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后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后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后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后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后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c民主共和思想日渐占据主流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由“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题干材料强调只有从思想层面上反封建,才能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即阐明思想解放的必要性。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2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答案:d解析: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涌动。3近代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他们的相同目的是()a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b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c确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否定守旧思想推进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a项是康有为“尊孔”的目的,b项是陈独秀“力排孔教”体现出的特点,c项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4右图所示是近代某杂志第一卷的目录。对该期杂志评述正确的有()使用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批判封建文化,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盛赞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提倡民主、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a bc d答案:c解析:由“敬告青年”“春潮”可知图中所示是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青年杂志。据此分析各个选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才出现,即1917年,故错误;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故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出现的,故错误;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前身)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正确。故答案为c项。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和“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可知,陈独秀主张以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材料主要涉及“文学革命”,不足以说明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实质是为了()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d彻底反对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c两项是目的,d项是现象。提出“打倒孔家店”实际上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故选a项。7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入思考国家前途b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d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只能体现社会主义是大多数受调查者的选择,b项观点绝对化,符合题意。国人提出不同的梦想是对中国前途的深刻思考,a项观点正确;不同的梦想不仅反映了当时国人在选择救国道路上的差异,也体现了1933年国内的社会状况,c、d两项观点均正确。8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答案:c解析:阅读本题对联内容可发现作者推崇白话文,讨厌文言文,应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士。故c项可选。9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这个意义特别表现在()a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b国内中小学全部使用的白话文教材c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激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尤其是青年学生深受其影响,民族意识逐渐高涨,同时题干强调民众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最能体现这一意义。10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相当重视劳动者,即强调劳动者的价值,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道德问题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11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的,后句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的真谛,前后不矛盾答案:d解析:毛泽东的意思是:十月革命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介绍是比较肤浅和片面的,这一时期的中国人还没能读懂马克思主义,而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据此可知,题干材料前后并不矛盾,d项正确。其他理解均错误。12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成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成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成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应注意时间“1920年”,这时期a、c还没有成为现实,而中国工人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新青年第5卷第1号)材料二: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新青年第7卷第1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答案:(1)思想观点:陈独秀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相容;提倡学习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对旧有的君主专制思想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有偏激的一面。(2)观点:胡适主张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评价:胡适主张用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反对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这对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既要指出彻底批判旧文化的进步意义,又要指出彻底批判旧文化的局限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对比二者的思想观点可知,胡适反对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对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