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其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其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其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其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其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正交实验设计法在水处理实验中的典型应用。关键词:正交实验设计,水处理实验,原水过滤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实验,因其因素少、实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 3个或3个以上的实验因素,若进行全面实验,则实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实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实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实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实验设计方法。 1、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正交实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实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实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实验的,通过对这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实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这种实验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多因素实验中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全面实验的次数与实际可行次数之间的矛盾;二是实际所做的少数实验与全面掌握内在规律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实验来代替全面实验,通过对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实验的情况。正因为正交实验是用部分实验来代替全面实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实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实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实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 2、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实验安排中,每个因素在研究的范围内选几个水平,就好比在选优区内打上网格,如果网上的每个点都做实验,就是全面实验。如上例中,3个因素的选优区可以用一个立方体表示,3个因素各取 3个水平,把立方体划分成27个格点,反映在图上就是立方体内的27个“点”。若27个网格点都实验,就是全面实验,其实验方案如表1所示。3因素3水平的全面实验水平组合数为33=27,4因素3水平的全面实验水平组合数为34=81 ,5因素3水平的全面实验水平组合数为35=243,这在科学实验中是有可能做不到的。 表1 3因素3水平全面实验方案ABC1C2C3A1B1A1B1C1A1B1C2A1B1C3B2A1B2C1A1B2C2A1B2C3B3A1B3C1A1B3C2A1B3C3A2B1A2B1C1A2B1C2A2B1C3B2A2B2C1A2B2C2A2B2C3B3A2B3C1A2B3C2A2B3C3A3B1A3B1C1A3B1C2A3B1C3B2A3B2C1A3B2C2A3B2C3B3A3B3C1A3B3C2A3B3C3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实验点(水平组合)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部分实验点(水平组合)来进行实验,就是利用正交表L9(34)从27个实验点中挑选出来的9个实验点。即:(1)A1B1C1 (2)A2B1C2 (3)A3B1C3(4)A1B2C2 (5)A2B2C3 (6)A3B2C1(7)A1B3C3 (8)A2B3C1 (9)A3B3C2上述选择,保证了A因素的每个水平与B因素、C因素的各个水平在实验中各搭配一次。对于A、B、C 3个因素来说,是在27个全面实验点中选择9个实验点,仅是全面实验的三分之一。从立体图上可以得知9个实验点在选优区中分布是均衡的,在立方体的每个平面上,都恰是3个实验点;在立方体的每条线上也恰有一个实验点。9个实验点均衡地分布于整个立方体内,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选优区内的基本情况。 3、正交实验设计法在原水过滤实验中的应用对原水进行直接过滤正交实验,投加药剂为碱式氯化铝,考察因素包括:混合速度梯度、虑速、混合时间和投药量。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确定原水过滤后影响水浊度因素的主次顺序及各因素较佳的水平条件。(2)挑选因素:混合速度梯度、虑速、混合时间和投药量。(3)确定各因素的水平:为了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说明问题,因此每个因素选用3个水平,根据有关资料选用,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碱式氯化铝投加药剂实验水平 因素混合速度梯度(s-1)虑速(m/h)混合时间(s)投药量(mg/L)1400101092500820736006305(4)确定实验评价指标:本实验以水浊度为评价指标。(5)选择正交表:根据以上所选的因素与水平,确定选用L9(34)正交表。(6)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已定因素、水平及选用的正交表,则得出正交实验方案表(见表3)。表3原水过滤正交实验方案表L9(34)试验号因子混合速度梯度(s-1)虑速(m/h)混合时间(s)投药量(mg/L)14001010924008207340063054500102055500830965006107试验号因子混合速度梯度(s-1)虑速(m/h)混合时间(s)投药量(mg/L)7600103078600810596006209(7)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实验结果及分析如表4,具体做法如下:表4 原水过滤正交实验成果分析实验号因子混合速度梯度(s-1)虑速 (m/h)混合时间 (s)投药量(mg/L)水浊度1400101090.75240082070.80340063050.854500102050.90550083090.45650061070.657600103070.65860081050.85960062090.35K12.402.302.251.556.25K22.002.102.052.10K31.851.851.952.60平均K10.800.770.750.520.69平均K20.670.700.680.70平均K30.620.620.650.70R0.180.150.100.18由表4可知,各因素影响水浊度的主次顺序是:混合时间虑速投药量混合速度梯度。各因素的较佳的水平条件是混合速度梯度为600 s-1,虑速为6 m/h,混合时间20s,投药量为9 mg/L。4、结论 正交实验设计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验前借助于事先已制好的正交表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挑选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做,试验后经过简单的表格运算,分清各因素在实验中的主次作用并找出较好的运行方案,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参考文献1. 李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