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五 离骚 教案.doc_第1页
鲁人版必修五 离骚 教案.doc_第2页
鲁人版必修五 离骚 教案.doc_第3页
鲁人版必修五 离骚 教案.doc_第4页
鲁人版必修五 离骚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教案(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专门归纳诗歌中“唯”、“惟”、“夫”和“之”的用法)2、欣赏诗中的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让学生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以及他的政治抱负3、课外延伸让学生多认识一个名人,多写好一篇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关于屈原的基础知识,归纳屈原的生平,积累写作素材。【以你好傻啊,屈原(话题:忘记与铭记)以及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话题:位置与价值)来作为教学参考事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3、学习诗歌第一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教学步骤一、 情境导入播放蔡琴屈原一曲,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发表关于对屈原的认识,并板书归纳。二、 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以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国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投于汩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此外,他还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三、 了解楚辞与离骚(一)楚辞“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想像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二)离骚1.离骚的基本知识屈原离骚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原诗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字。2.离骚题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东汉 班固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将“离骚”解作“别愁”,意为“离别之愁”。讲授时,联系屈原的生平分析关于题目含义的不同见解。四、 整体感知(一) 朗读课文1. 要求学生参照注释在生字上标上注音。2. 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以及句子的节奏。3. 总结朗读注意事项(“兮”语气词,读时应拉长语气)4. 要求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课文。(二) 疏通诗歌字词句第一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皇考:已故的父亲。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父表字叫伯庸。摄提贞于孟陬(zu)兮,惟庚寅吾以降猛:开始。惟:句首语气词。正好在寅年的寅(正)月,我在庚寅日那天出生。皇览揆(ku)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览:观察。揆:揣测。肇:开始。锡:通“赐”。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气度,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名词作动词,取表字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表字叫“灵均”。主旨大意: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生辰名字思考:作者在开篇写自己身世的作用?明确: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诗人的祖国,爱国是他的本分。作业1.熟读诗歌,并翻译诗歌第一节以及第二节。第二课时第二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ng)之以修能纷:繁盛的样子。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重(chng):加上。我已有这些繁盛的美好品质,又增加优秀的才能。扈(h)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h):披上。辟:通“僻”。纫:名词活用作动词,联结。披上江离和幽僻之处的白芷这些香草,连结秋天开花的兰草作佩饰。汩(y)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汩(y):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恐年岁之不吾与:倒装句。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我;朝搴(qin)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搴(qin):摘取。阰:土坡。揽:采摘。早晨拔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晚上采摘小洲上的宿莽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忽:迅速。淹:久留日月飞驰一刻也不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停,春天秋天往复更替时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想到。美人: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不抚壮而弃秽(hu)兮,何不改乎此度抚:把握。度:法度、态度。不把握壮年而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道: 同“导”,引导。快乘上骏马驰骋,来吧,我愿在前方引导开路。主旨大意: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第三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纯粹:品德纯正完美。固:确实。众芳:比喻群贤。当初三位贤君德行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的贤臣聚集在一起。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chi)纫:名词活用作动词,连结。杂聚了花椒和菌桂的香物,哪里只把蕙草白芷连结起来?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耿介:光明正大。道:正道。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已经遵循正道而又找到了治国的途径。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捷径:邪道。窘步:难以举步。桀与纣是多么猖獗放肆,只走邪道,以致举步维艰。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唯:语气词。夫:那些。路幽昧:比喻国家前途昏暗。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安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又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y)之败绩;惮:害怕。皇舆(y):国家。败绩:国家倾覆。难道是我害怕灾祸吗?只恐怕国家遭受灭亡。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zhng)武;踵(zhng)武:足迹。匆匆忙忙地在国君前后奔走,赶上前王的足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j)怒;荃:国君。中情:内情。齌(j)怒:盛怒。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火。余固知謇謇(ji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固:本来。謇謇:正直敢言的样子。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招来祸患,但忍耐着不停止忠谏。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正:通“证”,作证。夫:语气词。唯:只是。灵修:缘故。指着苍天作证,我只是为了楚王的缘故。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悔遁:反悔变心。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shu)化。数(shu)化:屡次变化。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主旨大意:作者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对楚王不采纳他意见的痛心。(三) 诗歌主旨归纳要求学生思考,在节选部分屈原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可尝试用诗中原句回答)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出身高贵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气宇不凡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品德高尚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勤勉自强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赤胆忠心5.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嫉恶如仇,鄙视小人6.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为理想不惧危难明确:诗人自叙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品质,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第二段的前四句2.翻译诗歌第三节,并完成书课本p94第一题和第二题,做在书本上。第三课时五、 思考与探究(一) 复习导入1. 学生齐读诗歌2. 要求学生尝试背诵3. 要求学生回忆诗歌各节大意以及诗歌主旨。(二)鉴赏要点提问: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香草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何作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象征自己(品德高尚)、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芳草美人”式的象征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使离骚具有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2.对香草的喜爱,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行高洁,对塑造诗人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3.明确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在形、貌,或特性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且一般有比喻词,比如月亮像圆盘;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以物示意,以具体表示抽象,具有含蓄性,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提问:除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外,诗歌还用了什么其他的手法?明确:对比手法。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古代明君与昏君的对比 用意:为楚王进行国家改革提供成败的参照。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党人与自己的对比。 用意:突出诗人对国家拳拳的担忧。(三)文言知识归纳之的用法1.代词。他,她,它(们) 例: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2.的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往,到.去 例:如欲之南海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5.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调整音节,无实义。例:怅恨久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朝搴(qin)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昔三后之纯粹兮彼尧舜之耿介兮何桀纣之昌披兮恐皇舆之败绩;及前王之踵(zhng)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伤灵修之数(shu)化。固众芳之所在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岂余身之惮殃兮余固知謇謇(jin)之为患兮又重之以修能恐年岁之不吾与“唯”、“惟”、“夫”1.惟庚寅吾以降。惟:句首语气词2.惟草木之零落兮。惟:想到3.夫唯捷径以窘步。夫:语气词; 唯:只是4.夫唯灵修之故也夫:语气词; 唯:只是5.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唯:语气词; 夫:那些(四)课堂练习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 d )a、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c、彼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