓故事,整齐其传世,非所谓作也(故事:历史旧闻。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整齐:整理,归纳。今义:有秩序,不乱。)7)诗书往往间出矣(往往:不断;今义:常常)8)小子何敢让焉(让:辞让,推辞;今义:不争,尽着旁人)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感觉不很明显。)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11)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于是: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12)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今义:准则。)1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褒贬是非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1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15)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发愤: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16)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今义:人的外表)17)先人有言(先人:父亲今:祖先)(二)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用作动词,做(诸侯国的国)相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用作动词,活埋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封王4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5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6上明三王之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褒扬恶:讥贬贤:尊重,赏识贱:鄙视,轻视8拨乱世反之正反,通“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课件
- 重庆混凝土管理办法
- 集团相关方管理办法
- 拆迁安置补偿委托合同6篇
- 企业挂牌安全培训课件
- 纪检办案经费管理办法
- 社区私房占用管理办法
- 手术增强现实临床验证-洞察及研究
- 小学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应聘书、入职表可视为合同文件吗
- 海天注塑机全参数DOC资料全
- Test Plan Template:测试计划模板
-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ppt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汇总及答案详解
- 中班语言《大狮子和小老鼠》课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资助业务工作培训
- 《足球运动发展史》PPT课件
- IPQAM调制器操作说明书(共3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