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 学 预 案(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授 课 班 级: 科 目: 语 文 本单元撰写人: 林 端 执 教 人: 二O一0年二月 日课题古诗词三首课时3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初读古诗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三、自读自悟诗意、学习诗的一、二两句:自学: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反馈自学情况: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学生如面露难色,不敢上台。)老师可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课堂预设:生: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生: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师问:他画得好吗?生甲:他的鸟画得很好。生乙:他画得不好。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师: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师问:这下他画对了吗?生丙:我觉得不对。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师: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师:这下,他画对了吗?生齐答:对了!师小结: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孤独、凄凉、幽静)(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学习诗的第三、四句:师: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生: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诗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背诵全诗。五、布置作业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第二课时望洞庭教学过程:一、复习独坐敬亭山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理解:望:遥看洞庭:洞庭湖、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师小结: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板书:由题入手,了解背景)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板书: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四、理解字义、和:和谐、山水色: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看图理解(青螺、银盘)。(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板书: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师小结:是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赞美之情。、练读,感情读。(板书:体会诗情,感情颂读)六、背诵、短短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板书:背诵、默写)七、小结古诗学法、由题入手,了解背景。、借助拼音,读通读顺。、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背诵、默写。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读。、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秋月、有山有水、景美)、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结: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凄凉、凄美、依依不舍月色柔和,景色柔美、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九、作业默写两首诗十、家庭作业回家写出第二首诗的意思。第三课时忆江南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5、介绍“词”与“词牌名”。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课题桂林山水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教学过程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五、师生讨论后小结、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第二教时教学内容、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教学过程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 ,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好静啊!漓江的水很静啊!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 ,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 ,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拟定学生: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拟定学生: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拟定学生: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拟定学生: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拟定学生: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 ,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创设情景,玩赏佳景: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拟定学生: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拟定学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拟定学生: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七、小结写作方法、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 ,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三教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读背第三段。教学过程一、学习第四段、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出示图,理解: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 ,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二、总结全文、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 ,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 ,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桂林山水:赞赏描述总述:甲天下?观赏,先看图,进入佳景;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分述:后想象,玩赏佳景山(奇、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时3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听朗读录音。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课堂作业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第二课时复习导入默写生字词。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阅读,体会路上景色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第三课时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质疑问难推荐课外阅读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课堂作业背诵、摘录精彩语句。指导造句;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课题4七月的天山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读懂词句的意思。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资料;科学家因发现或发明而受到迫害的故事。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课前三分钟小练习。一、看拼音写汉字。lu tuo wn yn shi wi lin min b dun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 ( )的雪峰 ( )的西湖 ( )的香山三、写近义词。格外( ) 绚烂( ) 幽静( ) 增添( )教学过程:一、导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板书课题4*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的预习。2、检查词语的理解。3、检查朗读情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四、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2、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1)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五、品读课文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4、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六、指导背诵。第一组选择喜欢的一段话背诵。第二、三组选择喜欢的两段话背诵。每四组背背诵2、3、4段。七、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八、作业,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第一组写三句以上描写景物的句子。第二、三组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第四组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九、板书4*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3教学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二、读课题,明要要求。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1)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安丘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阿勒泰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2025 年小升初石家庄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沧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北京2025年会计证《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试题
- 社区网格实体化建设课件
-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清华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农村腌菜销售合同范本
- 瓷砖商品购销合同范本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真题
- 果子店漫社-动漫节
- 培训-011亚马逊物流及仓储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预报基础知识收集整理
- 《一站到底》答题库大全之一(共800题)
- 最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件
- 列车自动清洗机介绍课件
- GB∕T 35932-2018 梳棉胎 含2021年第1号修改单
- MAU控制逻辑检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