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城四小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康颖智参备人 郑 勤 谢盛梅 韦 艳 罗爱华 董秋麟 李枝莲第 六 单 元21 读读精思(节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准备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2、根据文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一、导入新课。1、回忆引入:“半亩方塘一鉴升,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课题。2、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提出困难: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共商办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三、读课文,合作交流。1、自学克难,根据如上办法,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流利,尤其注意好停顿。2、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抽生展示读。、探讨难读句。、老师范读或教读。、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3、理解大意:、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整顿: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梳理课文结构。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背读课文。3、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二、联系实际,领悟内涵。1、理解段意: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倾重讲了什么?2、畅谈感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最触动自己的语句的感受。、怎样熟读。、熟读的好处。、精思的前提。、精思的关键。3、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段。三、拓展积累,读记治学名句。1、名句回忆。2、读记名句。3、结束语:这堂课上,同学们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学习熟读精思的感想,下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再互相交流交流。四、作业设计。1、背诵自己喜欢的治学格言。2、写出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想。五、板书设计。21 熟读精思(节选)培养习惯熟 读精 思教学反思22 空城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教学重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难点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3、理清故事脉络。一、导入新课。1、生活就像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支歌吧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2、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小结。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们的什么特征?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计”是什么意思?、“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检查预习。、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高潮是什么?、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诸葛亮释计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2、复述课文。二、通过情节分析人物。1、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这是诸葛亮施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时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什么角度表现的?2、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3、高潮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现司马懿态度变化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4、结局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严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在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时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5、本层中还有两处写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笑中各有何义?师小结:孔明的第一次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通过三次笑,我们联络课文发生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三、小结升华。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四、拓展延伸。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空城计”吗?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例举出其中的一些吗?五、板书设计22 空城计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教学反思23*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2、依据文章的表达顺序,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过程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找的斗争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1、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火,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2、可以这样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在我们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下来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偷来的火种。二、读通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在3分钟内读完全文,并能说出大意。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三、精读全文。1、交流思考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穿插分段,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的训练。)2、交流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普罗米修勇敢、奉献的精神。)3、质疑问难,师生互动释疑。四、研读课文。1、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2、火神和大力神有哪些认识和看法?3、课文中哪个场景或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联系全文说说感受。五、拓展延伸。1、把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伙伴听。2、阅读几篇神话故事。六、板书设计23* 天上偷来的火种通读课文圈点批注质疑问难交流看法教学反思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贪婪的批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区别鱼和渔。2、介绍: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作者是普希金,他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新词,把课文读通顺。2、用自己的话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3、用 划出老太婆的要求的句子。用 划出大海的变化的句子。4、出示新词,指读。读生字卡的词语。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含生字新词的句子。5、有感情地读诗歌。三、继续反馈,理解课文。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学们,老太婆到底提了什么要求呢?3、集体反馈表格。次数老太婆的要求结果大海的变化4、复述故事。5、引导学生说说:每次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有什么变化?它可能说明什么?四、讨论交流。 1、你觉得老太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老头子是什么样的人?3、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样?4、小结: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下场可悲。善良的人呀也不能太懦弱。5、总结全文:你想对诗歌中的人物你想对谁说呢?理由是什么?6、师结:同学们,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下场可悲。善良的人也不要太懦弱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五、分角色表演故事。六、布置作业。1、分小组表演故事。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七、板书设计(起因)金鱼许诺报酬渔夫不要新木盆(经过)老太婆木房子做贵夫人(结果)老太婆做海上女霸王收回一切,一无所有贪得无厌,一无所有教学反思积累与运用(六)教学目标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2、搜集、背诵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 的积累。3、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5、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五项训练的项目均是重点。教学难点“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习作百花园”为训练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完成“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自主阅读园地”。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自主通过三个句子,读通、读顺,注意读出停顿节奏和语气。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意思,体会古文遣词造句精炼简洁的特点。3、按对话框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4、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加深认识。5、拓展练习:出示另外的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尝试运用。二、语海拾贝。1、自主读,抽生试读,正音。2、师范读,教读,读出音韵,节奏美。3、说说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意思 ,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5、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互助抽背,看谁记得又快又多。三、互动平台。1、一起回顾小学阶段课内外读过的古文,漫谈收获我们相信地,疑难困惑,经验教训,老师相机点拨引领。2、同桌合作,阅读“互动平台”的对话。3、启发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熟读精思的学习过程,总结和交流学习古文的方法。4、交流文言文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5、交流古文中的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文学的不同。先引导学生读懂例句,认识古文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然后再提供例句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证。6、梳理古文的学法和古文字词句的一些表达特点。四、自主阅读园地。1、自主阅读剧本,在疑惑处或感兴趣处作上记号,准备交流。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亦可变换角色再读。3、探讨童话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完成“综合性学习”和“习作百花园”教学过程一、综合性学习。1、单元整合,激励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质。、阅读过程引领。2、学会 阅读,交流卡片。、课内引领方法。、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喜爱的阅读资料,读书书片的制作及归类整理方法。3、成果展示。4、成果评选,重在激励。二、习作训练。要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著名的童话诗,试着把它改写成童话小剧本或童话故事。习作指导1、读懂题目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