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docx_第1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docx_第2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丑奴儿并能理解它的大致意思。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丑奴儿。3、能感受丑奴儿所体现的作者的为国而愁与爱国之情。教学步骤一、情趣导入:1、课前欣赏歌曲丑奴儿,配图片。2、简介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3、今天,我们学习就来这首丑奴儿,一起读。二、感知愁意:1、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读读。2、读出这首词中的一个字了吗?3、是呀,忧愁与感伤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忧愁与感伤再来一起读。4、读得非常好,谁能再来把这首词节奏停顿读出来,从而更有韵律和味道?哪位同学试一试?三、因愁而疑:1、感受到了吗?什么情感?2、是呀?忧愁呀?感伤呀?煎熬呀?无奈呀聚成了一个字就是愁,愁呀!愁!3、于是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作者辛弃疾为什么而愁呀?)是呀,辛大词人,你为什么而愁呀?问得好,继续问?(聚焦到一个字眼尽,这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愁绪呢?)四、聚焦愁情:1、是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愁乃人之常情,古代的诗人词人曾在很多作品中写道了愁字愁情。2、聚焦品读。回到唐代: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还原:画面理解。回到北宋: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追问:作者为什么而愁?。五、识得愁味:1、也让我们再来问问辛大词人。说尽了愁滋味了吗?道完了愁滋味了吗?2、看辛弃疾纪念馆图片,了解辛弃疾是干什么的吗?3、出示背景简洁,走进辛弃疾。(读完追问:从中你读出了辛弃疾为什么忧愁了吗?用四个字概括一下,他这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忧国忧民)4、辛词拓展。(解释意思:想起当年的战争岁月;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5、回到这首词进一步理解: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强说愁。到了现在,辛弃疾、报国无门,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愁滋味呀!这愁能说吗?8、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体会。9、聚集到一个字,还是愁呀,面对这一个愁字,辛弃疾想到了那些画面?拿起我们的笔写下辛弃疾的心里想法。六、余韵了了:1、好,最后让我们再来听听那首歌丑奴儿。2、也让我们最后一次诵读这首词,同学们就词的下阕。3、下课!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以下为课本问题:(6)课文问题(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词中“欲说还休”实际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曾在论盗贼札子中提到自己的处境,说“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正是“欲说还休”句的注脚。可见“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真实的生活处境。从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说,作者在词末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淡泊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这首词外表虽然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7)请从本文和已经学过的辛弃疾另一首永遇乐各找出一个语典和事典,说说它们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都是以典人词的佳作。前者围绕京口,精选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人的事典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语典,表达了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后者精选张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陈登鄙视许汜、刘备胸怀远大等事典以及“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的语典,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8)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看风格有什么不同。(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创造力极强、创作成就极高、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作家。苏轼是全面发展的天才,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辛弃疾则以一生精力专攻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