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3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3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3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3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1559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 会典 中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 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 会典 上有大西洋国 于是利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 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 倒下就站不起来 利玛窦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 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 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 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 开始 疑其轮系用牛拉 而有人将实情相告 仍然 疑信未决 英军炮轰中国战舰 南京条约 签订 1 背景 一 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 晚清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及威胁 鸦片战争的失败及西学东渐的影响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 代表人物 设立译馆 翻译夷书 编译 四洲志 各国律例 仿制西方武器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代表作 海国图志 历史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魏源 3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启迪思想 海国图志 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次质的改变 但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 反而传到日本去了 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 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二 农民阶级 洪仁玕的 资政新篇 背景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朝田亩制度 难以实施 核心思想 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无法实施原因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曾国藩 洋务派 今合议即成 中外可通有无 购 外洋器物 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 捻 可以勤远略 张之洞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人心 西学应世事 而必无孛于经矣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三 中体西用 洋务派学习西方 4 代表人物 1 背景 二鸦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3 核心思想 2 目的 维护封建制度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鬼计本多端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 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外语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80 天津水师学堂 军事 1885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1876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1870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4 主要内容 5 评价 编练新式海军 前期以 自强 为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 求富 为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局限性 积极作用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 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 兴学校 广书院 育才于学堂 论证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一心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 阅读材料思考 跟洋务派相比 郑观应的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1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代表 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 思想主张 三 维新变法思想 结果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 没有实施 政治上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 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 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黄遵宪为画于十九世纪末 时局图 的配诗 2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背景 政治上 甲午战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康有为 1858 1927 著作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特点 托古改制 把儒家学说同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 作用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1873 1929 著作 变法通议 梁启超 主张 兴民权 改变封建制度 严复 1854 1921 翻译 天演论 敲响了危亡警钟 生物不断在 变 不断进化 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社会也是如此 既然人力可 与天争胜 那么 只要人治日新 变法图强 国家就可永存 种族就可不坠 此所谓 存亡生死 其权仍操之我手 因此 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 可能 而且刻不容缓 性质 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 救亡图存政治上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 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五 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 1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2 方向 向西方学习 3 特点 从学习器物转向制度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4 作用 推动中国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鸦片战争后 地主阶级 甲午中日战争后 资产阶级 器物学习 制度模仿 民族危机加深 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 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 1 儒学在汉代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即a 君权神授b 独尊儒术c 人定胜天d 实行 仁政 2 鸦片战争后 新思想的萌发 之 新 的主要含义是a 揭露腐败现象 呼吁革新弊端b 批判程朱理学 提倡 经世致用 c 抛弃 天朝上国 梦幻 放眼世界d 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课堂检测 3 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4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 挽救民族危亡b 推动政治改革c 发展社会经济d 促进思想启蒙 问题探究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相同 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 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 魏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 魏实践较少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 思想 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 激进派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孙中山 革命派 制度 君主立宪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维新派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派 地主阶级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魏源 抵抗派 层次 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派别 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