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随堂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随堂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随堂 作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三课一、选择题1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 b )a西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解析 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可知,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其溯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2(2017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d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解析 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格物致知。3(2017荆门高二期末)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c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解析 材料主要阐明了理学思想是怎样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理学思想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学思想实现世俗化、生活化的过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4(2017北京春季会考)“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 d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 d陆九渊心学解析 材料说的是心就是理,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是心学的主张,d项正确。5(2017深圳高二期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c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解析 材料中诗句出自陶渊明,其表明的是作者内心超然,不受外界尘俗事物的干扰,强调心境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材料二“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朱子语录材料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解析 本问旨在通过有关“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理解材料并结合教材的观点概括回答即可。答案“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