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03课 宋明理学(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03课 宋明理学(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03课 宋明理学(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第03课 宋明理学(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 三教合一的趋势 b. 社会经济的繁荣c. 天理人欲观对立 d. 佛学诗词的兴盛【答案】a2(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答案】d【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不能反映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排除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c无法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由“重人事”“济天下”“ 为天下者兴利”“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故d正确。网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唐宋1处己(修身、励志)5372勉学、治学3293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14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24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266从政11177治国248女诫529教子原则26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a. 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 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c.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d. 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答案】b4(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 信仰重建的完成 b. 思辨化的趋向c. 伦理纲常的弱化 d. 普及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题干中由孔子的罕言“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的“理”“气”“性”“太极”,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思辨化趋向,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a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d项错误。5(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届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 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6(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南宋的法医著作洗冤集录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到了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符合史实的阐释是a. 民族交流有利于科技文化繁荣b. 宋元时期处于中国科技巅峰期c. 理学发展推动科学体系的构建d.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答案】c【解析】南宋时期的洗冤录集和金元时期的一些医学著作都注重“全体性、系统性”、“统一的、整体的”的综合与说明。材料表明“统一”、“整体”这些哲理化的思想推动了科学的体系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民族政权并立”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印刷术的作用,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无法推断,故d项错误。学% 7(山东省德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三教并立,佛、道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韩愈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扬雄等人传承,体现了韩愈推崇儒学,复兴儒学道统,树立儒学权威,d项正确。a项仿照佛道做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格物穷理是朱熹理学内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排除c。所以选d8(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文科综合 历史试卷)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 善和德 b. 仁和礼 c. 理和气 d. 知和行【答案】c9(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这反映了a. 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三教合一” b.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引导人们信教c. 儒家、佛教、道教都受古代帝王尊崇 d. 宋朝、明朝、清朝皇帝治国理念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是指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故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三教合一”,a项正确;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统治不会过分强调宗教信仰,排除b;c项错在“都受尊崇”排除;材料只是说明这三人讲过同一句话,不能推断宋朝、明朝、清朝皇帝治国理念相同,排除d。所以选a二、非选择题10(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3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 ,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并指出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阳修对待佛、儒关系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佛学的态度,并分析这对他的思想产生的影响。【答案】(1)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 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学。(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