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指南录后序 学案.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3指南录后序 学案.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3指南录后序 学案.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3指南录后序 学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3指南录后序 学案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荟萃脆弱璀璨淬火翠绿b.纾祸蔬菜机杼枢纽倏忽c.觇视掺杂搀扶谄媚忏悔d.自刭颈椎陷阱警诫憧憬解析:a项,“璀”读cu,其余都读cu;b项,“杼”读zh,其余都读sh;c项,“谄”读chn,“忏”读chn,其余都读chn;d项都读jng。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b.至京口,得间奔真州间:机会c.予分当引决分:按职分d.变姓名,诡踪迹诡:诡秘解析:d项,诡:隐藏。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将以有为也c.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夜则以兵围所寓舍d.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请罪于先人之墓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b项,动词,做/名词,作为。c项,介词,因为/介词,用。d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为巡船所物色中兴机会,庶几在此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不复顾利害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a.b.c.d.解析: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出没:时隐时现。曲直:是非。邂逅:不期而遇。古今意义相同。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中的“貌”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道海安、如皋b.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解析:例句中的“貌”为名词作状语。a、c两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b6.下列句子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死生,昼夜事也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c.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d.贾余庆献谄于后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省略句,c项是被动句。答案:d7.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译文:这时,元兵已经近逼临安城外,出战、固守、迁都等都来不及部署。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译文:贫穷饥饿,心中觉得没有意义,元军追捕、悬赏捉拿又十分紧急。c.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译文:痛苦过去了,现在再回想当时的痛苦,那又是怎样的痛苦啊!d.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译文:活着没有什么办法用来救国难,死了还要变为凶恶的鬼来抗击贼寇。解析:b项,“穷”,应为窘迫、处境困难。“无聊”是没有依靠。答案:b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文天祥传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选自宋史,有改动)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职分b.事遂已已:完成c.留梦炎不可可:赞成d.天祥临刑殊从容殊:非常解析:b项,已:停止,停下。答案:b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俱入厓山臣请入,与之同命b.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置吾十人于何地赵尝五战于秦d.南乡拜而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a项,均为介词,和。b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介词,在/介词,和,同。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并且。答案:a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答案:(1)厓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2)文天祥在燕京共待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也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最终没有释放他。11.概括文天祥的主要精神和张弘范的君子之风。解析:由原文中“国亡,吾分一死矣”和“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笑而置之”等句子,概括两人精神特征。答案:文:威武不能屈。张: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厓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而作罢。厓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于是把他押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说:“南宋的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文天祥的。”元世祖于是派王积翁传达自己的旨意,文天祥说:“国家已经灭亡,以死报国是我的职分啊。”王积翁想联合前南宋的官员谢昌元等十人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出去后,必定会重新号令江南,这样会把我们十人置于怎样的境地!”这件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待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最终没有释放他。至元十九年,有个福建的和尚说土星冲犯帝座,怀疑有变故。不久,中山有个狂人自称“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晓谕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不久又下诏书制止,但文天祥已经被处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尽了道义,才能实现仁德。我读圣贤之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什么吗?从今往后,差不多可以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了。”三、语言运用12.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心正则笔直。宋代抗元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于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解析:仿写句子要注意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选材上注意主旨一致,都是正直的爱国人士,句式上和谐一致,运用反问句。答案示例:(1)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于是写下了忧愁幽思、光照千秋的离骚。(2)唐代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于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望普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于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13.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我更喜欢。理由是。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