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x_第4页
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b没有致病基因也会患遗传病c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d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答案】b【解析】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致病基因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a错误;没有致病基因也会患遗传病,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c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d错误;答案是b。【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是环境变化导致的,往往是有害的多而有利的少b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种群,其基因频率往往都是不断变化的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两个物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同称为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具有多害少利性;突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一般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环境变化可能提高突变频率,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2、种群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由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而产生的,有的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生殖隔离解:a、突变可能是由环境变化导致,也可能是自发突变,与环境无关,a错误;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等,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往往都不断发生变化,b正确;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不是,c错误;d、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两个物种,d错误故选:b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3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在上述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 l:l b. 1:2 c. 2:l d. 3:l【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因为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1/3和aa=2/3,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可计算出子代aa=2/32/3=4/9,aa=21/32/3=4/9,aa=1/31/3=1/9。因为aa不能存活,所以aa:aa=4/9:4/9=1:1,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狮虎兽是哺乳动物的新物种 d. 同种生物的种群大小与基因库大小呈反比【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狮虎兽不能产生后代,因此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同种生物的种群大小与基因库大小呈正比,d错误。5下图是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2不含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5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0di1与i2再生一个男孩患这两种病的概率是1/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遗传图谱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i2不含甲病基因,则ii3的甲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i2,因此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ab正确;ii5号为正常男性,因此他不会携带甲病致病基因,c正确;i1与i2再生一个男孩患这两种病的概率=1/41/2=1/8,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推断及概率计算,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不能继续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c、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能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d、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b错误;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答案是c。【考点定位】生物进化;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单倍体、多倍体有关的3个易错点(1)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不只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过程不同。单倍体育种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只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一步骤。7某生物种群基因型有aa、aa和aa基因型,其中a基因频率是03,则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是a009 b021 c042 d0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一个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和为1,所以a的基因频率是1-03=07,d正确,a、b、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8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性大增,下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中的所有细菌原种构成一个种群b. 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c. 过程使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 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种群必须是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人体中的细菌有很多种,a错误。抗生素起到的是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细菌发生变异的,b错误。过程是抗生素作为选择使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其变异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9用达尔文进化学说不能解释的生物学事件是。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现代犰狳的形成c. 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差异d. 物种大爆发【答案】d【解析】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行,a正确;现代犰狳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d错误。10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 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 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万年野生稻与栽培水稻杂交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b正确;遗传物质的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同时也改变了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11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青菜虫为了适应有农药的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c. 农药的过量使用,使青菜虫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d. 如果不使用农药,青菜虫种群中就不会出现抗药性个体【答案】c【解析】在使用农药之前青菜虫就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了有利变异,ad错误;害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且产生于农药使用之前,b错误;农药的过量使用,使青菜虫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c正确。12对某区域一个种群的某一性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也不存在突变。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理论上aa的基因型频率n的取值范围为()a. 0n100% b. 0n50%c. 0n50% d. 50%n10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条件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设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p+q=1, 所以n=2p(1p),因为定义域0p1, 故0n50%,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解析】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可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答案】a【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没有方向性,a错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b正确;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正确;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考点定位】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名师点睛】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151.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 发生了隔离 b. 发生了自然选择 c. 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d. 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改变【答案】c【解析】a、由题意知,该种群没有产生隔离现象,a错误;b、由题意知,初始阶段,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是50%,经过连续n次自交后,种群基因频率是:a=1/21-(1/2)n+1/2(1/2)n=50%,a=1/21-(1/2)n+1/2(1/2)n=50%,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b错误;c、由b分析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生物没有进化,c正确;d、由题意知,经过连续自交,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d错误二、非选择题16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_。【答案】(7分,每空1分)(1)基因库 32%(2)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3)发生了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4)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解析】(1)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由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变化后,连趾的基因频率w是08,则海龟种群中连趾的基因型频率是ww=0808100%=64%;分趾的海龟中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ww=0202100%=4%,则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ww=1-64%-4%=32%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重组,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3)根据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所以并没有产生新物种【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名师点睛】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的相关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7下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1、2和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1)2的基因型是_。2与男性患者结婚,所生男孩中患病概率为_。(2)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谘简要解释这种现象_。(3)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理由是_。(4)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并切割dna双链。(5)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答案】 aa或aa 1/3 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一对同源 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特定核苷酸序列 与之间【解析】试题分析: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1和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1的基因型为aa,2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分析图2: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a基因含有3个该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a基因只有2个该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析图3:两个基因a含有3个酶切位点,而基因a只含有2个酶切位点。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进行分子杂交后只出现1.4kb和1.2kb两种长度的片段,1的基因型为aa,进行分子杂交后只出现1.4kb一种长度的片段,由此可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位点与之间。(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2与男性患者结婚:后代的患病率是:2/3aaaa1/3aa,所生男孩(性别已确定)中患病概率为1/3。(2)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原因是: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3)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由此可推知,基因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双链。(5)根据图2和图3,可两个基因a含有3个酶切位点,而基因a只含有2个酶切位点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进行分子杂交后只出现1.4kb和1.2kb两种长度的片段,1的基因型为aa,进行分子杂交后只出现1.4kb一种长度的片段,由此可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位点与之间。【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系谱图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对于第1题第2空的计算要特别注意,容易做错,切记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计算方法如下:(1)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性别在后,可理解为在所有后代中求患病男孩(或女孩)的概率,这种情况下需要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2)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性别在前,可理解为在男孩(或女孩)中求患病孩子的概率,这种情况下不用乘生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