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时波的衍射和干涉研究选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波的衍射和干涉考试要求加试b教学要求1.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知道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3.了解波的叠加原理4.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和波发生干涉的条件5.知道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6.经历波的衍射研究过程,体会波的传播特征7.经历波的干涉研究过程,体会波的传播特征8.理解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意义说明不要求定量计算有关波的干涉问题 知识点一波的衍射基 础 梳 理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3.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要 点 精 讲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只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3.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例1】 如图1所示是利用发波水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象,从图象可知()图1a.b侧波是衍射波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c.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d.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解析小孔是衍射波的波源,a侧是衍射波,a错误;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相等,故b正确;根据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vf,由于波速和频率不变,故波长不变,故c错误;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与波的频率和振幅没有关系,在波长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挡板间距,故d错误。答案b知识点二波的叠加基 础 梳 理1.波的独立传播特性:几列波相遇时各自的波长、频率等运动特征,不受其他波的影响。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即 学 即 练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解析因p为绳的中点,故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a正确;因f2f1,故21,当的波峰传至p点时,的波峰已过了p点,即两波峰在p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波峰值不会达到a1a2,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错误。答案ac知识点三波的干涉基 础 梳 理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常常叫做干涉图样。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3.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要 点 精 讲1.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2.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3.干涉图样及其特点(1)干涉图样:如图3所示。图3(2)特点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4.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1)加强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aa1a2。(2)减弱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a|a1a2|。(3)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叠加时,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x,当x|x2x1|k时为振动加强点;当x|x2x1|(2k1)时为振动减弱点(k0,1,2,)。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例2】 两个频率、振动方向、初始相位均相同的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t形成如图4所示的干涉图样,图样中两波源s1、s2同时为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有a、b、c三个点,则振动加强的点是_,振动减弱的点是_。图4解析方法一由题图中可以知道,a点距波源s1、s2的距离均为1.5,即x11.5,x21.5,故a到s1、s2的距离差xx1x20;b点距s1距离为x1,距s2距离为x22,故b到s1、s2的距离差x;c点距s1的距离为x12,距s2的距离为x21.5,故c到两波源s1、s2的距离差为xx1x20.5。因为两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a、b点均为振动加强点,c点为振动减弱点。方法二由题图可知a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答案a、b c 1.音箱装置布网既美观又能阻止灰尘进入音箱内部,但是它又有不利的一面,对于音箱发出的声音来说,布网就成了障碍物,它阻碍了声音的传播,造成了声音的失真。有的生产厂家就把布网安装上子母扣,这样听音乐时就可以将布网卸下来,从而获得真实的听觉效果,听同样的音乐时,不卸下布网跟卸下布网相比较,你认为声音损失掉的主要是()a.高频成分 b.低频成分c.中频成分 d.不能确定解析当声音从音箱发出遇到布网这一障碍物时,若声波的波长比布网的直径大或者和它差不多时,就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样布网就不能阻挡这部分声波,布网可以阻挡波长比它的直径小得多的声波,即声音的高频成分,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a2.如图5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 ,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图5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bc3.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a.这两列波能发生干涉b.p点始终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解析由两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正确;因某时刻p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正确;再过t,p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项b错误,d正确。答案acd4.如图6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图6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2b.p点始终不振动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解析振动减弱点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a错误;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同,故p点振幅为零,b正确,c错误;在p点合位移为零,故其中一列波的波峰传播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传播到p点,d正确。答案 bd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的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a.10 cm b.5 cmc.d1 cm d.d1 cm解析在水槽中激发的水波波长为 m0.01 m1 cm。若要在小孔后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应取小孔的尺寸小于波长或与波长相差不多。答案d2.如图1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图1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c.将n板向右移 d.将n板向左移答案bd3.如图2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图2a.整个区域 b.阴影以外区域 c.阴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的长度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答案b4.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错误,b、c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正确。答案bcd5.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如果介质中的某点振动是加强的,某时刻该质点的位移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只要两列波相遇就会叠加,所以选项a错误;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不只是波峰与波峰,还有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所以选项b错误;振动加强的点仅是振幅加大,但仍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也一定有位移为零的时刻,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c6.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图3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会始终加强,当然也不会始终减弱。答案b7.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p的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b.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答案abd8.如图4中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由它们发出的波相互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下列对a、b、c三点振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图4a.b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c.b处在该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d.c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解析b处此刻是波谷和波谷相遇,位移为负的最大值,振动是加强的,a错误,c正确;a处此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过半个周期后变成波谷与波谷相遇,始终是振动加强的点,并非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b错误;c处此刻是波峰、波谷相遇,过半个周期后仍是波峰、波谷相遇,振动永远互相减弱,d正确。答案cd9.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5甲、乙所示,则()图5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答案d10.如图6所示,mn是水池的边缘,s1和s2是水池中水面上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它们激起的水波波长为2 m。s1和s2连线垂直于mn,且它们与mn的距离分别是8 m和3 m。设mn足够长,则在水池边界mn上共有几处水面是平静的()图6a.1处 b.3处c.5处 d.无数处解析在mn上任取一点p,连接ps1、ps2,由几何知识可知ps1ps2s1s25 m所以(ps1ps2)可以取1 m、3 m、5 m,取5 m时即对应图中的p0点,取1 m、3 m时,p0点左右可分别取点,所以共计有5处水面是平静的。答案c11.(201711月浙江选考,16)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a、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平面波相遇发生干涉。如图7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b、c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d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e、g是a、d连线上的两点,其中e为连线的中点,则()图7a.a、d处的质点振动加强,b、c处的质点振动减弱b.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e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ac.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g处的质点加速向平衡位置运动d.从图示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d处的质点振幅恰好为零解析a为波谷与波谷叠加,d为波峰与波峰叠加,振动加强;b、c为波峰与波谷叠加,振动减弱,故a正确;e处于振动加强区,振幅为2a,在半个周期后,路程为振幅两倍,即4a,b正确;经过半个周期后,g处质点合运动为向下加速靠近平衡位置,c正确;在机械波振动中,质点振幅为定值,不随时间改变,d处质点振幅始终为2a,故d错误。答案abc二、非选择题12.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申请授权管理办法
- 网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 谷歌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 羊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分类
- 中国志愿活动管理办法
- 贵重原材料管理办法
- 个人信贷发放管理办法
- 专业调整优化管理办法
- 街办网格巡查管理办法
- GB/T 34487-2017结构件用铝合金产品剪切试验方法
- GB/T 31703-2015陶瓷球轴承氮化硅球
- 绿色黑板卡通风初中数学开学第一课PPT模板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课件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课件
- DB37T 3591-2019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 私企接待应酬管理制度(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