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相关资料(doc 13页).doc_第1页
气相色谱相关资料(doc 13页).doc_第2页
气相色谱相关资料(doc 13页).doc_第3页
气相色谱相关资料(doc 13页).doc_第4页
气相色谱相关资料(doc 13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谱资料(气相)一、气相色谱法概述第2页二、气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第3页三、气相色谱柱知识及常见问题第7页四、气相色谱分析测试常见问题及解决第12页一、气相色谱法概述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气相色谱的分离机制主要有吸附、分配等。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由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控制状态。由于柱箱温度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0.1。温度控制系统分为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载气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氢火焰和电子捕获检测器常用载气为氮气,热导检测器常用载气为氢气。当使用氢气作为载气或燃气时,要注意氢气可能会流入柱箱引起爆炸危险。所以在把管线连接好以前一定要把气源关闭,并且在把氢气连接到仪器上以前,一定要把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接头连接到色谱柱上,或全部戴上堵头。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泄漏气体如果封闭在一个密闭空间,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在任何需要使用氢气的场合,在使用仪器以前,要对所有的连接处、管线和阀进行检漏。在使用仪器以前,要使氢气气源一直保持关闭。进样器 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顶空进样适于对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置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非气态和气态达至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色谱柱 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250.18mm、0.180.15mm和0.150.125mm。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和0.5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5.0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化以除去残留溶剂及低分子量的聚合物,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检测器 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碳氢化合物响应良好,适合检测大多数药物的分析;氮磷检测器对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对含磷、硫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电子捕获检测器适于含卤素元素原子的化合物;质谱检测器还能给出供试品某个成分相应的结构信息,可用于结构确证。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在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50,以免水气凝结,通常为250350。数据处理系统可分为记录仪、积分仪以及计算机工作站等。色谱条件,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30分钟内记录完毕。测定法:(1)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2)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3)面积归一化法;(4)标准溶液加入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当采用手工进样时,由于留针时间和室温等对进样量的影响,使进样量不易精确控制,故最好采用内标法定量;而采用自动进样器时,由于进样重复性的提高,在保证进样误差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外标法定量。当采用顶空进样技术时,由于供试品和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以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结果为准。二、气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进样应注意问题 不要有气泡,吸样时要慢、快速排出再慢吸,反复几次,10ul注射器 金属针头部分体积0.6ul,有气泡也看不到,多吸1-2ul把注射器针尖朝上气泡上走到顶部再推动针杆排除气泡,进样速度要快,但不易特快,每次进样保持相同速度,针尖到汽化室中部开始注射样品。 安装色谱柱1.安装拆卸色谱柱必须在常温下。2.填充柱有卡套密封和垫片密封,卡套分三种,金属卡套,塑料卡套,石墨卡套,安装时不易拧的太紧。垫片式密封每次安装色谱柱都要换新的垫片(岛津色谱是垫片密封)。3.填充色谱柱两头是否用玻璃棉塞好。防止玻璃棉和填料被载气吹到检测器中。4.毛细管色谱柱安装插入的长度要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而定,不同的色谱汽化室结构不同,所以插进的长度也不同。需要说明的如果你用毛细管色谱柱采用不分流,汽化室采用填充柱接口这时与汽化室连接毛细管柱不能探进太多,略超出卡套即可。 氢气和空气的比例对FID检测器的影响:氢气和空气的比例应1:10,当氢气比例过大时FID检测器的灵敏度急剧下降,在使用色谱时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灵敏度下降要检查一下氢气和空气流速。氢气和空气有一种气体不足点火时发出“砰”的一声,随后就灭火,一般当你点火点着就灭,再点着随后又灭是氢气量不足。 使用TCD检测器1.氢气做载气时尾气尽可能排到室外。2.氮气做载气桥流不能设大,比用氢气时要小的多。3.没通载气不能打开桥流,桥流要在仪器温度稳定后开始做样前再打开。4.TCD为浓度型检测器,载气流速增大,灵敏度随之骤降,载气流速每分钟以大于池体积20倍为宜,通常以15ml/min左右。5.TCD对温度十分敏感,池温升高,灵敏度也会下降,所以池温宜选定与柱温相近或略高一些,可以防止高沸物在池内冷凝,又可以保证较高灵敏度。 如何判断FID检测器是否点着火不同的仪器判断方法不同,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点火前后基流变化来判断,点着火后,基流大小与点火前相比会有明显变化,而且调节氢气流量,基流也会跟着变化,也可用带抛光面的扳手凑近检测器出口,观察其表面有无水汽凝结来判断。 如何判断进样口密封垫是否该换进样时插针感觉特别松,用TCD检测器不进样时记录仪上有规则小峰出现,用FID检测器在相同的进样量进样后,出峰面积会比正常时明显变小,说明密封垫漏气该更换。更换密封垫不要拧的太紧,一般更换时都是在常温,温度升高后会更紧,密封垫拧的太紧会造成进样困难,常常会把注射器针头弄弯。 如何选择合适的密封垫密封垫分一般密封垫和耐高温密封垫,汽化室温度超过300时用耐高温密封垫,耐高温密封垫的一面有一层膜,使用时带膜的面朝下。 怎样防止进样针不弯很多做色谱分析工作的新手常常会把注射器的针头和注射器杆弄弯,原因是:1.进样口拧的太紧,室温下拧的太紧当汽化室温度升高时硅胶密封垫膨胀后会更紧,这时注射器很难扎进去。2.位置找不好针扎在进样口金属部位或针头碰到进样器的衬管上。3.注射器杆弯是进样时用力太猛,进口色谱带一个进样器架,用进样器架进样就不会把注射器杆弄弯。4.因为注射器内壁有污染,注射时将针杆推弯。注射器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针管内靠近顶部有一小段黑的东西,这时吸样注射感到吃力。清洗方法将针杆拔出,注入一点水,将针杆插到有污染的位置反复推拉,一次不行再注入水直到将污染物弄掉,这时你会看到注射器内的水变的浑浊,将针杆拔出用滤纸擦一下,再用酒精洗几次。分析的样品为溶剂溶解的固体样时,进完样要及时用溶剂洗注射器。5.进样时一定要稳重,急于求快会把注射器弄弯的,只要你进样熟练了自然就快了。 提高分离度的几种方法1增加柱长可以增加分离度。2减少进样量(固体样品加大溶剂量)。3.提高进样技术防止造成两次进样。4降低载气流速。5降低色谱柱温度。6提高汽化室温度。7减少系统的死体积,主要是色谱柱连接要插到位,不分流进样要选择不分流结构的汽化室。8毛细管色谱柱要分流,选择合适的分流比。综上所诉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实验中摸索,比如降低载气流速、降低色谱柱温度又会使色谱峰变宽,因此要看色谱峰型来改变条件。最终目的是达到分离好,出峰时间快。 如何清洗污染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器在色谱操作过程中,检测器有时受固定相流失及样品中的高沸点成分、易分解及腐蚀性物质的作用而被玷污,以至不能正常进行工作,因而提出了如何清洗检测器的问题。若玷污的物质仅限于高沸点成分,通常可将检测器加热至最高使用温度后,再通入载气,就可清除。使用有放射源的检测器时加热要多加小心,例如通常以氚源作成的电子捕获检定器一般都不能超过度,此外还应注意加热的温度不能损坏检测器的绝缘材料。如用加热法不适宜,也可以用纯的丙酮等溶液从进样口注入(每次可注入几十微升)进行清洗,这在玷污程度较轻时是有效的。 若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玷污问题,应将鉴定器卸下进行较彻底的清洗,先选择适宜溶剂,要既能溶解玷污物,又不能损坏检测器,用注射器注入测量池进行清洗。若有条件,用超生波清洗就更理想些,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的部分不能用手摸。 1、热导检测器的清洗、 将丙酮,乙醚,等溶剂装满检测器的测量池,浸泡一段时间(分钟左右)后倾出,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至所倒出的溶液比较干净为止。当选用一种溶剂不能洗净时,可根据玷污物的性质先选用高沸点溶剂进行浸泡清洗,然后再用低沸点溶剂反复清洗。洗净后加热赶去溶剂,再装到仪器上,加热检测器,通载气冲洗数小时后即可使用。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清洗 当玷污不太严重时,可不必卸下清洗,此时只需要将色谱柱取下,用一根管子将进样口与检测器联接起来,然后通载气并将检测器炉温升至度以上,从进样口先注入微升左右的蒸馏水,再用几十微升丙酮或氟里昂(reon113等)溶剂进行清洗。在此温度下保持小时检查基线是否平稳,若仍不满意可重复上述操作或卸下清洗。 当玷污比较严重时,必须卸下清洗。先卸下收集极,正极,喷嘴等,若喷嘴是石英材料制成的,先将其放在水中进行浸泡过夜。若喷嘴是不锈钢等材料做成,则可与电极等一起,先小心用细砂纸()打磨,再用适当溶剂浸泡(如甲醇与苯:),也可以用超声波清洗,最后用甲醇洗净,放置于烘箱中烘干。注意勿用含卤素的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等)。以免与聚四氟乙烯材料作用,导致噪声增加。 洗净后的各个部件,要用镊子取,勿用手摸。烘干后装配时也要小心,否则会再度玷污。装入仪器后,先通载气分钟,再点火升高检测室温度,最好先在、度保持数小时之后,再升至工作温度。 3、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清洗 电子捕获检测器中有放射源,通常为i,因此要特别小心。 先拆开检测器中有放射源箔片,然后用:的硫酸、硝酸及水溶液洗检测器的金属及聚四氟乙烯部分。当清洗液已干净时,再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用丙酮洗,再置于度左右的烘箱中烘干。对源箔片,先用己烷或戊烷淋洗,绝不能用水洗。废液要用大量水稀释后弃去。对i源更应小心,绝不能与皮肤接触,只能用长镊子操作。先用乙酸乙酯加碳酸钠淋洗或用苯淋洗,再于沸水中浸泡分钟,取出烘干,装入鉴定器中。装入仪器后通载气分钟,再升至操作温度,几小时后备用。清洗剩下的废液要用大量水稀释后才能弃去。ECD Ni63一般不能拆开清洗,因为有放射源危险。虽然离开10cm就可以。一般采用:1)热清洗法:也就是检测器高温烘烤300-350度2)热水蒸汽法:接上空柱后检测器升至高温300-350度,每次进水10-15uL,50-100次3)氢烘烤法:载气换成氢气,流速30-40ml/min,检测器300-350烘18-24h三项无效果,找生产厂家 定量重复性差故障排除引起定量不重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灵敏度变化型,即除了定量重复性不合格外,其它指标未发现异常;另一类为伴随性灵敏度变化型,即除灵敏度变化之外还伴随有其它异常现象出现,包括基线不稳定性、峰保留时间变化及产生峰形畸变等异常现象。属于第一类型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进样技术不佳,注射器有堵漏,样品制备不均匀,进样口污染物堆积以及气路存在漏气现象等。属于第二类型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载气流量变化,检测器玷污、过载,柱温变化以及检测器操作条件(如氢气、极化电压、脉冲电压等)发生变化。考虑到各种故障产生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故障鉴别的方便性,制定出下述检测方案:(1)进样技术检查:进样技术不佳是造成色谱峰不重复的最可能原因。它通常表现为峰高/峰面积忽大忽小,峰高/峰面积大小变化无规则。提高进样重复性的关键,在于始终保持进样操作各个步骤的重复性。这包括取样操作,取样到进样期间的空闲时间,进针快慢及拔出注射器的早晚。通常操作人员在经过较多地进样重复性训练之后,可以达到所需的要求。(2)注射器检查:操作人员进样技术提高后,色谱峰灵敏度仍然无显著改观,需认真检查注射器本身是否有堵塞或泄漏现象。必要时更换一个好的注射器重新进样试验。(3)样品均匀性检查:制备的样品在样品瓶中混合不均匀或每次取样时注射器对样品产生玷污以及样品挥发等都会影响出峰灵敏度的重复性(不能漏过此项检查)。定量不重复由上述三种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都和进样操作密切相关,因此可一起进行检查。只有在上述检查后无异常发现时才转入接下的检查步骤。(4)伴随现象观察:在检查灵敏度情况的同时注意是否有下述异常现象发生,包括基线是否稳定,出峰保留时间是否重复,峰形是否有畸变三种情况,如果出现其中一种,应先按所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再重新进行定量重复性测试。没发现伴随异常现象时,应转入下面的检查步骤。(5)进样口污染及系统漏气检查:关断桥电流(对TCD而言)后,取下进样口隔垫,观察进样口内是否有污染或堆积物,如果有,需进行清除和清洗。清洗完毕装上隔垫后需对气路系统进行试漏:堵住检测器出口,观察转子流量计中的转子应能下降为零,否则说明气路有泄漏。在确信进样口无严重污染及气路无漏气的情况下进行(6)的检查。(6)特种原因检查:对有些检测器而言,某些原因所伴随的故障异常不太明显,易被忽略掉,因此应按照此项进行检查,以便不漏过可能发生故障的因素。a)对FID来说,极化电压较低及氢气流量不稳,有可能导致灵敏度变化而无其它明显异常。对此可首先测试极化电压大小以确定极化电压是否太低,过低的极化电压以及无极化电压都属于故障。正常时极化电压为150300V。如极化电压正常,则应转入放大器的灵敏档观察氢焰基始电流的变动情况,在氢气流不稳定时基流应能呈现出摆动和漂移现象。b)对于任何检测器,样品中的某些组分在检测器中逐渐冷凝并累积,将会影响下一次进样后的灵敏度,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气路堵塞。通常的解决方法也是适当提高检测器的温度,以减少或消除样品室的冷凝现象. 小结气相色谱种类很多,性能也各有差别。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即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气路系统主要有压力表、净化器、稳压阀、稳流阀、转子流量计、六通进样阀、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等;电子系统包括各用电部件的稳压电源、温控装置、放大线路、自动进样和收集装置、数据处理机和记录仪等电子器件。 要分析和判断色谱仪的故障所在,就必须要熟悉气相色谱的流程和气、电路这两大系统,特别是构成这两个系统部件的结构、功能。色谱仪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某一故障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采用部分检查的方法,即排除法,才可能缩小故障的范围。对于气路系统出的故障,不外乎是各种气体(特别是载气)有漏气的现象、气体不好、气体稳压稳流不好等等。 例如:基线若始终向下漂移,即“电平”值逐渐变小至负数,这极有可能是载气泄漏,那么就要查找各个接头部件是否有漏的现象,若不漏而基线仍漂移,则可能是电路系统的故障。色谱气路上的故障,分析工作者可以找出并排除,但要排除电路上的故障则并非易事,就需要分析工作者有一定的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弄清楚主机接线图和各系统的电原理图(尤其是接线图)。在这些图上清楚的画出了控制单元和被控对象间的关系,具体的标明了各接插件引线的编号和去向,按图去检查电路、找寻故障是非常方便的。 色谱电路系统的故障,一般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和检测放大系统的故障,当然不排除供给各系统的电源的故障。温控系统(包括柱温、检测器温控、进样器温控)的主回路由可控硅和加热丝所组成,可控硅导通脚的变化,使加热功率变化,而使温度变化(恒定或不恒定)。而控制可控硅导通脚变化的是辅回路(或称控温电路),包括铂电阻(热敏元件)和线性集成电路等等。 由上所述可知,若是温控系统的毛病,则应首先要检查可控硅是否坏,加热丝是否坏(断或短路),铂电阻是否坏(断或短路)或是否接触不良。其次检查辅回路的其它电子部件。放大系统常见故障是离子讯号线受潮或断开、高阻开关(即灵敏度选择)受潮、集成运算放大器(如:AD515JH、OP07等)性能变差或坏等等。 色谱故障的排除既要做到局部又要考虑到整体,有“果”必有“因”,弄清线路的走向,逐步排除产生“果”(故障)的“因”,把故障范围缩小。 例如:若出现基线不停的抖动或基线噪音很大时,可先将放大器的讯号输入线断开,观察基线情况,如果恢复正常,则说明故障不在放大器和处理机(或记录仪),而在气路部分或温度控制单元;反之,则说明故障发生在放大器、记录仪(或处理机)等单元上。这种部分排除的检查故障方法,在实际中是非常有用的。三、气相色谱柱知识及常见问题 填充柱常见问答1.常用的担体怎样选择?答:各种担体,名目繁多。在常用硅藻土担体中:红色担体(如6201、201),可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分离。白色担体(如101)可用于极性物质或碱性物质。釉化红色担体(如301)可用于中等极性物质。硅烷化白色担体可用于强极性氢键型物质如废水测定。2. 何为固体固定相?大体可以分为几类?答:指直接装填到色谱柱中作为固定相的具有活性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固体固定相大体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吸附剂。如:分子筛、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等;第二类是高分子聚合物。如国内的GDX型高分子多孔微球,国外Porapak系列等;第三类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在气相色谱中,通常是将固定液涂敷在载体表面上。采用化学键合固定相分析极性或非极性物质通常都能够得到对称峰,柱效很高,固定相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改善。3.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有哪几些?答:根据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所谓的相似相溶原理,即固定液的性质与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如官能团、化学键、极性、某些化学性质等,性质相似时,两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强,被分离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分配系数大,因而保留时间就长;反之溶解度小,分配系数小,因而能很快速流出色谱柱。下面就不同情况进行讨论:a、分离极性化合物,采用极性固定液。这时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定向力和诱导力,各组分出峰次序按极性顺序,极性小的先出峰,极性越大,山峰越慢;b、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应用非极性固定液,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没有特殊选择性,这时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出峰,沸点低的先出峰。对于沸点相近的异构物的分离,效率很低;c、分离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时,可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馏出,固定液极性越强,非极性组分越易流出;d、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如醇、酚、胺和水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依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进行分离。相似相溶是选择固定液的一般原则,有时利用现有的固定液不能达到满意的分离结果时,往往采用“混合固定液,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各不相同的,按适合比例混合的固定液,使分离有比较满意的选择性,又不致使分析时间延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固定液往往是参考资料或文献介绍的实例来选用固定液的。4. 常用的固定液涂量为多少合适?答:由于固定液含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它与担体的重量比例,低比例为5,一般用1525。液体比例再大,则被分析的样品在比较厚的液膜上有扩散现象,有损于分离;液体比例太低时,则由于液膜太薄,担体表面上残余的吸附能力会显示出来,使色谱峰拖尾。由于低比例能促进平衡的建立,可以用较高的载气流速,所以用低的液体比例,再加上少量样品,能缩短分析时间。对硅藻土担体固定液含量可大些1530;由于氟担体表面积较小,所以最多只能10;至于玻璃微球由于表面积特小,固定液含量便只能保持在0.25左右。5. 新装填的色谱柱为什么要老化一段时间才能使用?答:装填好的色谱柱,连接于仪器上后,应先试压,试漏,而后在恒定的温度下用载气吹洗数小时后承受分析,一般称此为柱子的老化过程。老化的目的是把固定相的残存溶剂,低沸点杂质,低分子量固定液等赶走,使记录器基线平直,并在老化温度下使固定液在担体表面有一个再分布过程,从而涂得更加均匀牢固。装填好的色谱柱,经过老化后,柱效及性能均稳定了,这样才可使用。 毛细管柱常见问答1毛细管柱固定相有那几种?他们的特点是什么?(1) 聚硅氧烷 聚硅氧烷在用途的多用性,性质的稳定性上都有优良的表现,所以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固定相。标准的聚硅氧烷是由许多单个的硅氧烷重复连接构成。每个硅原子与两个官能团相连,官能团的类犁和数量决定了同定相总体类型和性质。常见的四种官能团为甲基,氰丙基,三氟丙基和苯基。 最基本的聚硅氧烷是由100甲基取代的。当有其他种类的取代基出现时,该基团的数量将由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例如: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表示含有5的苯基和95的甲基,“二”是表示每个硅原子包含有两个特定基团,但当两个特定基团完全相同时,我们有时会省略这种叫法。如果甲基的百分数没有表征,则表示它的含量可能是100(例如: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表示甲基的含量为50)。有时我们可能对氰丙基苯基的百分含量产生错误的理解,如14氰丙基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表示的是其含有7氰丙基和7苯基(另有86的甲基),因为一个氰丙基和一个苯基连接于同一个硅原子上,所以14是一种加和的表征方法。 我们有时会用低流失或“ms”来表征一类固定相,这一类固定相是在硅氧烷聚合物中链接一定数量的苯基或是苯基类的基团,通常我们称之为:亚芳基。由于它们的加入,聚合物的链接会变得更加坚固稳定,保证在较高温度时,固定相不会产生降解。也就是说,进一步降低色谱柱的柱流失,提高色谱的使用温度。与原始的非亚芳基类型的固定相相比,亚芳基固定相不仅拥有相同的分离指数,而且在色谱柱的维护等方面也有一些调整。尽管同类普通型和低流失型固定相的分离性能相同或是极为相似,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微小的区别。(2)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是另外一种广泛应用的固定相,不像聚硅氧烷那样有多种取代基团,聚乙二醇类固定相都是由100固定聚合物组成。相对于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的稳定性、使用温度范围等都稍逊一筹。在实际应用中,聚乙二醇固定相色谱柱的寿命较短,而且容易受温度和环境的影响。另外,聚乙二醇固定相在相应的GC实验条件下需保持液态。但由于其独特的分离性能,聚乙二醇仍是我们常用的固定相之一。 常用的聚乙二醇固定相有两种,Wax和FFAP。Wax一般泛指标准的聚乙二醇,FFAP则是硝基对苯二甲酸(TPA)改性的聚乙二醇作为固定相,常用于分析分离酸性物质,普通分析色谱柱分离强酸或强碱化合物时会出现拖尾峰的现象,使用改性固定相后,这种现象会明显的减小。(3) 气固固定相 气固固定相就是在管壁表面粘合一层很薄的小颗粒物质,通常叫多孔层开口管柱(PLOT)。样品是通过在气固固定相上产生吸附脱附作用来分离的。因为所用颗粒是多孔的,所以在分离的过程中,既有尺寸排阻,也有分子选择过程。最常用的PLOT柱固定相有苯乙烯衍生物,氧化铝和分子筛等。 PLOT柱的保留性能非常突出,用它可以进行那些常规固定相做不到的分析分离。对于那些要求在低于室温的条件下,使用聚硅氧烷或聚乙二醇固定相进行分析分离,PLOT柱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状态下就可以轻易的完成。烃类和硫化物气体,惰性和永久性气体以及低沸点溶剂等都是常用PLOT柱进行分析分离的化合物。 有些PLOT柱的固定相有时会有粒子的流失,所以,可能会对那些依靠检测颗粒物质的检测器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质谱检测器由于在色谱柱的出口是一个高真空的空间,所以极易受色谱柱粒子流失的影响。(4) 键合和交联固定相交联是将多个聚合物单体通过共价键进行联接,键合是将其再通过共价键与管壁表面相连。这样处理的结果,使得固定相的热稳定性和溶剂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所以,键合交联固定相色谱柱可以通过溶剂的浸洗,从而去除柱内的污染物。大多数的聚硅氧烷和聚乙二醇固定相都是经过键合交联处理的。另外少数固定相是不用键合或键合交联进行处理的。但如有可能,能够进行键合交联的,都会对固定相做出相应的处理。2为什么会出现柱流失现象?所有的色谱柱都有柱流失的现象,来源于固定相由于各种原因降解而产生的被洗脱物质。柱流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一般,我们会在程序升温的条件下做一次空白试验,温度要升至色谱柱的温度上限,并持续该温度1015分钟,这样就可以得到该色谱柱的正常流失曲线图。 一般来说,极性固定相的流失率较高,较低温度下,它们的流失就很明显。如果您使用的检测器对固定相中任何原子或功能团都有特别灵敏的相应,那么柱流失就非常明显了。就算柱流失不是很严重,但由于检测器对柱内降解产物有较灵敏的响应,会导致很强的基线噪声。在氰丙基取代聚硅氧烷固定相与NPD系统或聚乙二醇柱与ECD系统中,这种现象就非常突出。随着色谱柱的使用,柱流失会不断的升高。色谱柱暴露于有氧环境(空气)中或者持续在等于或接近色谱柱的上限温度条件下被使用,都会加速色谱柱的流失。柱流失突然或快速的升高则可能是色谱柱有损坏或GC系统有问题出现。而持续在高于色谱柱上限温度下操作使用,持续使色谱柱暴露在有氧环境中(通常由于泄漏),或者不断分析的样品中有破坏性物质,这些都有可能是问题的原因。3温度极限对色谱柱的使用有哪些影响?一根色谱柱通常有两个温度极限,温度上限和温度下限。如果在低于温度下限的条件下实验,得到的色谱峰又圆又宽(柱效降低),虽然色谱柱并不会受到什么损坏,但这样不能发挥色谱柱的正常功能。在达到下限温度或是高于下限温度时,得到的色谱峰会有明显的好转。 温度上限一般有两个固定的数值。较低的是恒温极限,在该温度下色谱柱可以正常的使用,柱流失的寿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较高的数值是程序升温的极限,在此温度下色谱柱使用时问如果在lO15分钟内,色谱柱的流失和寿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增加色谱柱的流失,缩短色谱柱的寿命,固定相和熔融石英管的惰性都有可能被破坏。4什么是色谱柱容量?与哪些参数有关?色谱柱容量是指色谱柱对一种溶质可容纳的最大量值,一旦超过此数值,该溶质的色谱峰就会发生畸变,也就是说该溶质超载。超载的色谱峰并不均衡,而且延固定方向变化。一般我们称之为“鲨鳍”峰。PLOT柱超载表现为色谱峰的拖尾。不过以上种种情况对色谱柱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 柱容量与固定相的极性,膜的厚度,枉内径和溶质的保留度等有关。如果色谱柱对一种溶质的容量很高,则表明该溶质与固定相的极性很相似(相似相溶)。例如,一根极性柱对极性化合物的容量一定大于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容量;厚膜和大口径的色谱柱,其相对柱容量也会较高;而溶质的保留度增加会使柱容量降低;如果两种溶质极性类似,后山峰的化合物更容易发生超载现象。5如毛细管柱被污染,柱效和分辨率降低,有何方法使它恢复?是否可通过老化来解决?根据柱污染程度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污染不严重,污染物沸点不是太高,可通过老化来解决,但老化温度不可超过柱子的最高使用温度,且一般要较长时间(830小时),如果污染较严重,或通过老化仍不能使柱性能恢复,那就必须采用溶剂清洗,通常是用5倍柱容积的溶剂(如正戊烷,二氯甲烷等)通过色谱柱。当然,清洗溶剂用的越多,对柱性能的损坏越大,清洗完后,在通载气老化一定时间,如果柱性能恢复,便可继续使用。必须指出:只有交联柱才能清洗,对于非交联柱,清洗柱会彻底失效,因为固定液被洗掉了,至于清洗用溶剂的选择,可参考说明书。6毛细管色谱分流进样时,非线性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进样器温度太低,样品汽化不完全,发生分级分流。 2、进样器温度太高,某些组分可能发生热分解,也有的样品可能发生催化分解,或样品部分地被吸附在进样器内表面上。 3、在分流点以前样品没有混合均匀或混合不充分。 4、系统的进样垫,柱接头等地方漏气。7高温毛细柱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 毛细柱寿命除决定于柱子本身的性能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情况,比如使用温度、样品状态,进样量等,如果在其使用温度范围内,样品干净,色谱柱不被污染的情况下,柱子寿命一般在23年之间。 毛细管色谱柱的安装和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只有正确的安装,才能保证发挥其最佳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正确安装请参考以下步骤。 步骤1:检查气体过滤器、载气、进样垫和衬管等。检查气体过滤器和进样垫,保证辅助气和检测器的通气畅通,如果以前做过较脏样品或活性较高的 化合物,需要将进样口的衬管清洗或更换。 步骤2:将螺母和密封垫装在色谱柱上,并将色谱柱两端小心切平,切面要平滑整齐。 步骤3:将色谱柱连接于进样口上。 色谱柱在进样口中插入的深度应根据所使用的GC仪器不同而定,正确合适的插入能最大可能地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性。 通常,色谱柱的入口应保持在进样口的中下部,即处于进样针穿过隔垫完全插入进样口后针尖与色谱柱入口相距12cm,(具体的插入程度和方法参考所使用GC的随机手册)。 避免用力弯曲挤压毛细管柱,并小心不要让标记牌等带有锋利边缘的物品与毛细管柱接触摩擦,以防毛细管柱断裂受损。 色谱柱正确插入进样口后,将连接螺母拧上,拧紧后(用手拧不动了)用扳手再多拧1/41/2圈,保证安装的密封程度。不紧密的安装,不仅会引起装置的泄漏,而且有可能对色谱柱造成永久损坏。 步骤4:接通载气。 当色谱柱与进样口接好后,通入载气,调节柱前压以得到合适的载气流速。 将色谱柱的出口端插入装有已烷的样口瓶中,正常情况下可以看见瓶中稳定持续的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就要重新检查载气装置和流量控制器等是否设置正确,并检查整个气路有无泄漏,待所有问题解决后,将色谱柱出口从瓶中取出,保证柱端口无溶剂残留,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步骤5:将色谱柱连接于检测器上。 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安装和所需注意的事项和色谱柱与进样口连接大致相同。如果在应用中系统所使用的ECD或NPD等,那么在老化色谱柱时,应该将色谱柱与检测器断开,这样检测器可避免被污染。 步骤6:确定载气流量,再对色谱柱的安装进行检查。 注意:如果不通入载气就对色谱柱进行加热,会快速且永久性的损坏色谱柱。 步骤7:色谱柱的老化。 色谱柱安装和系统检漏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对色谱柱进行老化,对色谱柱加热至一恒定温度,通常取其温度上限。特殊情况下,可加热至高于最高使用温度1020左右,但是一定不能超过色谱柱的温度上限否则极易损坏色谱柱。 当达到老化温度后,记录并观察基线,初始阶段基线应持续上升,在达到老化温度后510min开始下降,并且会持续分钟,当达到一个固定的值后就会稳定下来。 如果在1小时后基线仍无法稳定,或者在1520分钟后仍无明显的下降趋势,那么有可能系统装置有泄漏或者污染。遇到这样的情况,应立即将柱温降到40以下,尽快地检查系统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还是继续老化,不仅对色谱柱有损坏而且始终得不到正常稳定的基线。 一般来说,涂有极性固定相和较厚涂层的色谱柱老化时间较长,而弱极性固定和较薄涂层的色谱柱所需时间较短。而PLOT色谱柱的老化方法有各不相同,须按色谱柱供应商提供的老化条件进行老化。 PLOT柱的老化步骤: ATPora系列 250 8h以上; Molecular Sieve(分子筛) 350 12h;Alumina(氧化铝) 200 8h以上; 由于水在氧化铝和分子筛PLOT柱中的不可逆吸附,使得这两种色谱柱容易发生保留行为漂移,当柱子分离过含有高水份样品后,需要将色谱柱重新老化,以除去固定相中吸附的水分。 步骤8:设置确认载气流速。 对于毛细管色谱柱使用载气首选高纯度氮气或氢气,载气的纯度最好大于99.95%,而其中的含氧量越小越好。 如果您使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那么依照载气的平均线速度(cm/s),而不是利用载气流量(ml/min)来对载气做出评价,因为柱效的计算采用的是载气平均线速度。 推荐平均线速度值: 氮气:1020cm/s 氢气:2025cm/s 在载气的管线中加入气体过滤装置不仅可以延长色谱柱寿命,而且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背景噪音,建议最好安装一个高容量脱氧管和一个载气净化器。使用ECD系统时,最好能在其辅助气路中也安装一个脱氧管。步骤9:柱流失检测。 在色谱柱老化过程结束后,采用程序升温作一次空白试验(不进样),一般是以10/min从50升到最高使用温度,达到最高使用温度后保持10min,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张流失图。这些数值可以后作对比试验,并且对实验问题的解决有帮助。 在空白试验的色谱图中,不应该有色谱峰出现,如果出现了色谱峰,通常可能是从进样口带来的污染物。如果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色谱柱的性能开始下降,基线的信号值会增高。另外,如果在较低的温度下,基线信号值明显大于初始值,那么有可能是色谱柱和系统有污染。 使用毛细管色谱柱时的注意事项毛细管色谱柱在气相色谱仪分析中是一个核心部分,正确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对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延长毛细管色谱柱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现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如下资料供气相色谱仪分析工作者参考: 1. 在没有载气通过时,柱的固定液热分解较迅速,所以在柱箱(炉)升温前总是应该先通上载气(这与TCD操作要求相似),柱箱冷却后才能把载气关上。 2.载气中若夹带灰尘或其它颗粒状物体就会导致柱迅速损坏,因此在载气进入仪器管线前需加净化器。(带填充剂的汽化室玻璃衬管必须注意不能带有微粒或灰尘吹出) 3.载气中的水分通过固定液的液膜吸附在柱管表面上,将取代或破坏固定液液膜,所以,固定液极性越强,越需要采用干燥的载气,例如:象OV-1、SE-30、SE-54、OV-101对载气干燥要求不高,而PEG20M、FFAP和SP1000对载气要求就很高。但在涂布于碳酸钡沉积层上的柱子情况就恰恰相反,涂极性固定液的柱子能经受含水样品的直接进样,而涂非极性固定液的柱反而不能经受含水样品。 4.对于那些能被氧化的固定液(如PEG20M、Caxbowax、FFAP等)对载气除氧也很重要,在N2和He中往往含O2较高,而H2中含O2少,所以,ECD-CS、FID-CS常用高纯N2作载气,TCD-CS用H2作载气,可用105催化剂常温下除O2。同时,停机使用时,应将排空端密封住,以防止空气中的O2对柱固定液的氧化作用。 5.在大多数情况下,柱的寿命与它的使用温度成反比。采用稍低些的温度上限,可显著提高柱的寿命,程序升温到较高温度所维持的时间短对柱的寿命影响较小。 .聚二甲基硅酮类固定相:OV-1 , SE-30 (弹性体,OV-101 , SF96 , DC2000 流体),使用温度上限为300C,但把温度上限改为280,可使柱子寿命显著延长。一般来说,弹性体类固定液比流体类更稳定些,SF96 , DC200因含有较高水平的残留催化剂和不纯物,不宜作GC/MS分析。 聚苯基乙基硅酮:SE52(弹性体,5苯基),SE54(弹性体,5苯基,1乙烯基),DC10(液体,35苯基),OV17(液体,50苯基)实际上限250。SE-52、SE54在280时稳定性很好,常用于GC/MS分析,并能容纳超负荷的大进样量。苯基含量增加、稳定性要差点。 聚氰丙基硅酮是极性强的硅酮固定液:OV225(液体,25氰丙基,25苯基),Silav10c、SP2340(液体,75氰丙基),实际温度上限是250。 聚乙二醇型(Carbowax or PEG)固定液是乙烯氧化物聚合体的混合物,其名称反映了他们分子量变化范围的平均值。Carbowax 20000(腊状固体),FFAP(两终端都是对苯二甲酸的Carbowax 20000),实际温度上限是220。 6.水、醇(尤其是甲醇)、二硫化碳这类的溶剂,有着非常强的置换固定液的能力,因此用于有意将相当大量的溶剂聚集在柱上(溶剂效应)的不分流进样法以及柱上进样法的溶剂,应根据它们对柱壁的吸附亲和力(或固定液被置换的可能性)小心的加以选择。(例如:甲醇不宜用于PEG20M,丙酮往往会引起硅酮降解。) 7.毛细管柱最大特点是高的柱效,但是必须清楚一般所测得的柱效不仅反映了柱的质量,而且还包括进样过程的整个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