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1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2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3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周而不比 学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而不比学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2.14、16.4、15.23、12.24章。2、掌握“周”、“比”、“矜”、“责”、“斯”、“举”、“道”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孔子关于择友、察人、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4、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二、几个主要观点1、关于“周而不比”(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2、关于“矜而不争”(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3、关于君子“择友”(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2)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3)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给朋友提意见和建议,适可而止。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三、知识积累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意思句子类型意思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合群躬自厚而薄责于人f厚责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结党则远怨矣f远离友直,友谅,友多闻i见识毋自辱也g使受辱2、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小人比而不周不团结不周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人坏人唯仁者能好人喜爱人好的人视其所以所做的因此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人焉廋哉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以报德?疑问句宾语前置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语后句毋自辱也否定句宾语前置以德报怨,何如?疑问句宾语前置事君数,斯辱矣被动句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矜(jn)而不争人焉廋(su)哉b友便辟(pinp)仁者能好(ho)人c友便侫(pinnng)事君数(shu)d善道(do)之毋(w)自辱也答案:c【a廋(su),b辟(b),毋(w)】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小人比而不周(团结)君子矜而不争(庄重自持)b观其所由(经历)人焉廋哉(隐藏)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等到)友直,友谅(谅解)d友便辟,友善柔(谄媚逢迎)友便辟,友善柔(和善温顺)答案:b【a比:勾结;c及:涉及,谅:诚信;d善柔:假装和善】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友便侫,损矣(巧言善辩)君子矜而不争(夸耀)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任)君子不以言举人(选用)c不以人废言(拒绝)事君数,斯辱矣(频繁无度)d忠告而善道之(传道)君子以文会友(结交)答案:c【a矜:庄重自持;c责:要求;d道:劝导】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以文会友b观过,斯知仁矣/朋友数,斯疏矣c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久而敬之答案:b【a介词,因为/介词,用,拿;b连词,那么,就;c,介词,被/介词,对;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人焉廋哉毋自辱焉朋友数,斯疏矣观过,斯知仁矣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答案:d【疑问代词,哪里,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语气;语气助词,表肯定,了】6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君子周而不比b君子矜而不争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d忠告而善道之答案:d【d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转折】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c忠告而善道之d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答案:c【“道”通“导”,劝导。】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b群居终日,言不及义c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答案:a五、语段阅读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224)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言论可取就选用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译:侍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2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这交友之道。答:(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4)适度交往,保持距离;(5)忠告善道,适可而止3请你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句话的理解。答: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六、名句背诵检测(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七、探究1、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前两章都涉及了交友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答: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忠言相劝,适可而止,不听就作罢。(2)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答: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方式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2、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争”,告诫人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照孔子的这些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会与时代精神相悖吗?答:不会与时代精神相悖。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孔子这种人格期待,无论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启迪意义的。3、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都进行交往。而且他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