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了解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高学生依据历史资料发挥历史想象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学生能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重点分析法、图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复习:对上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复习:1、契丹族兴起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做法;2、澶渊之盟的影响及意义;3、岳飞是哪朝人,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导入:展示材料:(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提出问题: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学生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试着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达并超过北方的原因。 教师归纳: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自然条件的优越;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图片展示: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 唐开始经济发展形势图,及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状况有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分别进行介绍。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归纳:1、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并展示相应图片,使学生更有更直观的记忆。幻灯片显示:耕获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这张图里有牛耕、插秧、收获等场面。反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画面上还有宽衣袖、不劳而获的地主,静等着分享劳动果实。地主的仆人指手画脚地监视着、叱喝着人们。这幅图把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都画在了一起,也把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阶级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很难得,很少见的作品,同时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二、手工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课本的叙述中,找出相关的有效信息。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展示宋代蜀地织品,棉毯。宋朝的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官营丝织业的规模很大,苏州、杭州、成都三个官营织锦院,各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民营丝织业遍布江南城乡,两浙地区出现了不少专以织作为生的“织家”或“机户”,南宋政府通过赋税征收的丝织品明显超过北宋。麻织品的生产也有较大增长,麻纺工具有了改进,江西出现了并列30多个竖立纱锭的大纺车。棉织业在纺织业中的比重上升,这是南宋的一项成就。人们使用铁铤、弹弓、纺车、织机等工具加工棉花,纺出带有细字、小花卉的花布。出示幻灯片:宋代的瓷器。同学们在投影中看到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品,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鱼耳瓷炉。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对哥窑的认识仅限于传世实物。哥窑的瓷器有两大特点:一是“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造成的,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第二个特点是“紫口铁足”。紫口是由于釉面流淌后在器物口部形成脱釉,露出胎色。铁足是在瓷器底部施一种酱色釉。紫口铁足上下辉映,金丝铁线布满器身,形成哥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的瓷炉造型古朴典雅,瓷身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大开片裂纹处色深,小开片色浅。口沿微敞,腹底稍宽,鱼形双耳对称,是哥窑制作的精品之一。南宋的制瓷业,在规模和技术上比北宋有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已成为制瓷中心,窑区绵延数十里,有瓷窑300座。作坊内部分工很细,“秩然规制,各不相紊”。各类产品数量很大,远销各地,以龙泉窑为主的两浙青瓷誉满海内外,福建和广东的瓷窑也应海外对瓷器的需求而迅速地增加。除了纺织业和制瓷业以外,宋代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展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52页的插图“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同学们,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海港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这种舱在造船工艺上叫水密舱。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四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海船出土时,舱内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出示幻灯片,补充说明宋代造船业的发达,由此引出航海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兴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三、商业的发展1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找出上个也繁荣的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宋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北宋前期。幻灯片演示:清明上河图屏幕中打出的是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以这幅图为代表,来了解一下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请看详细内容。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思考: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原因:(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出示材料:人口(万人)4380,8060 赋税(万贯)1432,6000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提出问题:对照概念分析,说明什么? 再次点题:南宋时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从此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形成,并一直持续到今天。下面我们回顾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示意图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古到西晋末年,是北方强盛时代,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到东晋政权南渡,有一次大规模的持续的人口南迁运动,为第二阶段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素。第二阶段是从东晋南渡至唐安史之乱,主要特点是南方综合实力上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南北均各自形成中心,但尽管号称平衡发展,毕竟北方还是占有明显优势。假如你是国家的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重视发展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重视对外贸易。本课小结对本课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课堂练习1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 ) A东京 B景德镇 C广州 D泉州2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时“坊”、“市”的界限。 B.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晓市。 C.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 D.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子”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前期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D北宋后期 4宋朝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 A棉纺织业 制瓷业 C采矿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