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 教案4.doc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 教案4.doc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 教案4.doc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 教案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的冬景教案【从容说课】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一册最后一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专题共分 “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深思”三个板块,分别侧重于自然之美、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故教学目标分别侧重于感受鉴赏、思考领悟、探究创新。文质兼美的江南的冬景,列板块“谛听自然”之首,自当确立感受鉴赏的核心目标,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多属江南人,谙知江南之景,是学习本文天然的资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提高朗读技能,恰当表达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掌握诗中有画和“隔”的美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3.掌握自然细腻的基本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赏体验江南秀美冬景,谛听天籁,感触其美。2.品味语言,交流探究,涵咏文本“诗中有画”的意境美。3.对文本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特点能提出个性化评价。4.写作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文本 “诗中有画”的自然细腻的意境,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难点:应用创新,化虚为实,描绘心中江南冬景。【教学方法】朗读法、文本研习法、讨论法、创造性练习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某国有一位著名女演员,拿着一张写着字的纸,以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当众朗诵,运用的是她演悲剧时的腔调,那沉痛苍凉、凄苦激烈的音调,使座中有人为之泣下。可是,她朗诵的是什么内容呢?菜谱,是菜谱!真是想不到,语言的声音竟有如此魁力。看来,鉴赏散文,不能不读。朗读感受,审美感知思路设计1、 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个性化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尝试。2、 读的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所读冬景,并指出其景物总特征,全班共同评改。设计缘由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气得情,而个性化朗读,倡导学生读我所爱读我所感,再辅以他人评价示范,利于学生互补互动; 以概括的形式复呈所写景物,并提炼出其特征,这是审美必有环节。预想引导1、全文优雅明朗,节奏宜舒缓,语气当透着清喜自在。可能学生做得不太好,要结合具体语句齐探讨,共揣摩。2、对“景”的理解,学生可能有所不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单指自然之景,二是既指自然之景,又指人的活动。对此,要予以明确,可供学生自由选择。3、“悠闲”是表达感受之词,不可概括冬景特征。4、供参考:晨霜街景(可爱明朗),郊野草树(生气含蓄),冬霖寒村(如诗如画),喜人雪景(美不可言);曝背谈天(晴暖温和),寒郊散步(逍遥宜人)。组织形式 a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b学生概括,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重点鉴赏,审美探究问题设计 “冬霖寒村”是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全段是如何言传这种“悠闲”的呢?设计缘由 “冬雨寒村”这一段,描写细腻,如诗如画,引人入胜,还蕴含着美妙的美学知识,同时,本段侧重正面描写,同时,又有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是全文艺术性的缩影。以本段难言之“悠闲”为突破口,以品咂诗画之味为主要载体,用美学知识作为方法,学生、文段、教师互动交融为追求。预想引导估计学生能意识到,但可能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教师艺术性地引导很重要。引导时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为“秋收过后”,人自然清闲;“长桥”卧于“河流”之上,映影潋潋,皆江南独特风物;“三五人家”傍河而聚,而非黑匝匝一大村落。全透着“悠闲”二字。2、“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这句集中体现了中国诗画中“隔”的艺术。山仅是个小土山,而窗一含,幽境自出。可能大部分学生忽视那中间的“杂木树林”,其实这儿亦有“隔”之妙,把窗和远阜之间的空旷用些随意的“杂”木填一填,避免了单一,闲来之笔,雅趣十足;闲来之境,风味独特。可引李方叔词“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汀草涨痕添”,李商隐“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来体味这“隔”的神妙。(可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6页)3、背景“一层淡得几不成墨”,淡雅水墨,雨淅淅沥沥,纷纷洒洒,经久不停,皆使这背景下的人人景景都悠闲了。4、门前泊着只“乌篷小船”,荡来荡去,熟悉亲切,动作上以动衬静;茅屋里酒客喧哗,画中人好不悠闲,声音上以动衬静。 5、色彩淡雅:白、淡墨、红黄、月昏。整个画面多浸于朦胧之中。 6、全段诗中有画,妙不可收,可引王昌龄诗初日以拓展体验。(“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可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1页)组织形式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分小组探讨问题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体味。分析评价,提升境界问题设计“冬霖寒村”引用“暮雨潇潇江上村”,很妙,你看,目及江南冬景,连强盗都客客气气地求赋诗冶性了,这景不是迷煞人了吗?这是虚写。文中还有哪此地方也运用了虚写手法呢?看看哪位同学既找得快又说得透。设计缘由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独特风格,恰是本文的重要特色。若要学生尝试此法,并能创新,需要先发现,体会。预想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虚写之处,并不太难,所以,不能仅仅停留于指出来,还要读出其妙,对此,教师要加强引导。供参考: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此为反衬;以闽粤之冬来衬写江南冬的恰到好处,也是反衬;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写江南冬景之宜;引用诗句描写雪景,是为借衬;以己搁笔去散步,侧写冬景诱人。另外,考虑课堂进程,此时学生可能精力有所衰减,所以,拟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形式 教师“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学生回答比赛。化虚为实,应用创新问题设计 1、我们知道,文中虚写了不少冬景,并且,就是一些正写的景物,有些同学很可能觉得仍不过瘾,甚至有些同学很可能头脑中早就绘作了另一幅美妙的江南冬景。好,请大家牛刀小试,提笔正面描写你所钟情的江南冬景,看看谁写得如诗如画,自然细腻。 2、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课文的体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如诗如画,自然细腻?设计缘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学生体验了冬景之美,又体味了虚写之法,自然就会萌生学以致用、表达实践的需求,所以,选择此时来让学生进行书面训练是个好时机。预想引导学生书面训练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思路。在评析学生所写内容时,教师既要予以肯定,又要对其不足之处能引导全班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在大约评析了三位学生写作片断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鲜活的实践经验和对课文的体悟来总结提炼,融汇整合,此环节不可或缺。供参考:用心观察;有颗感受美的心灵;懂得些美学知识;熟悉所写事物;情深意切,真挚细腻;文学修养要高;富有爱心和善良组织形式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书面实践学生荐读,全班共评学生总结提炼,融汇整合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这篇课文,把江南冬景的可爱迷人、作者心境的闲适,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凭舒缓自如的行文,以清新、纯朴的语言,交融在一起,是那么和谐统一。愿每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在读写中,主动接受美的熏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愿每位同学都能做美的人,做幸福的人。布置作业 江南的冬景是“秀美”的,而在那遥远的西北,在那西地平线上,呈现的却是惊世骇俗的“大美”。课下请同学们结合江南的冬景对比赏析下篇文章西地平线上,可以从景物内容、景物特征、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对比。【板书设计】晨霜街景(可爱明朗)郊野草树(生气含蓄)冬霖寒村(如诗如画)喜人雪景(美不可言)曝背谈天(晴暖温和)寒郊散步(逍遥宜人)【教学反思】 整节课师生以文本为落脚点,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张驰得道,设计合理得法,探讨有得,其乐融融,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是几位学生的课后感言:1、“在我们老班的影响下,我已经被文学深深地吸引了。那富有激情的讲解常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书中的童话世界,使我不由自主地用心拥抱世界,感觉世界。每上完语文课,我总想提笔写上一本声情并茂的小说,用上“侧面描写”,用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记录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名字就叫“阳光照耀下的纯真年代”。只可惜笔太拙,唉,何时我才能想写就写?”2、“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语文课。老班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演,会把我带入文章所营造的世界。那是与作者心灵间的交谈,是与文中的人物们的嬉戏,是意识的神游,是思想的升华语文课成了我心中再理想不过的语文课。再也没有令人厌烦的字词讲解,而是老班引导我们,并且和我们一起探讨文章。我可以完全融入一篇文章,去思考除了第几到第几小节为第一层以外的更深层的东西。”“我很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